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县林下紫花大白芨仿野生种植与应用前景分析

2016-12-27 10:44罗丽许春艳
绿色科技 2016年21期
关键词:栽培

罗丽+许春艳

摘要:指出了泸水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拥有丰富的林下空间,但其功能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在泸水县大力发展林下紫花大白芨仿野生种植,将为泸水山区群众开辟出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径。基于此,探讨了该县林下紫花大白芨仿野种植措施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紫花大白芨;仿野生;栽培

中图分类号:S567.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045-03

1 引言

白芨(Bletilla striata)为兰科(Orchidaceae)白芨属(Bletilla Reichb.f)植物,世界上有白芨属植物6种,我国有白芨(Bletilla striata (Thunb. ex A. Murray) Rchb.f.)、小白芨(Bletilla formosana (Hayata) Schltr.)、华白芨(Bletilla sinensis (Rolfe) Schltr.)、黄花白芨(Bletilla ochracea Schltr.)4个种。泸水县仅分布有白芨和小白芨2个种,白芨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娃、羊角七、连角芨草、紫兰等,傈僳语统称为害必丘。白芨为多年生草本,叶4~6枚,狭长圆形或披针形。株高30~60 cm,块茎肉质,白色,具2~3叉呈菱角状,有须根,常数个并生。总状花序顶生,常有花3~8朵;花淡紫红色,花瓣不整齐。蒴果圆柱形,上有6条纵棱,两端稍尖。种子细小,多数。花期4~5月,果期7~8月,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

白芨块茎含有淀粉、葡萄糖、挥发油,根含有白芨甘露聚糖,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现在用白芨做的胶膜块,用于肝脾手术贴在刀口处,代替血钳子,效果特好,具有快速凝血作用,可代血浆多用于外科手术。

小白芨的干燥块茎瘦小而干枯,药效较差,其他种类的药效也均不及白芨。紫花白芨有大种、小种之分,其中以大种块茎产量较高。白芨同时是著名的观赏花卉,其干燥块茎还可作为食材使用。

泸水县有部分企业自2013年起在林下试种紫花大白芨。目前,全县种植规模不超过1.3 hm2,从部分企业的收获情况看,鲜品产量可达1.5万kg/hm2左右,林下仿野生种植紫花白芨,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林地的遮蔽条件,为白芨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还可减少遮荫设施的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2 自然概况

泸水县地处云南西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国土面积3702.86 km2,地理坐标为北纬25°33′~26°29′,东经98°34′~99°09′,与福贡、兰坪、云龙、保山相邻,西与缅甸为邻。地处横断山脉南端纵谷区,地势北高南低,怒江东西两侧分别为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怒江由北向南从两山之间穿流全境,呈“V”字地形,境内最高海拔为4161.6 m,最低海拔为738 m,海拔高差3423.6 m。由于海拔高差极大与高山峡谷等特征,具有较完整的垂直气候带,即河谷南亚热带、河谷中亚热带、河谷北亚热带、山地暖温带、山地凉温带、山地寒温带、高山亚寒带、寒带。年平均气温15.1 ℃,大于等于10 ℃年积温4760 ℃,无霜期240 d,年日照时数2025 h,年降水量为1174.9 mm,雨季(5~10月),占全年的78%,多为大到暴雨,旱季(11月~次年4月),降水量占全年的22%。年蒸发量为1155.4 mm ,干燥度为1.02。土壤有赤红壤、黄壤、黄红壤、黄棕壤、棕壤、暗壤亚高山草甸紫色土和石灰土等。

3 紫花白芨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

3.1 仿野生环境选择

白芨为兰科植物,具有兰科植物生存的特点,在泸水县白芨分布于海拔1400~2800 m之间,小白芨分布于海拔1100~3400 m之间。大多野生于怒江河谷两岸的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草丛中,喜欢阴凉且湿度较大的环境。紫花白芨林下仿野生栽培在泸水宜选择土壤肥沃疏松而又排水良好的中壤、轻壤或沙壤土,土层厚度不低于30 cm,郁闭度0.2~0.7,海拔在1000~2400 m的旱科瓜、核桃、西南桦等阔叶林下种植,最适海拔区间为1600~2200 m。

3.2 栽培技术

3.2.1 种源

白芨的种子繁殖困难,分株繁殖效果较慢,国内多选择组培育苗为主,仿野生栽培宜选用亩产量高、生长和适应性强的紫花大白芨组培驯化苗,选当年生大小中等,每块带1~2个芽,芽眼多,无虫蛀,无病的假鳞茎作种。

3.2.2 种植季节

泸水县以2~3月紫花大白芨假鳞茎未萌发前种植为佳。

3.2.3 林地清理

种植前对选择的种植地林下进行清理,全园清除林下杂草和灌木。

3.2.4 整地

把林下土壤深挖20 cm以上,并将土壤耙碎,撒施三元复合肥750 kg/hm2与土混合均匀。

3.2.5 种植

按株距10~25 cm、行距20~30 cm规格挖塘定植,塘深8~10 cm,种植时芽要向上,上覆3~4 cm厚的细土并压实,保持土壤潮湿,3~4月出苗。种植密度为10万株/hm2~40万株/hm2,从种植结果看,以株行距25 cm×25 cm最佳。

