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壳聚糖的制备、降解及胆固醇吸附活性研究

2016-12-27 16:23金梦璇刘慧文鲁青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分子量壳聚糖鱿鱼

金梦璇+刘慧文+鲁青

摘要:目的:制备β-壳聚糖、β-壳寡糖,并探究浓度对β-壳聚糖胆固醇吸附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鱿鱼骨制备β-壳聚糖,通过微波辅助过氧化氢法降解β-壳聚糖得到不同分子量的β-壳寡糖,并利用高效液相测定降解时间与所得壳寡糖分子量的关系,以纤维素为阳性对照,测定浓度对壳寡糖胆固醇吸附能力的影响。结论:利用鱿鱼骨制备得到了β-壳聚糖,并降解得到了低分子量的β-壳寡糖。通过实验得到结论,与纤维素相比β-壳寡糖对胆固醇具有较高吸附活性,且吸附能力与其浓度有关。

关键词:β-壳聚糖β-壳寡糖胆固醇吸附活性研究

一、概述

1.甲壳素和壳聚糖

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几丁质等,化学名β-(1,4)-2-乙酰氨基-2-脱氧-D-葡聚糖,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的外壳及某些微生物的细胞壁中,是自然界存在的第二大天然有机化合物,仅次于纤维素。甲壳素经强碱处理,脱乙酰形成壳聚糖,壳聚糖的化学名为β-(1,4)-2-氨基-2-脱氧-D-葡聚糖,壳聚糖与纤维素有相似的结构,只是纤维素2位上是羟基,壳聚糖的是氨基。甲壳素与壳聚糖结构式如图1:

甲壳素与壳聚糖作为天然产物, 具有资源丰富、安全无毒、生物相溶性、生物可降解性、细胞亲和性、抗菌性等优点, 应用于诸多领域。但因其只溶于酸性介质,而不溶于水或一般有机溶剂,使其应用方面仍受到一定限制。

2.β-壳聚糖

随着海洋渔业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鱿鱼骨由于其不可食用性而作为生产垃圾丢弃,这不仅浪费资源,也污染环境。鱿鱼骨是重要的海洋资源——β-壳聚糖的主要来源。β-壳聚糖具有不同于α-壳聚糖的平行结构,导致其在制备方法和实际应用上,也与α-壳聚糖有着明显差别。通常β-壳聚糖较α-壳聚糖具有相对弱的分子间作用力,因而溶解性、反应活性和对溶剂的亲和性更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天然多糖材料,β-壳聚糖已经广泛应用于伤口缝合和软骨损伤等医药领域,能够促进细胞再生、防止疤痕形成。此外研究发现,β-壳聚糖具有更好的保水性和保湿性;同样条件下,β-甲壳素更易脱乙酰基。

当下肥胖日益普遍,并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过多摄入胆固醇是肥胖的起因之一。而目前尚缺乏对β-壳寡糖后对胆固醇吸附能力的研究,通过实验研究可以为减肥药物的研发提供相关数据。

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鱿鱼骨(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1%的氢氧化钠溶液;4%的盐酸溶液;

过氧化氢;冰乙酸溶液;纤维素;胆固醇;氯化钠;油醇。

2.实验仪器

超声波微波组合反应系统(南京先欧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Electronic Scale);水浴锅(IKA HB10 digital)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BOXUN);超声波细胞粉粹机(宁波新芝科器研究所)

震荡培养箱ZQLY-180F(上海知楚仪器);胆固醇试剂盒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Agilent Technologies)

3.处理方法

(1)制备β-壳聚糖

将鱿鱼骨表面的组织残留物清洗干净后烘干,称取20g鱿鱼骨置于一定浓度盐酸中室温下浸泡7h,洗净至中性后置于1%的氢氧化钠中90℃,水浴反应2h进行脱蛋白,洗净至中性烘干,即得β-甲壳素。称取5gβ-甲壳素,用40%的氢氧化钠95℃反应6-8 h脱乙酰基处理,即得β-壳聚糖。

(2)β-壳聚糖降解及分子量测定

称取12g自制β-壳聚糖,溶解于400 ml浓度为2%的冰乙酸溶液(v/v),搅拌溶解直至获得澄清、均质的β-壳聚糖。将50ml溶解后的β-壳聚糖倒入100ml微波反应器中,加入30%过氧化氢1.5-3mL,600W,70℃条件下500r/min,依次反应5 min、10 min、20 min。反应结束后,微波炉内放置冷却5~10 min,取出,加1mol/l氢氧化钠中和,抽滤除去不溶物。滤液用3~4倍量无水乙醇充分沉淀,抽滤取滤液。最后检验产品是否溶于水。

