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古镇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探讨

2016-12-27 16:28杜莉莉
绿色科技 2016年21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

杜莉莉

摘要:指出了随着现代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旅游需求也越来越大,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也趋于多样化。建筑完整、古味淳朴的古村落更是得到城市人们的青睐,古村落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分析了白沙古镇的旅游文化价值,介绍了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提出了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建议,力争更好地实现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的深度融合,促进丽江民族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

关键词:白沙古镇;旅游文化价值分析;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125-02

1 白沙古镇基本概况

白沙古镇是“丽江古城”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位于玉龙雪山下,大研古镇北10 km。白沙古镇是丽江第一大家族,即“木氏家族”的发源地,其资源富集、历史悠久,是丽江纳西族的文化发祥地,更是古代丽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历史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据记载,在唐朝时期南诏王封玉龙雪山为“北岳”的时候,木氏祖先就开始在这里修建了白沙街和北岳庙。白沙古镇因地表多白色沙粒而得名,纳西语称“崩时”。白沙壁画融合汉、藏、纳西族绘画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绘画语言,是中国壁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白沙民居建筑有其独特的园林风格,古村落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大研古镇的布局奠定了基础。民俗文化气息浓厚,居民到现在依然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纳西族的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文化底蕴、灿烂的民俗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使白沙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成为众人喜爱的古村落旅游地,保留了较为完整的纳西风格建筑和文化古迹。某种意义上来说,白沙古镇是最具有纳西遗风的古镇,是最原生态的纳西村落。

2 白沙古镇旅游文化价值分析

2.1 历史文化悠久,纳西族发源之地。

白沙古镇始建于公元675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纳西族先民进入丽江坝子和木氏土司的祖居地。据记载,隋末唐初,纳西束尤部落迁徙到丽江坝子,尤氏首领古叶年在白沙岩脚,依山抱海的建了白沙岩脚寨,同时积极发展农牧兼营的生产方式,梳理白沙哥吉河的灌溉系统,促进了白沙农牧业的发展。唐朝时期,南诏王封玉龙雪山为“北岳”的时候,木氏祖先就开始在这里修建了白沙街和北岳庙。而在宋元年代,是白沙最为繁华昌盛的时候,当时的白沙古镇是丽江商贸、政治、文化的中心,一直到明代初年木氏家族迁到大研古镇之后,白沙的政治、经济功能开始减退,逐渐为大研古镇所替代,而白沙则变成了后花园。今天的白沙古镇,保留了较为完整的纳西风格建筑和文化古迹,可以说是最具有纳西遗风的古镇,是最原生态的纳西村落。现在,白沙古镇依然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惯,并且从老人到小孩都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平日生活依然会穿戴纳西族的民族服饰,这是丽江传统的纳西民俗文化不断传承和发展的表现。

2.2 区位优势明显,市内交通较便利

白沙古镇距离丽江大研古镇10 km,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从交通角度来看,白沙古镇的交通比较方便。从大研古镇打车前往白沙古镇,来回费用约50元,也可以从金甲市场内乘坐当地人的面包车,5元一人,回来在白沙街停车处上车,或者乘坐从古城区到白沙古镇的6路公交车,又或者从束河搭乘的旅游面包车和自助骑行的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另外可跟上玉龙雪山的旅行团返回途中到达白沙古镇进行游览。便利的交通是发展旅游的首要条件,到白沙古镇的这些诸多方式不仅利于当地居民的生活,还利于白沙古镇生态旅游的发展。从区域旅游的角度来看,白沙古镇北邻玉水寨、东巴王国、玉龙雪山景区,南邻束河古镇,在整个旅游区内,实现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互补共生,相交呼应。

2.3 建筑风格雅致,民居院落意幽静

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有一个梯形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民居铺面沿街设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广场,然后融入民居群落,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大研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古镇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其中,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白沙古镇的村落和自然融为一体,玉龙雪山、村落、花木构造布局就如同天然形成,相互辉映,使得村落的选址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相适应,既为村民创造了良好的田园环境,又营造了理想的生活氛围。

2.4 纳西风情浓郁,文化体验更典型

(1)东巴教是多种宗教合成的文化,它的发展有融合佛教和道教的一些文化因素。因为纳西族人民在信仰东巴教的同时又支持汉传佛教和道教进入本地区,木氏土司明代在丽江建了一些汉传佛教寺庙群,丽江“改土归流”后,道教在丽江得到进一步发展。丽江白沙乡的琉璃殿是一进两院结构,当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都进入此地后,此庙也出现过前院住和尚,后院住喇嘛的情况。所以它的发展是多种宗教合成的一种民族文化。

(2)著名的“丽江壁画”是明代纳西族社会大开放的产物,它的存在是白沙古镇的民俗文化发展的一个鉴证。从明初到清初,先后延续了300多年明末清初,是丽江壁画繁荣鼎盛时期,距今已有500年历史。在这漫长岁月中,丽江经历了十多代土司与流官们的统治。随着统治者的喜好,丽江的各种宗教常有此起彼伏的交替发展过程,加上丽江的庙宇常有时起时衰,这就直接影响了壁画的兴衰。现存的55幅壁画分布在古城周边的宗教建筑群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和束河的大觉宫等四座寺庙里。其中,白沙古镇里的大宝积宫的壁画于1996年被国家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以说丽江壁画为白沙村的古村落文化艺术价值增添了分数。

