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跑赢新三板
——与新三板企业、投融资大咖面对面

2016-12-28 05:55王镜榕周凯玲宋玆鹏
中国商界 2016年12期
关键词:商界新药三板

本刊记者 王镜榕 周凯玲 宋玆鹏

如何跑赢新三板
——与新三板企业、投融资大咖面对面

本刊记者 王镜榕 周凯玲 宋玆鹏

卢山林

张昕帆

魏晓光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新生力量,新三板在迅速崛起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有一批和新三板一样拥有青春活力与朝气的创新创业者以及投资人也在与这个市场风雨同舟,共同成长。

如何看待新三板诞生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所面临的发展大势,如何把握新三板的投资机遇,创新创业者如何从资本的市场上获得持续发展的强劲动能?《中国商界》记者日前就此专访了读懂新三板创始人卢山林,中信建投证券执委会委员、董事总经理张昕帆,北京东方略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仇思念,北京元鼎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晓光等业内大咖。

新三板的内生逻辑

《中国商界》:新三板的流动性不足,因此一直饱受诟病。对此,您怎么看?

张昕帆:我觉得任何市场都应该归还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本来面目,对于好的企业,应该让它在市场上自然聚拢人气,而非人为地催动它的流动性。

纳斯达克从1971年到1978年几乎没有交易,但它经历的是非常市场化的发展过程。我们将发展新三板确定为国家战略,很容易把一批新三板的企业过早地催熟,“催熟的巨婴”各方面还没有真正成熟起来,再给予过多关注,很可能对“孩子”成长不利,应该有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

《中国商界》:目前新三板1/4是战略新兴产业,2/3属于高新技术企业,80%是先进制造业。您怎么看待这个市场定位?

张昕帆:新三板定位于服务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但不能局限于此,要两手抓:一方面,新三板要服务于新兴市场和企业,服务于具有成长性的优秀创新型企业;另一方面,传统企业通过创新也能实现成功转型,新三板也要给予关注。比如说像沃尔玛这样的企业,它本身是传统企业,但在美国就是个创新型企业。为什么?因为它颠覆了整个零售业的商业模式,这也是一种创新。传统企业大量消亡,就是因为其模式没有创新,所以,靠创新走进新三板应该成为传统企业的新生之路。

《中国商界》:目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促使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面对这种形势,投资者如何管控自己的投资风险?

张昕帆:对科技类的企业,要非常专业和深入地研究它的创新成果和商业模式。这需要非常专业的投资者,而且不能是一个人,应该是一个团队,广泛地交流探讨,才能产生认识的升华和正确的判断,才能更好地服务和推动科技类企业的发展。为什么说华尔街改变了美国?表面上看华尔街只能融资,其实华尔街融资之后,下一步的投、融、管、退都要管,才能帮助企业健康成长。即使投资风险很大,但如果我们不仅帮助企业融资,还帮助它提高管理水平、运营效率等,就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中国商界》:目前新三板机构投资者的资金门槛为500万元。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个门槛设置过高,您对此怎么看?

张昕帆:有两种逻辑,一种是追求“精准”,另一种是追求市场机制的作用。“精准”就是精英主义,比如说,创业必须有本科学历才够资格。但是在一个平民化的社会里,凭什么要求这些资格?要这样说,马云没上过北大,没上过清华,连创业的资格都没有。社会真正普惠化,是每个人都拥有梦想,并有实现的机会。你为什么说我这个企业是错误的,或者说这个企业不够好,不让上三板?其实,只要我有一个基本的条件达到了,不管我在这里怎么折腾,只要是在法律的框架内,你得允许我。

《中国商界》:目前新三板仅1.67%的客户有成交量,交易量严重制约融资,造成市场情况低迷。您对拟上新三板的企业有什么建议?

