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人家
——一个震后村落的三年蜕变

2016-12-28 03:34吕玉刚
四川党的建设 2016年5期
关键词:二楼新村雪山

文 吕玉刚

雪山人家
——一个震后村落的三年蜕变

文 吕玉刚

这是我,第一次来雪山村。

我最早对雪山村的了解,缘于三年前那场地震。

2013年4月20日,雅安芦山发生七级强震,与芦山县毗邻的宝兴县雪山村也未能幸免。

因我祖籍在宝兴的缘故,我特别留意来自家乡的讯息,也因此记住了雪山村这个带着些许诗意的地名,以及地震时村里的一些印记:

“……山高、路断、天寒,海拔一千七百米的宝兴县雪山村近六百人急需救援……”

“……潘族组一块足有几吨重的山石滚下来,砸进了几家农户的房屋里。村民们被吓得面无血色……”

这场猝不及防的灾难,对于一个不为外界所知的村落,或许已经算是灭顶之灾了。而今天,当我站在这里,眼前的一切让我感到恍若隔世。

“雪山人家23号。”这是田姐家的门牌号。

漂亮!实在是漂亮!我提着包站在田姐家的“别墅”前,很难将眼前看到的景致和三年前那场地震来袭时报道的画面结合起来。

田姐家的新房前是一块小菜畦。道路两边的菜地里除了种着几许白菜,还穿插着几株盆栽,盆栽间又矗立着一小尊山水石。视线轻轻上扬,我便瞧见了新房大门上方那块醒目的匾额,手写体镌刻,“田姐家”三个大大的异体字映入眼帘。

进得正门,面前一张老式的八仙桌。往左走依次是到底楼的楼梯和旁边的茶室。茶室地板由条木打磨抛光而成,垂挂的落地竹帘既遮阳又透气。此时一阵寒风袭进茶室,透过玻璃窗,我看见窗外稀疏的雪还在飘落;往右,依次是上二楼的楼梯和一墙之隔的厨房。循着二楼上溢出的人声和电视声,我踏上了攀往二楼的楼道。

天啦!这房子的设计甚为精巧。站在上往二楼的阶梯上我才发现,八仙桌后有一风水池,位于一前一后两栋房屋间的底楼空当处。这栋房子其实是由两栋房子组合而成,只是分成了前栋和后栋,前栋房屋的地基要高于后栋房屋,这就是为什么我刚才看见的正门厅、茶室以及厨房介于后栋房屋一楼与二楼之间的缘故。两栋房屋之间由楼梯巧妙串联。

接着我心里又是一震。就在风水池的后面,竟有两株腊梅开满了黄色的小花。有谁见过在家里就能种腊梅的,我这才意识到萦绕在我鼻腔里的芳香,浓烈而绵长。

上得二楼,我敲响了木门。稍顿,乍开的木门里探出一张笑脸,溢出的笑容瞬间将我包围。

这,就是田姐。

田姐家重建中的房子。

翌日,正月初九。艳阳高照。

一早起来,就见田姐家新房正门外的左上角聚满了人头,人们点燃香烛纸钱,叩头祭拜。

上前询问,才得知是因为“上九节”,人们上庙宇祭祀,祈求新的一年出入平安、顺心顺意。一位老人家告诉我,庙叫“二郎庙(李冰祠堂)”,而庙后的山被称作铁江山。他还说,二郎庙是雪山村现存少量的古建筑之一,将打造成雪山新村的特色景观之一。

穿过祭拜的人群,我听见一位老人嘴里低声念叨:保佑雪山村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大伙儿日子越过越好……

司空见惯了烧高香保佑自己升官发财的人,而此刻这种不经意间听到的祷告谶语,让我心想,这该是内心彼此间多么敞亮的一村人啊,就连祭语,祈求着的也是大伙儿一起把日子给过红火了。

顺着震后重建的公路,我一边拍照,一边欣赏着这座新村的景致。只见一排排“别墅”沿山势错落有致地依次排开。当我站在新村的观景台上极目远眺,秀美山水尽入眼帘。

雪山村的新居。

看着眼前风景如画的村庄,我不敢想象重建的三年到底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又有多少人为此夜以继日地付出心血,我更不知道这道靓丽的风景线背后,还有多少让人感动的故事。

杨光,是中国扶贫基金会成都办公室“美丽乡村项目”官员。从他那里,我有幸了解到一些关于雪山村震后重建的故事。

杨光告诉我,雪山新村的灾后建设理念是基于“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绿十字会、加多宝集团的帮扶下经过各方考察,最终才敲定了发展民宿旅游。

至于民居的设计,杨光说是由AIM国际竞赛组委会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绿十字、雅安市扶贫移民局和宝兴县政府面向全球征集,旨在利用AIM的国际化设计平台,有效地制定乡村产业规划与建筑改造的策略。

穿行在雪山人家敞亮的“别墅群”里,我仿佛看见一群来自全球的青年设计师们在山水间调研、走访;他们一次次推翻设计,又一次次地将设计图纸画满线条;图纸上或对老村落进行了改造,又或对新村落开辟了疆域……直到手中的图纸上,形成了民居与自然的融合、震后重建与乡村建设的完美图景,他们才得以放下鼠标,长舒一口气……

也不知该有怎样的一种胸襟,才能在一张图纸上将学校、村民活动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等不同功能的建筑与当地的民族文化、山乡地貌、动植物资源等巧妙地融为一体,铸就这座优雅村庄。

杨光还对我说,雪山村以背包客、自驾游爱好者的集散点为终极规划目标,依托其特色居住、生态农业、特色手工业,有序开发。

我眼前所看到的新江组(雪山新村),只是“美丽乡村项目”的第一步。

雪山村街道。

还是正月初八,闲聊时,田姐翻出手机相册说:你看这是我除夕晚上在家里拍的照片。

相片中是一片绽放的焰火,我有些纳闷。田姐对我说,你可能没留意,说话的间隙,她向我指了指客厅上方的天窗。我这才醒悟,原来田姐家的房子是坐在家里就能看焰火的。

坐在家里能看焰火,也就意味着月夜时,在客厅里就能仰望星空。

在家里仰望星空,是不是很诗意呢!

