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关系研究

2016-12-26 14:01杨伟伟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6期
关键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杨伟伟

摘 要: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教育水平落后等原因造成了贫困人口居多,贫困的加剧可能会引发社会冲突、违法犯罪等,从而威胁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分析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社会稳定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经济发展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最后分别就如何摆脱贫困以及如何维持社会稳定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6.007

1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情况分析

1.1 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村民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大多甚至可以划分到文盲系列,生活生产方式比较传统,农业产出较低,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处于劣势地位。西南少数民族大多处于我国边境,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较少,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环境中的村民,大多依靠种植基础农作物为生,如小麦、玉米、水稻、土豆等,而对于经济价值稍高的中草药、茶叶、烟叶等种植的较少,因而少数民族地区整体收入水平较低。在生产要素投入方面,化肥、种子、农药等支出所占比重较高,而先进农具及设施、村民技能提升等方面的支出所占比重较低,不足五分之一。农业耕种、收割等方法的落后,使得农户只能看天吃饭,影响农田收成的不确定因素也比较多,当发生自然灾害或天气干旱时,农民的生活将非常困难,这极大地阻碍了经济发展,加剧了贫困。

基础设施的落后更是阻碍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交通不便利,大多数道路是乡村土路、砂砾路,下雨天气到处是泥泞,县级、乡级道路较少。一些偏远地区甚至没有公路,使得农产品无法输送出去,导致贫困。农田水利设施落后,灌溉用的水渠、水井数量较少,设施陈旧,在干旱或洪涝季节无法满足农户的需求。

1.2 社会稳定情况分析

我国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状况令人担忧。云南、贵州、广西等西南边境共有54个县,占我国总边境县的40%。其中属于国家重点扶贫的县有42个,可见西南边境的贫困现象确实非常严重。以云南省为例,25个边境县中有16个是国家级贫困县。而贫困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稳定问题,如民族冲突问题、宗教信仰问题、贩毒吸毒问题、艾滋病问题等,甚至是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这些问题错综复杂,再加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视野窄、认知度低,有可能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在不法分子制造混乱的时候火上浇油,威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例如,2008年发生在西藏的“3·14”打、砸、烧、抢事件、发生在云南的“7·19”孟连事件,2009年7月5日发生在新疆的打砸暴力事件等,都说明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状况值得高度重视。

2 经济发展对社会稳定的制约分析

2.1 贫困对社会稳定的制约分析

生活所处的自然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发展速度,少数民族一般居住在偏远、交通不便的山区,土地贫瘠,导致少数民族群众的收入水平低下。而汉族大多居住在经济发达的沿海或平原地区,土地肥沃,相对少数民族来说,汉族人们的收入水平较高,这种贫富差距、经济发展速度差距往往会引起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冲突。有些社会稳定问题正是贫富差距所造成的。边境少数民族群众为了摆脱贫困,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状况,有些甚至走上了歧途,如走私贩卖毒品;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女外出务工,由于缺乏对社会的了解,被引诱从事色情行业,因此感染艾滋病的大有人在,更加剧了贫困;一些青少年很早就辍学进入社会,打架斗殴、自毁前程,甚至有些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邪教或敌对势力打着脱贫的旗号,教唆少数民族群众制造混乱,威胁民族团结。由此可见,贫困会引起一系列的恶性事件,影响国家的团结和社会稳定。

2.2 资源开发机制对社会稳定的制约分析

虽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但是一些地区资源并不匮乏,云南、贵州、广西等三省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为了促进西南边境的发展,政府组织实施了西部大开发项目,但是在对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过于注重速度,忽略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导致西南边境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了极大破坏。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自然资源开发不当所引起的环境破坏程度越大,越有可能引起当地农民的不满,尤其是农户在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时,可能会引起冲突甚至对政府产生敌意,从而造成少数民族地区的不稳定。

一些大型政府项目,如“西电东送”工程,强迫当地农户搬迁到其他地区居住,在此过程中经常会引发农户的不满,造成大规模的冲突事件,不仅损害政府的声誉,还造成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全稳定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资源开发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如水污染、森林砍伐、生态遭破坏等,使得少数民族地区赖以生存的条件不复存在,本来就贫困的地区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农户的生活更加困难,从而产生矛盾、冲突、仇恨等威胁社会稳定的因子。

3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机制建设措施

3.1 制定科学的资源开发机制

具体做法为:第一,制定并严格实施资源开发规划。资源开发应因地制宜,因而在实施开发前,应组织相关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并制定出符合当地情况的资源开发方案。政府在开发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开发方案有步骤、有目的地推进,不能随意更改开发规划,如有特殊情况应经过论证之后再更改原有方案。政府的行为应受到法律和社会的监督,对于违反开发方案的做法应给予处罚。第二,国家、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共享开发管理权利。为了避免冲突和矛盾的发生,资源开发的受益对象不能仅仅是国家或当地政府,还应该由当地群众分享资源开发的利益,资源开发的首要目的应当是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

3.2 建立长效的反贫困机制

具体做法为:一是,发挥社会力量,壮大反贫困队伍。政府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应该鼓励和支持非政府组织参与到反贫困的项目中来,拓宽“反贫困”资金的来源,丰富反贫困项目,调动社会公众参与反贫困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力量关注贫困人口。二是,注重能力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的生产能力。一方面应改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包括修建公路、铁路,改善农村水利设施,改善通信设施,促使少数民族地区与外界交流顺畅。另一方面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户的文化水平,拓宽农户的视野和增加见识。

4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机制建设措施

4.1 建立健全信息对称机制

首先,健全信息公开机制,确保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政府应及时将有关扶贫、农业的相关政策法律向农户进行公开,涉及农户切身利益的项目进展程度、效果等也应及时公开。其次,综合采用多种信息传播渠道。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书籍、宗教等合法渠道及时向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传播党和国家以及当地政府所颁布的各种惠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卫生健康知识,定期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活动。例如,云南地方政府利用宗教组织,有效地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了关于艾滋病及其防范的知识。

4.2 强化社会控制机制

第一,有效发挥法律的约束作用。动用警察、部队的力量对犯罪分子起到威慑作用,面对犯罪分子首先应给予刑事惩罚,其次再谈教育,依法治国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第二,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健全社会规范制度。法律有时候并不能惩罚所有行为不文明、不规范的人,这就需要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用道德、舆论、习俗等手段去约束人们的行为,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规范制度,如果有人做出不符合社会规范制度的行为,就会受到其他群众的谴责,潜移默化地人们便会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社会意识及道德理念。第三,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少数民族地区充斥着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的差异,并且贫困问题错综复杂,这就需要基层干部具有有效沟通的能力,以及遇事冷静果断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晴.关于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贫困地州水利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考[ ].中国水利,2015,(12).

[2]张春会.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农技服务,2015,(11).

[3]钱津.开创现代农业生产新格局研究—基于对农村开发扶贫的审视[ ].中州学刊,2014,(04).

猜你喜欢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