张昕帆:第一,融资要早安排,别等需要融资的时候再安排,肯定远水不解近渴;第二,融资的方向要非常明确;第三,股东如何安排,包括融资以后的股权稀释情况,都要有整体打算;第四,进入市场的时机选择,在企业、市场和投资者之间,要做一个均衡的匹配;第五,要将未来的转板纳入整体的长期规划之中考量。融资的基础就在于企业质量的优越。企业不是靠融资发展起来的,它一定是靠内在的机制发展起来的,融资只是外部支持条件。

中美生物医药的东方攻略

《中国商界》:北京东方略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自身的发展方向定位为“全球投资,本土开发”,这一定位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仇思念:东方略是一个新型的生物医药研发公司。传统的生物医药研发公司是自己从头做到尾,从实验室的技术研发到临床前的研发。这种模式周期长,失败的概率比较大。我们自己做了十多年的投资,最近这四五年重点在做医药产业。针对前述弊端,我们希望能够创新模式来引领整个产业的变革和发展。中国目前资金相对比较充足,这为我们投资引进海外好的技术和好的产品提供了重要基础。近年来,我们在全球各地发掘比较领先的生物医药公司,购买他们已经到了研发后期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然后拿到中国来落地。当然,在国内落地也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相比传统模式已经快了很多,而且成功率高很多。所以,我们将自身的发展方向定位为“全球投资,本土落地”。

《中国商界》:医疗健康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可以选择的领域非常多。东方略为什么选择了生物医药领域?

仇思念:从医药领域来说,生物医药本身代表了大的产业发展方向,而且中国在此领域有望与国际接轨,我们肯定要选择最有前景的领域来做。最初,我们将生物医药细分到心脑血管、肝病、肿瘤这三个领域。做了一年多以后,我们将重心进一步聚焦于肿瘤领域。因为我们认为这个领域的消费需求和市场潜力最大。做生物医药需要大量的资金,同时也要追求一个比较高的回报,当然这其中也有社会责任的考量,所以我们肯定选择那些未来受益群体比较庞大的领域投资。

《中国商界》:东方略致力于“中美新药同步上市”,并以此为企业使命。能否介绍一下此中缘由?

仇思念:目前,美国一类新药有70多个,进入中国市场的只有十几个,因为新药进入中国还是很难的。很多人得了比较严重的疾病,但所需新药在国内很难买到,我们觉得挺惭愧的。我们是两个很大的医药企业的控股股东,一年1亿多元的利润,但都是仿制药,和原研药在疗效上还有较大差距,我们想去改变它。怎么办?对于已经上市的新药,要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很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就想能否提前一点?因此,我们决定在它临床阶段就购买,但是不能买得太早,那样失败的概率太大。所以,我们就将选择范围确定为美国三期临床试验的新药。我们目前也在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沟通,能不能对美国的这些临床数据尽快给予认可,比如在美国三期通过了,中国也能尽快完成此类新药的审批。中国人的命值钱,美国人的命也值钱,美国人敢吃,中国人为什么不敢吃?道理很简单,我们的想法也很简单。

《中国商界》:按照这个引进方式,完成新药的国内审批,较之国外新药上市一般会晚多久?

仇思念:按照国内现有的审批制度,拿到国外已经上市的新药至少也得四五年,但是目前我看到的现状是大约晚10年。比如说今年比较热门的宫颈癌疫苗,对比国外新药上市,差不多晚了10年。疫苗类新药的周期会更长一些,其他新药少则也得晚五六年。在这个过程中,会耽误很多患者的治疗。比如乙肝疫苗也晚了10年,后果怎样?我看了一个统计数据,不一定准确,说目前国内患者以千万计,如果当时美国疫苗一上市,中国就能及时引进,至少可减少数以千万计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个数字很严峻,因为肝癌大部分都是从乙肝转变过来的。

《中国商界》:在长期的投资过程中,企业家无疑会积累下丰富的经验。您能否结合自己的经验与心得,对新三板的发展前景做一下展望?

