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实施天保工程(二期)的实践与探索

2016-12-27 10:56薛辉
绿色科技 2016年21期
关键词:成效西藏措施

薛辉

摘要:根据5年来西藏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建设成效。针对实施中存在的工程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能源替代缓慢、后续产业发展不足、缺乏关键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藏;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成效;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068-02

1 引言

西藏于2000~2010年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一期工程,成效显著,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基础和绿色保障,产生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和积极的社会影响。2010年12月29日,国务院召开会议,决定延长天保工程期限,继续推进天保工程二期建设,天保二期工程期限为2011~2020年[1]。西藏天保二期工程实施范围为昌都市江达县、贡觉县、芒康县全境,总面积4685.2万亩,其中森林管护面积1914.9万亩。现阶段天保工程已实施过半,以天保工程(二期)中期评估为契机,就2011~2015年天保工程实施成效、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天保工程后期实施提供参考借鉴。

2 建设成效

2.1 停伐减产有效落实

工程区内,严令禁止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停伐减产效果显著。5年来,除农牧民自用材、薪炭材采伐外,未发生商品性采伐情况。自用材、薪炭材采伐量均在采伐指标范围内,并且严格履行了采伐审核手续、木材运输审核手续。每年度木材实际采伐量均小于年度下达采伐指标。所采伐木材主要用于地震灾后重建、危房改造等农牧民亟需的用材方面。

2.2 管护责任有效落实,森林资源管护成效显著

实施主体因地制宜的采取多种管护形式,将天保工程区国有林分片落实到人、户、组、集体进行了管护,全面落实了管护责任制。目前在天保工程区内存在4种不同的管护模式。①一人一片的管护模式:管护责任区划明确,落到管护人员人头上,其管护模式应用局限性强,仅在江达县岗托镇境内。②联户管护模式:贡觉县不仅聘用管护人员,还在天保工程所涉及乡镇内,以农户为单位进行管护。③一组一片管护模式:以若干个管护人员组建的若干个小组作为基本单位,分别安排到若干个管护责任区内,定期轮换管护责任区,在江达县同普乡境内发现。④集体管护模式:该管护模式应用最多,以行政村为单位,村内管护人员按值班制巡山管护。

截至2015年底,工程区护林员共计5165名,较天保一期时多2450人,护林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护林效果显著。5年来,天保工程区未发现盗伐、滥发和偷运林木资源的情况,未发现乱开矿、采石等毁林活动,未发生森林火灾,未出现森林病虫害的爆发,未出现乱捕、乱猎野生动物的行为,未出现人畜破坏未成林造林地和幼林地的现象。实现了无森林火灾、偷砍滥伐、非法侵占林地、乱捕乱猎野生动物的“四无”奋斗目标。

2.3 森林资源由消减向恢复性增长转变

通过有效的森林资源管护、公益林建设、中幼林抚育等措施,工程区森林面积增加16.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前的39.40%提高到39.75%,增加0.35%,林地面积由工程前的2015.9万亩增加到2032.4万亩;森林蓄积量净增232.7万m3,增加碳汇125.4万t。

2.4 生态状况得到改善

森林的生态效益愈加明显,截止2015年底,工程区减少水土流失量111.4万t,增加水源涵养量9125.6万t。森林对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的能力不断增强,水土流失现象明显减轻,多年来林区没有发现大的洪涝自然灾害,对固碳释氧、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发挥了巨大的效益;生物多样性明显丰富,林区野生动物增多,猕猴、藏马鸡、秃鹫、鹰、岩羊等易于见到,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盘羊数量也明显增加。

2.5 民生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一是通过天保工程二期的实施,对林区乃至更大范围实现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节小气候、增加降雨、促进粮食等农作物生产的良性循环,提高林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不断提高天保工程区内广大群众的护林意识、环境意识,通过天保公益林建设、中幼林抚育等工程项目的实施,农牧民增加了增收途径,提供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问题。三是引导农牧民转变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木质产业,培育新的营收途径。通过苗圃经营、经济林培育等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四是改善林区基础设施,提升农牧民生活质量,对实现林区社会稳定,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3 存在的问题