将降解后的β-壳寡糖透析,冷冻干燥得到粉末状壳寡糖样品,分别将反应5 min、10 min、20 min的样品进行高相液相色谱分析。

(3)胆固醇吸附活性研究

①配制胆固醇胶束(PH=7.4,15mmol/L)

②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粉碎细胞。

③实验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分别是空白组和纤维素组,实验组有5组,分别加入10、20、40、60、80mg的β-壳寡糖(分子量约为5000)。所有组均加入5ml胆固醇胶束。

④用振荡培养箱恒温振荡(37℃)培养两个小时,离心上清液,用胆固醇试剂盒测胆固醇吸附率。

三、结果

1.制备β-壳聚糖成品(图2)

2.壳聚糖浓度与其胆固醇吸附能力的关系(表1)

四、结果分析

1.β-壳聚糖处理时间与分子量结果分析

随着处理时间增长,波峰向右移动,根据公式,推算出分子量逐渐减小,得到结论:微波辅助过氧化氢降解时间越长,所得寡糖分子量越小(表2)。

2.胆固醇吸附率结果分析(图3)

不同剂量壳寡糖(分子量约为5000)对胆固醇的结合能力如图所示,当壳寡糖加入量小于40mg时,增大壳寡糖剂量,结合能力显著提高。但当壳寡糖加入量为40mg时,即使再增大壳寡糖剂量,结合能力也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结合已达饱和。

同等浓度时,β-壳寡糖对胆固醇的结合能力远大于纤维素,即使纤维素浓度为β-壳寡糖数倍,结合能力仍明显不足。

五、实验结论

结合上述分析及文献资料,可以发现:

①微波辅助过氧化氢可降解β-壳聚糖,得到分子量小的β-壳寡糖。

②降解时间与所得β-壳寡糖分子量成反比。

③在一定浓度范围内,β-壳寡糖对胆固醇的吸附能力与浓度成正比。

④与纤维素相比,β-壳聚糖具有良好的胆固醇吸附能力。

六、前景及创新点

1.前景

本实验研究了β-壳聚糖的降解与降解后的β-壳寡糖对胆固醇的吸附能力,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数据及方向。

鱿鱼骨是一种一直未被利用的生物资源,具有产量大,成本低的优势,因此具有广阔的研究与利用前景。本实验中只测定了分子量约5000的β-壳寡糖对胆固醇的吸附率,在进一步研究中,可以测定不同分子量的β-壳寡糖的吸附能力,找出最佳吸附分子量,并进行动物活体实验,测定其具体的减肥功效及副作用,如条件允许,可以研发相关减肥药物,在肥胖率居高的今天,健康的减肥药物市场前景光明。同时,β-壳聚糖目前尚无工业化生产方法,只能人力清洗鱿鱼骨并在实验室内处理,进一步研究也可以探索β-壳聚糖的工业制备方法,为实际应用时的大规模生产奠基。

2.创新点

(1)使用β-壳聚糖

目前国际研究以α-壳聚糖为主,而对β-壳聚糖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β-壳聚糖得出的成果更具有创新性。

(2)研究胆固醇吸附率

过多摄入胆固醇可引起肥胖,通过研究β-壳寡糖对胆固醇的吸附,为进一步研究其对减肥的作用奠定基础,开辟β-壳聚糖及β-壳寡糖的新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张万瑞,丁纯梅,李芳等.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对活性fm黑的吸附性能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1,(03):7-9.

[2]李巧霞,宋宝珍,仰振球.微波间歇法快速制备高粘均分子量和高脱乙酰度的壳聚糖[J].过程工程学报,2006,(05):789-793.

[3]Jingna Liu,Jiali Zhang,Wenshui Xia.Hypocholesterolaemic effects of different chitosan samples in vitro and in vivo[J].Food Chemistry,2008,(107):419-425.

[4]黄凯丰,时政,饶庆琳,杨永菊.辣椒籽吸附油脂和胆固醇的研究[J].北方园艺,2011,(11):42-44.

猜你喜欢
分子量壳聚糖鱿鱼
微波辅助酸水解褐藻糖胶的研究
冷冻调理鱿鱼串的加工工艺
软式六兄弟(二)
堆肥过程不同分子量水溶性有机物电子转移能力的演变及影响因素
口香糖残渣清除试剂相关探究
太子参均一多糖的分离与表征
海洋真菌MF—08产壳聚糖酶诱导条件及酶学性质分析
壳聚糖涂膜利于蓝莓保鲜
壳聚糖可防治早红考密斯梨虎皮病
海斯摩尔:开启生物质纤维发展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