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枝”加“叶”,让文本解读更深刻

2016-12-26 15:51徐姗
考试周刊 2016年98期

徐姗

摘 要: 有效的语文活动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走向深度和广度。通过增加人物举止,使形象立体化;通过添加语气词,使情感深刻化;通过增添背景资料,使主题鲜明化。

关键词: 人物举止 语气词 背景资料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来说,通过外貌、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读小说时,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从而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我们不妨设计一些有效有趣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走向深度和广度。

一、增加人物举止,使形象立体化

上《多收了三五斗》这篇小说时,有这样一个环节:多收了三五斗本是好事,但因为米价原因,旧毡帽朋友的感情发生了急剧变化,米行先生的语气也随着变化,阅读(1-34)段,完成表格。当学生通过阅读梳理了旧毡帽朋友的情感和米行先生的语气变化之后,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这个活动。在朗读中,旧毡帽的愤激、无奈与米行先生的蛮横形成鲜明对比。读过了,但感觉还不过瘾,学生似乎意犹未尽,于是有了下面的活动设计。

师:同学们,大家关注到了吗?小说的6-9小节是人物的一组对话,你们能不能给这些语言增加一些人物的神态、动作或者心理,让形象更突出呢?大家体会一下创作的乐趣。

生:好的。

于是,大家忙开了,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只听得笔尖在书上滑动的沙沙声。3分钟过后,学生的手陆续举了起来,像一面面战斗胜利的旌旗。

接下来学生的创作交流让我有种“惊艳”的感觉,学生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他们对人物的理解真是入木三分。

生1:我加的是旧毡帽朋友的神态、动作:“其中一个紧握双拳,拍打着桌面,愤愤不平地说着。”

生2:我加的是米行老板的神态动作:“先生丢过一个不屑的眼神,又低下了头继续漫不经心地拨弄着他的算盘。”

……

这个课堂环节真正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创作热情空前高涨。既能考验学生对这两类不同人物形象的准确理解,又能锤炼他们的创作能力。

二、添加语气词,使情感深刻化

《多收了三五斗》这篇小说上完之后,我又设计了另外一个活动。

师:之前我们是给某一个人物添加神态、动作等描写,感受到了更加鲜活的形象。下面呢,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 ?摇 ?摇,多收了三五斗!”请你在横线上加一个语气词,分别表现粜米前后旧毡帽朋友的心情。

学生有的在思考,有的已经把手高高举起,跃跃欲试。

有的建议加一个“啊”表现粜米前激动兴奋的心情;有的还有补充,同样可以加“呀”、“咦”表达惊喜;有的同学建议用“哎”表达粜米之后失望、无奈的心情。不同的语气词传达了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情。加一加,读一读,自然而然地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

同样的方法还可以用在小说《变色龙》教学中。给“ ?摇 ?摇,变色龙”加一个恰当的语气词,并读出感情。

学生的答案很丰富,但都能准确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哟,变色龙”言语间充满了嘲讽的意味;“哼,变色龙”愤怒之情不言而喻;“哈,变色龙”看似云淡风轻,实则讥讽……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一个趋炎附势、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变色龙”形象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三、增添背景资料,使主题鲜明化

阅读小说必须了解其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深刻主题,也就是平常说的“知人论世”。但并不是所有小说中都能找到清晰的提示背景的关键点,有的甚至只字不提。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相关背景材料,为他们解读小说主题搭建台阶,提供钥匙。

如小说《在烈日和暴雨下》中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用较少笔墨提到了“坐车人”这个形象,学生通过这个人物能初步理解祥子痛苦的根源。但有的学生还是提问了:祥子可以不拉车啊,可以干点别的啊。

这个时候,我们就有必要为学生提供小说的创作背景: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这是一个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祥子,作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代表,无法摆脱像骡马、落叶一样的悲惨命运。

另外,老师还可以介绍《骆驼祥子》中相关背景资料,让学生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理解节选的深刻内涵。如下面这段话能给学生很大启发:“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句中关键词“没有公道”一语中的地道出了祥子受苦受难的根源。

语文学习活动化,情境创设有效化,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爱上语文学科,丰富而有趣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途径。

在课堂某个环节,适当添“枝”加“叶”,既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