仇思念:我在2012年刚接触医药企业的时候,有一点想不通,就是为什么大部分新药都是国外研发的?当时的想法是,可能外国人很有钱,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研发。最后发现其实不然。那些搞研发的医药企业很多都是小公司,他们很多都在一期、二期新药临床试验阶段就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了,让投资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所以大家愿意投资。中国做医药研发的一般都是科学家,所以A股肯定不接受他们,因为没有利润。新三板则给了此类企业一个融资平台,即使在研发阶段照样可以上新三板,因为没有利润要求。所以,我个人对新三板很看好,它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跟美国纳斯达克一样的市场机制。当然,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也不能完全跟纳斯达克做得一模一样。不过,如果一个企业做得足够好,交易量一定能上来,即使暂时不活跃,将来也能起来。

元鼎转型三维度:互联网+IT+资本

《中国商界》:在“互联网+”引发的投融资浪潮中,烧钱的项目不少。请问,元鼎科技是怎么做到盈利的?

魏晓光:其实,北京元鼎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IT学习平台,我们的价值在于获取流量和注册用户,而不是靠简单地卖培训来获取收益。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把圈内的厂商和客户连起来。我们的网站其实就是一个媒体的功能,我们汇聚的资源越多,汇聚的人越多,元鼎获取的流量和大数据就越多。同时,我们现在的收费模式也是向上游厂商收市场费,对客户则尽量免费,免费是为了获取流量。通过创立以视频直播为导向和IT知识最专业的学习平台,我们帮助上游的技术创新公司把他们的技术和理念更好地展示出来,而学习者则可以通过这类免费资源获得所需的IT专业知识。

《中国商界》:这样的运营模式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在业务布局方面,元鼎科技又是如何做的呢?

魏晓光:元鼎科技的发展可分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2012年之前,那时我们就是Oracle(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个专业合作伙伴,在这个领域做到最高;2012年到2015年算是过渡,我们已经经历了一轮转型,从单一的专业化公司转成IT综合服务公司;第二阶段,我们从纯粹的IT公司,转型成为IT互联网公司。不管从业务内容还是业务模式上,都已经将IT和互联网做了更好的融合。这就是我们的两次转型。我们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打破Oracle的局限。2016以后,我们将重点关注两个方向,一是IT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是云计算;二是客户需求的发展趋势,重点是网络安全。我们会在企业应用层面不断整合和提高,以顺应此趋势。Oracle有一些技术在某一个维度是领先的,我们会继续跟它合作,但是还有大量新的技术、新的合作伙伴,我们会不断地去融合提升,核心则始终是围绕技术的变革与客户的需求。

《中国商界》:盈利模式始终是互联网公司的痛点。梳理一下元鼎科技的盈利模式,您觉得它有什么独到之处?

魏晓光:做IT综合服务商,打造平台化的商业模式,这是元鼎科技目前最根本的特征。我们从2012年开始转型,核心就是让互联网和我们的传统业务实现对接。应该说,元鼎科技是目前唯一一个在传统IT领域靠互联网营销实现了业绩增长的公司。虽然现在元鼎科技卖的还是传统IT领域里的东西,但是我们获取客户和获取项目的能力是很强的。从获客能力上,我们就是互联网公司,就服务交付而言是IT公司,元鼎科技的最大特点就是将传统的IT公司与新兴的互联网基因做了一个相对有效的嫁接,真正在市场层面发挥了业务牵引功能。

《中国商界》:元鼎科技成功地实现了从传统IT公司到“互联网+”的华丽转身,进入发展新阶段。这一转变的成功靠得是什么?

魏晓光:我觉得,首先是对客户和技术的把握。其次是营业模式的改变,我们从传统的单一代理商、集成商这种模式向更综合化的服务商迈进,这也符合国际潮流。目前美国的此类上市企业也不少,年营业额可达120亿美元,在美国的福布斯500强中排名也很靠前。元鼎科技于2014年挂牌,那时的业务体量并不大,2012年,我们的营业额是3000万元,今年的目标则是3亿元,实现了10倍的高增长。对此,我们总结为三大维度:第一,赶上了IT技术的发展;第二,赶上了“互联网+”战略的提出;第三,赶上了资本市场的脚步。所以,短短三年时间,元鼎科技实现了从一个小的专业化公司到中型平台化公司的成功转型,在市场盈利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中国商界》:元鼎科技现有的业绩有目共睹,对未来,您有那些具体的展望和预期?