3.3 抚育管理

3.3.1 中耕除草

杂草将严重影响白芨产量,一般每年需除草3次以上,第1次6月中旬左右,第2次7~8月,第3次9~10月。

3.3.2 追肥

每年追肥2次,第1次3~4月,第2次8~9月,每次450 kg/hm2。

3.3.3 灌溉排水

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干季2~4月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土壤湿润,在排水不畅的林地种植时,要特别注意排水沟渠的建设,以防积水。

3.3.4 越冬管理

白芨耐寒能力较弱,在海拔较高的地方种植,要覆盖一层树叶或蕨等杂草,以防冻害。

3.4 病虫害防治

3.4.1 病害防治

烂根病: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炭疽病:主要措施是保证种子和苗床清洁无菌,加强管理,实行合理灌溉,注意排水,适当喷药保护。①及时摘除病残枝,并集中销毁。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能有效地防治此病蔓延。发病较重的地块用睛菌唑、代森锰锌800倍液喷雾,间隔7~10 d连续使用2次。

锈病:发病初期或零星发病的地块用25%三唑酮1000倍液逢病斑喷雾;发病严重或成片发生的地块用粉锈清600倍液、乙醚丹750倍液喷雾。

3.4.2 虫害防治

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用90%的晶体敌百虫2.7~3.0 kg/hm2,拌炒香的米糠或麦麸120~150 kg/hm2,撒放田间或用50%锌硫磷乳油700倍液液浇灌床上杀灭。

蚜虫:用10%的吡虫啉1000~1200倍液喷洒。

蚧壳虫:清除病株销毁,虫口密度小时,可手工用毛巾或毛刷轻轻除去。较多时,可在孵化盛期喷洒40%速扑杀乳剂1000倍液。喷药时叶的正、背面都要喷到,连续喷洒3~4次,每次间隔5~7 d,便基本绝迹。

3.5 采收与加工

3.5.1 采收

白芨种植3 h后,10~11月份地上茎枯萎时,把挖块茎去掉泥土,进行加工。

3.5.2 加工

将块茎单个摘下,选留新秆的块茎作种用,剪掉茎秆,在清水中浸泡1 h后,洗净泥土,放沸水中煮5~10 min,取出晒或烘至全干。去净粗皮芨须根,筛去杂质。以个大、饱满、色白、半透明、质坚实者为佳。

4 应用前景分析

白芨是云南白药集团系列产品的重要原料之一,我国白芨来源目前大多依赖野生。在连年的乱采滥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下,野生白芨产量急剧下降,供需矛盾日益扩大,资源日益短缺。泸水县属国家级贫困县,人口以少数民族为主,农民经济收入来源十分有限,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怒江州委州政府大力倡导发展“八林经济”即林木、林果、林药、林苗、林畜、林菌、林菜和林游经济。泸水县林下经济目前仅有草果、黄连等具有一定规模,但草果种植受自然因子的限制较重,难以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这给白芨林下仿野生种植提供了空间,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大量集体林地被分配给个人使用,但群众苦于无适合的发展产业而使林下空间得不到合理的利用,白芨林下仿野生种植,既可满足白芨生长的环境要求,又使空闲的林间空地得到了利用。且种植紫花大白芨3~4年后,一般可采收鲜品1.2~1.5万kg/hm2,可加工干品3000~4500 kg/hm2。按市场平均价格100元/kg计,产值可达30~45万元/hm2,年均产值10~15万元/hm2。

5 讨论和建议

(1)随着人们对白芨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其用途的不断拓展,近年来,白芨价格不断上扬,从100元/kg左右上升至现在的600元/kg左右,但泸水县野生白芨资源由于经山区群众长年采挖,资源已面临枯竭,急需人工发展。

(2)从全国白芨种植情况看,白芨的种植规模还不大,市场尚未饱和;同时,白芨作为泸水原生分布物种,在泸水栽种紫花大白芨无需进行引种试验,加之泸水县拥有丰富的林下空间可供其发展,因此,泸水县紫花大白芨林下仿野生种植的潜力巨大。

(3)紫花大白芨种苗达2元/株左右,以12~15万株/hm2计算,种苗投入达24~30万元/hm2,显然,这个投入是普通群众难以承受的。因此,发展白芨产业宜由政府扶持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的方式运行。

(4)紫花大白芨为著名的观赏花卉,当前,泸水县正在大力打造全域旅游经济,因此,在适宜白芨种植的林下进行仿野生种植,可营造出让游客留连忘返的森林景观,同时,还可丰富旅游食材的开发。

参考文献:

[1]陈心启,吉占和,朗楷永,等.中国植物志(第十七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9~52.

[2]陈心启,吉占和,罗毅波.中国野生兰科植物彩色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1~23.

[3]韩学俭.白芨药用及其栽培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4:31~32.

[4]李道济.白及的采收加工[J].中国中药杂志,1990,15(11):29.

[5]李 嵘,王喆之.白芨的研究概棕及其资源利用对策[J].中草药,2006,37(2):1751~1754.

猜你喜欢
栽培
无土栽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甬优1540再生栽培留桩高度试验总结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杂志社书刊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杂志社书刊
品种名称:京阑
母 校
草莓的立体栽培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
南方桑枝反季节栽培秀珍菇技术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