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16-12-26 18:06刘向阳
考试周刊 2016年97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应对策略存在问题

刘向阳

摘 要: 信息技术教学旨在提升小学生的素养,培养其处理信息的能力。文章针对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准备、教学实施、课后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其现实基础与技术原因,提出了具体应对策略。

关键词: 小学 信息技术教学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1.引言

信息技术是一种应用计算机科学与多媒体技术,实现信息设计与开发的系统。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其处理信息的能力。本文针对教师在课程准备、教学实施、课后评价等方面存在问题,探究其现实基础与技术原因,这是本研究的出发点。

2.基于理论分析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基础

首先,前苏联学者赞科夫提出发展性的教学理论。该理论的核心理念在于立足儿童的特征进行相关的教学,以推动儿童全面发展。他的理论强调了个性在发展中呈现出的整体性、个体自我发展的变异性。赞科夫的指导思想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即比较高的难度、比较快的速度、各种理论方面的知识、学生自我的理解能力、全面发展等多种核心指导思想。这种理论对于不同知识背景、家庭生态下的少年儿童有一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巴班斯基的过程最优教学理论。该观点的立场在于在各种方案的可选择项中,按照某种特定的标准,选择一种最为适宜的观点,进而实现经济性、可操作性的结果。从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策略出发,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必然能够找到恰切的发力点。

最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内容理论。建构观点在于表明事物自身,以及事物之间存在的规律和联系。学习是通过分析上述特点建立联系的一种路向,学生就是借助这种基本的方法来搭建起关于某种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学生来说,各种知识是横向与纵向交织在一起的,极其便于创设协作性的认知体系。

3.制约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的问题及成因

3.1信息技术相关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相关课程准备不够充分。在备课中,教师因为各种原因存在各种问题。例如,教学目标不够清楚,具体的表述较模糊,尤其是对于怎么教、如何学这些信息课程目标显得较为迷茫。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态度与价值观不够稳定。有的教师在具体的设计中往往过分侧重信息性内容的传递和软件的展示,而缺乏对于学生应该具备的情感性态度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引导。二是常规课堂管理相对滞后。课堂管理作为日常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关系到教学活动的进展。倘若缺乏必要的教学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智慧,则必然陷入慌乱与矛盾的境地,最终结果是教师与学生二者的矛盾激化。

3.2制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的动因。从根本上讲,上述两种类型问题的产生并未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和技术原因。一方面,信息技术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尽管已经进入小学课程序列有十余年,信息技术相关课程仍然无法取得与语数外同等重视程度。某些信息技术教师沉溺于琐碎的电教工作,缺乏教材与教法研究,使得相关课程发展更为边缘化。另一方面,从教师的相关素养看,信息技术教师能力和水平往往参差不齐。有的教师本身不是专业的科班出身,而是被学校硬性要求负责相关的教学活动,这样就在上课内容设计、课程标准制定、教学活动安排等方面缺乏相关的指导标准。基于此种初衷,教师便容易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程度,遁论创设相应情境,直面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结果是学生效率极低,对于信息技术求知热情不高,动手能力与信息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

4.小学信息技术相关课程提升的策略分析

4.1明确教学目标,正视个体认知差异。一方面,要明确相关的教材内容,列出在基础知识、技能提升等方面的要求,确定相应的教材内容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位置,确定课程所要列出的重点和难点,进而针对如何破解难点与重点,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法与模式。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师要有所针对,侧重学生、课程、评价体系的差异性,做到有的放矢、有所侧重。例如对于不同知识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学生要区别对待,采用其能够接受的方式让学生融入教学;对于有计算机特长学生,则应当积极鼓励、适时引导,使其不仅仅打牢基础,还能有所突破;对于成绩上有较大差异学生,可以采用分层教材和评价的基本策略。

4.2创设学习情境,完善课程资源。第一,教师应当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创设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现实情境。而且,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过程的发展,选择跟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语境和例证,让学生真正融入教师所营造的课堂环境中。第二,课程资源是核心保障。小学相关课程资源涉及网络上的资源、教材、配套光碟、光盘等素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以便调动其学生在该领域的积极性,实现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教师也要调动其互联网资源的便利性,依托各种免费的资源,实现课程的全面升级与创新发展。

4.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新评价方法。一是通过正面引导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上课习惯,尤其要注重营造科学、民主的课堂氛围,构建相对和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此,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改变以往形成的高高在上的旧观念,尊重学生的想法与态度,深入学生中跟学生进行彻底的沟通与交流。在相应的沟通策略上,要灵活多样,既可以有语言层面的沟通,又可以加大动作方面的沟通。二是创新教学评价方法。这要求教师不仅能够明确要评价的主体在课堂上的表现,还要明确评价的目的与方法。从主体角度来说,信息技术课程的主体是学生,评价也应当以自我评价作为核心;从目的角度说,该课程应该注重学生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尤其在对知识习得的过程中来体现自我价值。

5.结语

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前期准备、教学实施、课后评价等方面的问题,相关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正视个体差异,继而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评价方法,实现课程教学效率和知识能力的双提升。

参考文献:

[1]蒋小东.多元智能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初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4).

[2]严大虎,姚晓慧.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1(33).

[3]熊芝娟.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9(7).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应对策略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