田姐说,这房子是由在她家待了一年多的山东建筑大学志愿者周玉婵设计的。

说起房子设计的故事,田姐的话匣子被打开了。

田姐说玉蝉刚来时,她怎么也不敢相信一个九零后的小女生能设计图纸建房子。可后来让田姐惊讶的是,这个北方女娃子不仅能设计,连砌砖、抹灰、做木匠的活儿都能一样不落地来几下。

玉蝉是待的时间最长的志愿者之一。她放弃了赴澳大利亚带薪实习的机会,待在了雪山村。因为大家的信任,和她对这份信任的珍惜,所以她不断改进设计并向导师请教。

田姐告诉我,要是出太阳的话,她家的客厅里从早到晚都会有一束阳光投进来。她说,这些细节都是玉蝉这个女娃子的设计构想。

田姐说一个下雨天,女娃子突然来了兴致和她聊得很动情。女娃子说,她做志愿者的梦想,就是想把雪山村建成心灵的故乡。所以她不仅考虑到了加强抗震设计、延续当地传统农宅的格局结合现代居住需求;还考虑到了设计中保留堂屋、中庭、石头壁、竹编墙,以及对自然光线和风景的仔细推敲。玉蝉告诉田姐,乡村能优雅。试想,当阳光和风涌入屋内,推窗便见两排青山夹着青衣江向东缓缓而流,该多么惬意。说到底,她就是想保留山地村落的原汁原味,将雪山村建成一个能吸引人来旅行游居、感受乡土气息的地方。

听了田姐“嘴巴里”关于“玉蝉妹妹”的故事,我终于理解了:我上楼时看见的那棵杉树为什么是长在了田姐家的房子里,而不是在修建房屋时将它砍掉。

我也因此明白了,为什么田姐家的房子完全是依据原始地貌而建,地势高的地方就抬高,地势低的地方就放低,在修建的时候最大限度地保留和融合了房屋周边的植被和风景。

这一晚,田姐的丈夫李德华给我泡了两次茶,因为和田姐聊得投入,第一次泡了还没来得及喝一口,凉了,他又重泡一杯。

我和田姐的龙门阵,应该都在茶里了。

雪山村的冬夜,特别冷。风从窗外打着口哨穿过。

我住田姐家已经对外营业的一室一厅一卫跃层。

躺进温暖的被窝里,我想起田姐口中的玉蝉。因为三年前那场地震和“美丽乡村建筑设计师”志愿者的招募,她不远千里,来到这里。我在想,这该是多么勇敢的一个女孩子?她如果不曾有过梦想和博大柔软的情怀,怎会选择来川西冬夜里大雪纷飞的雪山村呢?而此刻的我,又怎会有机会,躺在田姐家的新居里内心温暖如四季常春!

窗外漆黑的夜里,雪山村稀疏的雪花应该还在飘落吧。

这一夜,我睡得很沉。

雪山人家的室内装潢。

“一楼喝茶、餐饮,二楼自己住宿,三楼客房。”田姐告诉我,这是她家新居的使用布局。

二〇一五年中旬,雪山新村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帮扶和村民的自主参与下,成立了“雪山村福民专业合作社”以及下属旅游分社和餐饮分社,年终会给村民分红,真正实现了灾后重建,产业重生。

我调侃田姐说,我可听说去年年底你们已经分了红。田姐显得有点不好意思。她告诉我,参与合作社经营的房间是按五五分成。去年年底,她自家抛去合作社的红利也有上万元的收入。她还说,如果发展得好,就把二楼的房间一起拿出去经营。

田姐家优雅诗意的生活,在雪山人家绝不是个例。在雪山村的两天里,我认识了像卫德芳、乐兴娥等等这些雪山人家,他们的“安居”与“乐业”无不如此。

离开雪山村那天,是正月初九下午。

田姐说送我,我说我想再看看这雪山人家的如画景致,也想再走走这雪山人家的蜕变之路。于是,我婉言谢绝了田姐的好意。

下山的途中,我想起昨天晚上李德华对我说,地震后,如果没有政府牵头重建雪山村,我即使有实力重建房子,也没有底气建在雪山村上。

“4·20”芦山地震过去整整三年了,经过那么多风风雨雨、世道人心的考量与洗涤,我相信李德华的话,是发自内心的。

我又想起玉蝉说的那句话:乡村也是可以优雅的!

一个优雅的村庄,首先是人们能过上优雅的生活;有了优雅的生活,才有了人们对于优雅的表达。

对了,田姐大名:田玉霞。四十上下,身材高大,是雪山新村的妇女主任。

三月十二日,我又收到了来自雪山人家田姐的短信,她说:“我今天栽了桃花和梨花!”

我在心里敲下一行字:

“雪山人家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然后,摁下了发送键。(作者单位:雅安市委宣传部)(责编:裴佩)

猜你喜欢
二楼新村雪山
中国画《林涧·新村》
爬山
白钉子
征服雪山
爬雪山
雪山历险记
被资本裹挟的“新村再造”
“五老”宣传队走乡串镇唱新村
发挥“五老”队伍作用 创建“三无四有”新村
不近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