3.1 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水平有待提高

工程区地处干热河谷地带,土层薄、土壤瘠薄、立地条件差,造林、管护、抚育难度大。由于工程区属于藏区,地域特殊,工程实施一般由当地村集体完成。该群体专业知识薄弱,管护观念不强,导致出现公益林建设成效欠佳、管护不到位、抚育水平相对低下等问题。

3.2 工程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工程区位于藏东地区,受地方经济和人力资源条件的影响,各实施单位现有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短缺,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3.3 能源替代缓慢

工程区农牧民通常以烧柴做饭取暖,这种传统的的生活生产方式极大地威胁着工程区森林资源的安全,对森林资源保护带来严峻的挑战。

3.4 后续产业发展不足

一是经济林发展缓慢,尚未形成规模。以核桃、葡萄、桃子、梨等为主的果树林,受海拔和气候的影响,种植范围局限于金沙江和澜沧江沿岸平缓地带,加之投资经费少等原因,目前规模比较小,经济效益不明显;二是养殖业起步晚。目前仅有少量藏香猪养殖采取了一定的规模化,牦牛、山羊还是以粗放的放羊为主,没有形成集约高效的养殖模式,还未形成规模化效应和效益。三是对林副产品缺乏深加工。工程区林下资源丰富,有蕨类、松茸、獐子菌、羊肚菌、木耳等,目前基本处于农牧民自己采集,直接零售。缺乏一定规模的初加工或深加工企业。

3.5 缺乏关键技术

天保工程缺乏较为系统的高寒、高海拔、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技术以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各项监测手段还处于空白状态。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力量

现阶段,西藏基层林业专门人才匮乏,施工队伍参差不齐,施工效果大打折扣。应由自治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邀请专家,对工程建设区的市、县林业局和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制定统一技术标准和要求。同时,邀请专家参与到施工过程中,及时指导工程施工工作,加强天保区各县之间的交流,嘉奖成绩显著者,推广技术成熟的样板,提高工程区各县的施工、管理整体水平。

4.2 增加天保人员编制、武装专门人才队伍

由于人员编制限制,江达县、贡觉县、芒康县天保办工作人员偏少,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对工程实施监督、检查显得力不从心。建议增加人员编制,能够招聘年轻专业技术人才,充实现有队伍。

4.3 增加后续产业扶持专门资金

由于禁止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农牧民收入受到了较大影响,虽然天保工程管护费、公益林建设劳务费、森林抚育劳务费等补充了农牧民的收入,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后续发展问题。有必要从林业入手,发展相应产业经济,使得工程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工程区农牧民能够增产增收,最终达到长久的和谐稳定[2]。

4.4 开展天保工程各项措施专门研究

天保工程区应开展干热河谷地区防护林营造技术,寒区、旱区、高海拔地区封山育林技术,干热河谷地区防护林营造对生态改善的研究等科研项目;开展寒区、旱区、高海拔地区防护林病虫害研究与示范,干热河谷地区林业节水灌溉研究集成与示范,地膜覆盖在造林工程中的应用实效与示范,干热河谷地区特色经济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等示范推广项目;开展经济林效益对高海拔山区农牧民生计影响监测,封山育林区生态变化监测,小气候对造林工程的响应监测,造林工程区水土流失状况监测等监测项目。通过科学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天保工程实施的含金量,提高天保工程实施的技术措施。

4.5 扩大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域

西藏是我国第二大林区,天然林资源丰富。十余年的天保工程实践证明,该项工程对保护天然林,发挥森林资源效能,转变林区农牧民发展思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已经取得的成绩证明,进一步扩大天保范围,非常有必要,也非常有意义[3]。

参考文献:

[1]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西藏自治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R].西安: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2011.

[2]秦玉生,许 辉.内蒙古绰尔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4(3):8~10.

[3]李娜娜.山西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探析[J].林业经济,2016(6):93~96.

猜你喜欢
成效西藏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天上的西藏
神奇瑰丽的西藏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