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2016-12-27 15:09娜仁其其格
科技传播 2016年19期
关键词:策略分析

娜仁其其格

摘 要 如今,信息化技术已运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为学习、工作等提供了方便。在人们知识需求不算提高的情况下,图书馆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为最大程度满足人们对于阅读的需要,图书馆的发展必须与科技发展相结合,用数字信息化技术进行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工作,提升图书借阅、查询的效率。本文就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对数字信息技术在图书信息管理中运用进行分析,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相关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 数字信息化技术发展;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2-0137-02

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体现国家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准,各行各业都在加快将数字信息化技术融入到日常的发展中。就图书馆而言,这一点同样重要。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图书资源共享最大化的前提条件,满足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推动精神文明的建设。

1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1)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社会、公共图书管理科学化、标准化的关键。信息技术庞大的储存功能以及信息处理功能,可以使图书信息采集、整合工作的高效化。图书管理信息化不仅要求将图书资料数字化,更需要实现图书数字化管理。如今,书籍的种类、数量都在以天为时间单位飞速的增加,传统的管理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阅读的需求。例如,当读者需要借阅当天某本刊物时,采用以往的方式在各种期刊类逐一的寻找,不仅浪费时间,更不利于图书资源的流通,提升书籍的利用率。可见,利用数字信息化技术实现图书管理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

2)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从实际情况来看,社会、公共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基本以及落实到实际中,然而基本都停留在自身管理的层面上,无法实现不同图书馆之间的资源交流、共享,不利于提升书籍的使用价值。例如,部分较为珍贵的图书,出于版权等方面的因素并无法保证每个图书馆都存有,就很容易出现,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情况,无法保证人们阅读的实效性。与此同时,虽然部分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已经非常的到位,当图书的利用率还是非常低。这主要是由于图书馆忽视了自身的宣传工作,使得读者未了解到数字资源的使用方法,或者程序操作过于繁杂,使得图书管理信息化仅存在于形式上。例如,高龄读者现已成为广大读者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他们对数字图书的使用方法并不十分了解,只能进行简单的在线阅读,而无法自行下载。使得图书利用率不高,更无法满足自身的阅读需求。这是图书信息化管理中最为主要的问题。

3)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1)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有所欠缺。信息化的图书管理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信息化管理能否推动图书馆大发展,凸显图书的价值。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图书管理人员对掌握信息化管理技术存在缺陷。例如,部分管理者无法做到对图书管理软件的熟练运用,不能对图书的流通情况进行实时的更新,更不能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导致部分图书的流失。

(2)未注重设备的完善。运用数字信息技术进行图书信息化管理自然要建立在相关设备基础上。但部分图书馆的硬件设备未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存在设备陈旧、系统老化的现象,使得信息化管理工作无法正常的开展。例如,由于设备故障,导致图书储藏数据的流失,使得正常的查询、下载不能正常的进行,无法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更增加图书管理上的难度。

2 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策略

1)注重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任何一项工作,有专业的技术支撑都能使得工作的效率提高,对于数字化技术发展中的图书信息化管理更是如此。为使得图书信息化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的进行,必须注重对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就目前的大部分图书馆,在进行管理人员的选取时都较为简单,未做出明确的技能要求。可见,阻碍图书信息化管理建设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为此必须严格制定管理人员的聘用标准,组建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例如,在招聘的过程中,可以对图书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提问,对数字信息化的认知程度进行考量,有经验的管理者优先聘用。同时,为适应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图书信息化管理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自然会逐步的提高。可见,必须注重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使其技术能够与数字化发展相结合。首要的就是进行计算机技术的培训,这是图书信息化管理的前提。例如,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同时可以在内部建立奖励机制,对于部分专业水平高,操作能力强的管理人员进行奖励,激发管理人员相互之间的竞争力。此外,还需要按时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对存在技术问题的管理人员做出要求。这样才能避免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出现纰漏。

2)加强图书信息化建设的体制建设。完善的图书信息化建设体制是保证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为此,在实际的图书信息化体制建设中,必须清楚图书馆的职责所在,即为人们提供资料查询,知识获取的平台。为使得图书信息化建设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从人们的阅读要求上进行完善自身的建设方案。围绕将图书利用价值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管理工作,提升图书资源的共享性。另一方面,在明确自身建设目的的同时,更要做好图书的整合工作,逐步提高数字图书在图书馆的比例。例如,可以通过对读者阅读情况进行统计,找到阅读量最大的图书类型,尽可能的对这一部分图书进行数字化,这样不仅方便读者的查询,还能实现一书多人阅读,加大图书的使用价值。

与此同时,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需要落实动态管理的理念。管理人员在完成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对该领域内的最新情况进行了解,并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在文献对比分过程中,实现数据系统的改进,从而加大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例如,结合读者的需求,对图书馆的藏书进行完善,同时根据社会动态,不断的更新图书的类型等,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推进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3)将数字化技术科学融入到图书服务中。目前具有地方特色的图书馆较多,而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使得原有的特点消失,无法保证自身的优势。为此在使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图书管理时,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管理方式的转变,不可盲目的将信息化管理融入到工作中。许多读者的阅读积极性来源于,图书馆良好的阅读氛围,自身特色的丧失,自然会降低读者的阅读积极性,造成发展上的弊端。例如,在对部分纸质图书数字化的过程中,对于部分有特殊价值的数目,应当保持其纸质的特点,不进行数字化,这样才能保持其原有的价值。一旦转化为数字图书,原本的阅读需求量可能还会降低。

另外,特色数据库的建立是数字化技术在图书管理运用的必然趋势。可见,为增加图书的信息量,图书馆应当对社会中各个行业有关的书籍进行统计,做好自身的储藏扩大工作,注重再造体系的建立,更好的服务于读者。例如,可以将不同行业有关的书籍,根据各行工作的特点进行归类,而不是按照图书本身的类别进行归类,这样方便读者进行快速的查询、阅读,加大图书在读者间的流通速度。

4)使用户界面更加人性化。为使得读者能更快的适应数字技术图书管理,就必须创建更加人性化的用户界面。这样能方便读者的使用,避免操作的繁琐性,这对于扩大适用范围更加的重要。方便快捷的搜索方式,对于部分高龄读者更加的适用。

3 结论

综合以上的内容可以发现,数字信息技术发展中的图书管理信息化,能进一步提升图书在人群中的使用效率。而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部分缺陷,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改进,才能进一步促使信息化建设在图书管理中发展,满足人们对于阅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梁乃秀.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08,29(3):37-40.

[2]张燕.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5(2):188-189.

[3]王稚元.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0(3):97-99.

猜你喜欢
策略分析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Passage Four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