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异同及其当代启示

2016-12-26 12:49赵国庆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6期
关键词:当代启示异同

赵国庆

摘 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在理论实质、制度层面、发展阶段以及发展途径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而在物质基础、交往和联系机制及研究视野等方面又具有相同点,准确把握两者异同才能真正理解其本质。同时,要切实把这两种理论应用到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以更好的指导实践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取得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世界历史理论;全球化理论;异同;当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6.107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主要是指世界各民族和国家产生世界性普遍联系和交往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理论,全球化理论主要是由西方国家来阐释的,两种理论都包含了全球化思想,论述了世界历史演进的过程,但两者出现的时间、背景各不相同,具体内涵也存在区别。因此,研究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异同,并从比较中得到对当今的启示尤为重要。

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

1.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于人来说的生成过程。”由此可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资产阶级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本质特性又与世界历史产生冲突。资本主义制度下会造成不可调和的矛盾,世界发展的趋势只能是共产主义,无产阶级才是世界历史的主体。不过这一目的的实现也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

实际上,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一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动力和客观基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是其形成动力,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其客观基础;二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开拓者和实现者,开拓者是资产阶级,而最终的实现者是无产阶级;三是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是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必将代替资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四是世界历史的发展道路,马克思在晚年提出每个国家和民族进入世界历史的发展道路具有特殊性。

1.2 全球化理论

“全球化”一词最早是特·莱维于1985年在《市场的全球化》一文中提出的,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广义上讲,全球化理论是一个理论群,包含多种理论,它主要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西方。西方全球化理论基本都会与现代化理论密切相关,大多数学者都会把全球化归结为一体化、西方化。他们认为全球化理论的基点就是以资本主义来出发的,认为发展中国家只要套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就能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并实现现代化。

2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不同点

2.1 理论实质

理论实质是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区别。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的,全球化理论坚持的是唯心史观。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来源于对实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考察,并通过实践而证明了的科学、系统的理论。而全球化理论中,不可避免的带有唯心主义色彩,即使是批判资本主义,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2.2 制度差异

马克思把世界历史看作是一个过程,因此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虽然在历史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自身的固有矛盾,“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全球化理论的制度基础是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上,私有财产不可侵犯,造成了资产阶级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但他们并不承认是因其制度基础造成的,这也正暴露出其制度本质,即始终代表资产阶级利益,追求的是如何最大限度的满足和获取高额利润,而不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和发展。

2.3 发展阶段

世界历史理论和全球化理论都涉及到三个社会历史阶段,即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未来社会,但它们存在本质区别。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资本主义并非是历史逻辑的终结,而是新的社会形态的开始和准备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并没有达到社会历史发展的顶峰,它终将被共产主义所代替。因此世界历史理论中的未来社会是指共产主义,即它所提倡的发展阶段是:前资本主义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虽然全球化理论也同意人类社会经历三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但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的终极性发展阶段,它达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顶峰,是人类社会最优越的制度,即未来的社会形态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不会发生社会形态的更替,而且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出现的矛盾是可以缓解和调和的。实际上,全球化理论的这种观点有自欺欺人的意味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并不能通过自我调节来消灭。

2.4 发展途径

在谈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途径的问题时,马克思也是基于世界历史的视角来分析的。马克思认为,经济落后的国家要想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取得更大发展的话,一方面,作为外围国家,必须加强同中心国家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交流和联系,积极吸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另一方面要坚持自主发展的道路,要结合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实际,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摆脱对中心国家的依赖。马克思始终认为各国的发展道路具有特殊性,每个国家的发展模式都不可能照抄照搬其他国家,“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知道”。新左派全球化理论中的依附理论认为在“中心——外围”模式中,作为外围的发展中国家依附于中心国家,自身要想获得发展,必须摆脱对中心国家的控制和依赖,割断同发达国家的联系,这种观点是与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相违背的。

3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相同点

3.1 物质基础

世界历史理论和全球化理论的产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物质基础,即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的生产力基础。马克思强调大工业的发展创造和稳固了世界市场,并且消灭了各国之间的闭关自守的状态,使得各个国家和民族越来越依赖整个世界,就促进了世界历史的产生。同样的,全球化理论把全球化的动力理解为工业文明的衍生形态——信息文明为基础的资本的集约化和技术的发展。因此,工业的快速发展是全球化形成的前提。

3.2 联系与交往机制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认为,世界市场和世界交往是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中介。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和交往因此而不断加强和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使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和交往也加深了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西方全球化理论认同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条件下的交往机制,同时认为世界历史或全球化条件下经济、政治、文化的交往将向着更紧密的方向发展。

3.3 研究视野

世界历史理论和全球化理论都坚持了全球化视野,而不是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着眼于全人类的解放,阐明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即由资本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而全球化理论以资本主义创造出的巨大的生产力为炫耀,在全球范围内鼓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企图干涉其他国家的人权以及向别国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应该正确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认清两者的本质,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基础。

4 研究两者的异同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4.1 把握我国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打破了“欧洲中心论”,认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道路。我国在长期的摸索中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这条道路遇到了挑战:一是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在世界上也在我国造成了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二是资本主义所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对立的;三是资本推动的全球化为掩盖其获利的真实面目,往往会带着“友好”的旗号,并以日常化的生活方式向全球扩张,使人们不容易识破其真实面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际的挑战,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以我国国情为基础而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的未来社会形态,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4.2 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及其他国家的关系

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而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是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应当看到,资本主义内部虽然有其固有的矛盾,但通过其自身调节使得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和,资本主义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应摆正自己的心态,积极学习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甚至一些符合我们实际的优秀的促进教育、医疗等发展的积极措施也可以借鉴;另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图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向我们传递他们的价值观念,我们要加强防范,不能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蒙骗,以避免大的灾难的发生。

同时,正如当今我国的外交布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一样,我们还应该处理好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应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加强同他国之间的交流和联系,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为我国今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4.3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他肯定了世界历史发展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人的解放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程度相一致的。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所追求的最崇高的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以及人的发展的异化。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作为具有全球化思想的两种理论具有共同之处,但由于两者理论实质、制度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必须辩证看待。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才算是真正达到目的,因此,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此为基础抓住机遇,以积极的态度、合理的对策应对挑战,才能不断地为改变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做出自己的贡献,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9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8.

[3]吕世荣,姚顺良.马克思视域中的经济全球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71.

猜你喜欢
当代启示异同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宋代分路取士与凭才取士的论争及其启示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