(3)丽江纳西族音乐经典之一的“白沙细乐”, 是纳西族音乐与汉、蒙古族音乐合生的音乐,是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古典音乐套曲。它的文化背景是纳西族东巴文化、藏民族文化、汉传文化等各种不同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晶,是东巴音乐、民间音乐、道教音乐和部分明清戏曲曲牌音乐相互融合的必然结果。

(4)白沙古镇的建筑特点使整个村落结构自由活泼而充满灵气,建筑神韵不仅有中原的味道,但在总体结构上又融合进了纳西人传统的自然审美观和生活的情调意趣,使白沙古镇成为一个自然流畅,人与山水亲和的民族村落。

丽江纳西民族的文化根基是东巴文化,同时又与汉文化、藏文化、白族文化等相互融合。通过宗教、壁画、音乐、建筑等方面形式来表现,构成当地的民俗文化氛围。纳西族是丽江特有的少数民族,而白沙古镇也是纳西民族居住最早的村落。有着浓厚的纳西文化底蕴,到现在依旧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纳西族人传统的劳作和生活方式。村民之间的交流用传统的纳西族语言、食物吃高寒地区的腌制腊排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过纳西族的三多节等。

3 白沙古镇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3.1 白沙古镇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情况概述

白沙古镇,遗留保存到现在的纳西建筑和文化古迹是最具纳西味道的古镇,木氏土司从这里发源,到现在保存的白沙壁画、修建的庙宇、流传的白沙细乐和信仰的东巴教呈现它的独特性和历史性,也体现了它原生态文化的一个特点。相比丽江大研古城繁荣的旅游发展,白沙古镇不仅是原生态文化的一个持续,还一定程度上和商业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一定的互补。整体而言,白沙古镇走的是原生态的生态发展模式,产业是以手工活动为主,保留和传承了纳西文化的精华。有关调查显示丽江大研古镇的游客分布结构中国内游客占很大比重,而白沙古镇国内外游客结构比例是1∶3,而从可得知一个吸引国外游客的重要原因是由于白沙古镇文化保存较为完善,开发少,不商业化,展现一个原味古村落的原貌。对于白沙古镇的发展建设政府本着“先建设后发展,保护为原则”的发展理念。2011年开始政府投入数千万来实施公路、水库的建成。白沙古镇由于在水利被破坏之后就严格实行区域保护政策,严禁挖沙乱建和所有招商引资项目。到2013年,丽江市将白沙古镇列为第一个“美丽乡村”的建设试点,科学的探索生态建设新模式。

3.2 白沙古镇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存在问题

首先,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类型不具独特性。丽江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类型多而不具特色,在白沙古镇能买到的旅游纪念品在其他地方甚至其他城市也买到。其次,一些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硬件跟不上。在白沙古镇的游客结构群体中的国外游客,自助骑行是主要方式,但是如果游客在参观游览过程中骑自行车受伤找不到就医点。餐馆不能为游客提供较为丰富的用餐选择,且餐饮价格高于市区消费价格。此外,旅游六要素的相关基础设施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此不一一列举。最后,缺少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专业人才。目前,白沙古镇景点主要是白沙壁画,工作人员相对较为专业,但是白沙民族客栈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目的地居民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意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特别是面对国际游客,不能满足国内外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

4 白沙古镇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4.1 坚持“三效合一”的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白沙古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将白沙古镇变成丽江生态安全的屏障就要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切实保护资源,对白沙古镇水利系统进行维护,对挖沙采沙行为进行严格管控,对古村落建筑进行保护等措施。充分发挥白沙古镇原生态文化优势。把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有机地整合,以满足旅游者观光、文化、民俗体验等不同需求,把白沙古镇作为公众平台,提高当地居民和旅游开发者的生态环保意识,同时达到对旅游者有教育启示的作用。

4.2 突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营造文化体验旅游氛围

深挖白沙古镇的纳西族旅游文化资源,与现有的人文自然资源进行相结合。如丽江纳西族的传统纳西婚礼,以体验的形式来营造休闲旅游氛围,让游客在亲身观赏、实际体验中感受到古老而独特的民俗文化。传统的手工艺在旅游区通过现场展示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营造了特色民俗休闲的氛围,又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将民俗旅游产品打入市场。

4.3 开发民族特色文化旅游纪念产品,丰富游客文化体验类型

在白沙古镇发展民俗特色旅游的过程中,需要构建一个集政府、产业部门和公共为一体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来满足白沙古镇民俗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需求。从土特产、风味小吃到民俗手工艺都应结合纳西文化特色,展现纳西民族文化独具一格的一面。如高寒地区的原生态土特产玛卡、雪莲花,纳西人民防寒的手工衣饰等都是属于纳西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

4.4 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整体水平

加强白沙古镇区域内客栈结构的合理调整来满足不同的消费人群,改善旅游景点参观浏览的条件和旅游购物场所的基础设施。根据白沙古镇的地形,设施等存在的危险因素做好预先的防范工作,不断完善像旅游咨询处,医疗服务救助站这样的建设。

4.5 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训,提升当地居民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意识

在丽江旅游蓬勃发展过程中,加强民族文化旅游服务的质量是提升丽江整体形象的一个基础。在做好宣传的同时,旅游从业人员介绍本地的历史人文成为首要任务。目前,当地许多纳西族居民参与旅游发展工作中,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旅游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培训,提升讲解质量,树立白沙古镇民族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李 劼.丽江纳西族文化的发展变迁[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2]杨寿川.云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徐江帆,蔡晓云.丽江古城与白沙古镇旅游经济模式差异性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30(1).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
红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浅谈赣南客家文化旅游资源
探析文物古迹保护与旅游开发
金华非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