魏晓光:我们的战略以3年为导向,2012年—2015年是转型创造期,2016年—2018年是规模扩张期,未来将是一个持续拓展上升空间的过程。我们的定位是做IT互联网公司,打造更大的专业化IT学习平台,充分利用我们的传统IT业务、创新能力、自主品牌等优势,融合发展,厚积薄发。我们希望在未来的3年时间里,发展成为国内IT领域的优秀公司,营业收入达到5亿元~10亿元,实现行业内全方位领先的战略目标,依靠我们强大的资源优势,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三板的未来属于少数派

《中国商界》:近日有媒体报道,新三板大批企业董秘离职,引起诸多猜测。您对此持什么看法?

卢山林:新三板人才确实非常稀缺。现在任何一个新兴的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感到人才紧缺。因为整个人力资源的供给实际上是不增长的,这不是量的问题,而是是否匹配的问题。前两天看移动互联网圈子里面IOS(Cisco的网际操作系统)和安卓的工程师都非常抢手,很难找。再过半年,开发微信小程序的程序员又将非常难求,这个是市场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正常的现象。随着新三板市场的慢慢发展,我相信这个瓶颈会解决的。

《中国商界》:流动性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因素,新三板的流动性问题同样重要,已成为最近业界讨论的热点。对此,您的观点是什么?

卢山林:因为流动性的原因,今年下半年开始,很多公司不愿意挂牌新三板了,我们看到很多投资者也不敢投资新三板了,一些企业确确实实在走IPO的这条路,但我相信这只是短期的。当投资者认为公司的市值远远低于价值的时候,投资者自然会进场,投资者一进场,市场就会好起来。市场有自身的规律,明天太阳还会照常升起,我们不必过于悲观。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挂牌公司,需要做的是如何与众不同,只有与众不同的企业才能真正找好的市场机会。

《中国商界》:今年新三板企业的融资情况不是很乐观,有观点认为是中介机构缺乏符合实际情况的合理化报价。您对中介机构在新三板发展进程中所应扮演的角色有什么看法?

卢山林:我不知道你最近关注到一个案例没有,就是华图教育。它最近的市值,在二级市场比上一轮的市值有大幅度的提高,交易价格提升了30%。这说明一个好的公司还是能够获得大量融资的。有部分新三板公司,没有专业的融资人才,又缺少专业能力,所以导致在描述自己的价值、推广自己的价值,以及跟投资人沟通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障碍,但是我相信整个新三板会自然而然地慢慢形成。去年融资大概是1200亿元,整个市场规模按3%算,就是36亿元。整个市场规模起来的时候,我相信这里面的投资机构就会自然而然地兴起。但是,在中国真正具有投资能力的券商并不多。中信建投在这块做得非常好,因为他们充分地了解了投资者的需求,挖掘了公司的价值,像这种的投资者在目前的市场上是少数,现在布局的人也是极少数。我相信这个局面会改变的,毕竟从2014年8月25日新三板做市商制度启动到现在才两年多时间。

《中国商界》:您刚才说到投资者的需求,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您能否具体阐述一下?

卢山林:传统三板市场的中介机构,包括金融机构的服务,都是围绕着上市公司的具体需求开展的,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创业公司或者机构都在为这些公司服务。但是我们会发现,三板市场的投资者的需求也在慢慢发生变化。我以为,未来更大的市场机会显然是股权经纪业务。从2015年年初以来,我们一直在运营新三板的投资者社群,现在我们通过社群服务的投资者超过5000人,这里面无疑蕴藏着重要的发展契机。

猜你喜欢
商界新药三板
是否可以说新药一定比老药更安全有效?
邱小龙:致力研发国家原创新药
商界大佬对“20年代”的忠告
新三板·数据
致意《商界》25年
新三板挂牌企业诚信档案
新三板拟转板公司最新动向
新三板:新三板挂牌公司近9000家
新三板:新三板挂牌公司近9000家
2014年全球新药研发报告
——第一部分:新药和生物制品(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