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覆盖支撑引领

2016-12-27 09:28◇刘
种子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体系科技

◇刘 琴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覆盖支撑引领

◇刘 琴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农业竞争力

2007年,为加快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步伐,提升国家、区域创新能力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在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农业部、财政部共同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选择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棉花、柑橘、苹果、生猪、奶牛10个产业开展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到2008年底,启动建设的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共设50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聘用50位首席科学家,涉及34个作物产品、11个畜产品及5个水产品。为此,中央财政2008年共投入专项资金9.675亿元。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构成为:依托具有创新优势的中央和地方科研资源,针对每一个农产品,设置一个国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一个首席科学家岗位。每一个国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由若干个功能研究室组成,每个功能研究室设一名研究室主任岗位和若干个科学家岗位。根据每一个农产品的区域生态特征、市场特色等因素,在主产区设立若干个综合试验站,每个综合试验站设一名试验站站长岗位。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主要职能有: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和示范;收集、分析农产品的产业及其技术发展动态与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为用户开展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推进产学研结合,提升农业区域创新能力;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技术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明确产业走向,引领产业创新方向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研究员认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少有的成功案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公益性研发机构,不是简单的科技项目,是按照产业技术链整合科技资源、组织技术创新的研发体系,作用是明确农业产业的未来走向,引领产业创新方向。既然体系是个机构,它就是一个整体,在科企合作中代表国家公益性机构。体系的大部分经费来自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于是要面向全国开展研发与服务,还有一部分经费来自国家基金和对口企业等,所以要继续深化科企合作,并有效地融入到市场经济中去。”

张世煌介绍,在过去8年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较好地发挥了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玉米体系的重点任务和前瞻性任务都要适当调整,进一步体现对产业发展方向的引领作用。“‘十三五’期间,玉米体系要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和部署,在我国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中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同时,产业体系要不断整合资源,考虑一些跨体系任务,而资源环境高效利用是跨体系任务的着眼点。玉米体系还有一个难点任务,就是要帮助14个特困连片地区脱贫和进入小康。”张世煌表示,8年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发挥了资源整合的优势,已成为我国农业科技的优质资产,下一步要在扶贫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对于体系的发展方向,张世煌认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我国稳住了一支覆盖全国的基本农业科技队伍。现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已经稳定,这样各省的创新团队就能够得到稳定。尽管国家财政有困难,压缩了行政事业费支出,但全额保证了体系经费。在我国农业面临‘调结构’和‘转方式’的当下,我们要做好各方面工作,优化内部结构。重点研发和推广创新型品种、技术,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做出新成绩,才能扩大社会影响力。”

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做好国家体系的延伸与补充

地方体系是国家体系的延伸和补充,国家体系与地方团队一起构成农业科研的主要力量。“加强体系联合,完成与国家体系的对接是今后的工作内容之一。”山西省农业厅科教处处长薛志省介绍,在国家技术体系带动下,山西省地方团队建设迅速启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将重点探索协调山西团队与国家体系的长效合作机制,合理配置各级人才及科技资源,有效扩大产业技术覆盖面,有力提升山西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山西省农业厅科教处副调研员单培裕介绍,2010年1月山西省制定了体系实施方案,建设17个产业技术体系。同年5月启动了玉米、小麦、蔬菜、水果及猪5个体系,之后于2011年、2012年相继启动了谷子、马铃薯、羊、牛等体系。到目前实际启动体系11个。体系建设以来,各个体系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在新品种选育、示范、推广及新技术研发、引进、服务等方面贡献突出,对于自然灾害、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及时有效。5年来,累计选育、引进新品种700多个,研发、推广新技术500多项,培训农民60余万人次。“尤其在科技项目的攻关上实现了诸多创新,特别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上实现了很多突破,如以前谷子种植全靠人工,播种、间苗等工序很多,费时费力,随着机械化的推广普及,穴盘间苗、精量播种等技术的运用,解放了大量人工,降低了生产成本,2015年谷子的产量、价格都不错,谷农很开心。”

“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参照国家技术体系的构架设置的,但是山西的资金力度不够,一年财政为体系拨款360万~400万元,每个体系25万~40万元不等。以玉米产业体系为例,品种选育需要租地、试验、人工等费用,同时,处理应急事件、进行技术培训等也需要费用,资金短缺致使很多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于是机构架子大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精简机构势在必行。”薛志省认为,体系建设形式很好,专家和农技推广联合起来,利于技术交流。“农作物一般区域性较强,希望国家体系与省内体系的试验站及岗位专家进行融合。我们已经向农业部提出申请,希望得到支持,实现有效连接。”他表示,就目前而言,体系间凝聚力还是明显不够,因为技术成果的转化需要技术应用效果来体现,见物见技更要见人。各体系要充分发挥在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助力产业发展。“我们正积极探索一条适应产业技术需求,以项目实施促进分工协作和联合攻关,能够有效承接国家体系,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和相关专业领域的产业技术体系平台路径,以实现农业优势科技资源的整合联动和高效运转,加强国家体系与地方团队的协调推进。”

单培裕介绍,专家包县服务是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一个亮点,目前已经形成良好的氛围,得到社会各界肯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与体系专家进一步加强联系,在项目的衔接和示范推广方面做好服务,力争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提供发挥平台,并明确要求各产业技术体系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吸收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为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做好科技保障,为山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学习福建、山东等农业发达省份的经验做法,在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方面有所突破,在服务产业,尤其在关键季节技术服务和突发事件应对方面有所突破。”单培裕表示,探索搭建产学研高效融合平台,积极挖掘最大潜能,为三农工作构建强力支撑,是下一步体系工作的重点方向。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体系科技
基于价值链的农业产业优化路径分析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四川美丰拟投资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