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规模与服务贸易进口
——兼论服务贸易进口的空间效应

2016-12-28 01:10李晓伟王璐雯孔群喜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服务业进口效应

李晓伟,王璐雯,孔群喜

(南京财经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南京 210046)

【经济与管理研究】

国内市场规模与服务贸易进口
——兼论服务贸易进口的空间效应

李晓伟,王璐雯,孔群喜

(南京财经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南京 210046)

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利用包括中国在内的24个国家2000—2012年的服务进口贸易数据,研究了国内市场规模对服务进口贸易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分析服务进口贸易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加深对服务进口贸易的认识。结果表明,国内市场的扩大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刺激服务进口贸易的发生;此外,服务进口贸易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即服务进口国之间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

服务业;需求;空间计量;溢出效应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腾飞提供了难得机遇,中国经济连续30多年高增长,创造了增长奇迹。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出口总量急剧增加,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被称为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出口奇迹”。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结构性减速阶段,有学者预测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增速将低于8%[1]。从外贸领域看,我国长期以来注重出口贸易,但在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仍显不足、国内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外需不增反减,若继续强调促进出口贸易很可能会使我国经济陷入“贫困化增长”,因此,亟需把进口贸易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发挥进口贸易的溢出效应,挖掘经济增长的新动力[2]。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格局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内需扩大是否会对服务进口有促进作用,进而拉动一国经济增长?全球服务贸易进口又是否会对彼此产生相互作用,存在空间效应?服务贸易进口是否带来了空间溢出效应,从而有效避免了服务增长“悖论”?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国际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为后危机时代发掘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提供方向,同时还能为转变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政策提供思路和理论基础,为我国现阶段实施“供给侧改革”提供依据和导向。

本文拟采用中国与23个OECD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进口数据,在扩展的引力模型基础上,分别采用SAR和SEM方法对服务贸易进口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研究,以期能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空间模型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一)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空间计量模型的选择是空间计量建模的首要问题,同时也是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的关键。最常见的三种空间计量模型分别是空间误差模型(SEM)、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和空间杜宾模型(SDM)。根据Rey和Montouri的论述,当经济体受到复杂的溢出效应影响而偏离稳定状态时,应当采用空间误差模型。空间误差模型主要从空间潜在效应去分析空间相关性。空间自回归模型则主要用来探求相邻地区的因变量对本地区该因变量的影响,也就是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空间杜宾模型则同时考虑到因变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误差项空间依赖情况。它们的表达式分别对应公式(1)、(2)和(3)。

(1)、(2)和(3)式中,被解释变量y为n维列向量,解释变量X是n×k的矩阵,W是n×n维的空间权重矩阵,主要用各国之间距离的倒数来表示;β为解释变量的系数,是(k×1)矩阵,用来解释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ρ为空间自回归系数,用于表示样本观测值之间的空间依赖性,并以此来衡量该地区以外的因变量对该地区的溢出效应;λ则为空间自相关系数,ε和μ是随机误差项,In是n阶单位矩阵。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包括中国在内的24个国家样本,除中国外,其他23个国家均为OECD国家,样本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按国土面积分,23个OECD国家中大国比较少,一共只有3个,分别是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其他20个国家均属于小国家。从国民生产总值规模来看,2000—2012年平均在万亿美元以下的国家有12个,介于万亿和十万亿之间的国家有11个,十万亿以上的国家有1个,这23个OECD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是国际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这23个OECD国家之间频繁发生贸易,这使得本文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3]。

1.因变量

采取服务贸易进口(im)作为因变量,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OECD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含有23个OECD国家与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口数据,表示一国从另一国进口的服务贸易额。

2.自变量

需求规模。运用一国国民生产总值(gdp)来衡量一国的市场需求规模。此外,还包括全球整体gdp,文中用wgdp表示。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库(The World Bank Statistics)。

距离变量(dis)。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般情况下,两个国家距离越近,进口贸易额就越大,国与国之间的服务贸易进口也就越便利。文中运用一个国家到其他23国之间的平均距离来表示距离变量。

法律结构和产权保护(spr)。该数据由审判独立性、公正的法院、产权保护、军事干预法制和政治进程、独立的司法体系、依法执行的合同数和对财产转让的规模显著数目等6个方面组成,用来描述一国司法体系的完备程度。该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全球经济自由化指数数据库。

3.控制变量

为了增加结果的稳健性,不忽略可能影响各国服务进口的其他因素,本文将引入两类控制变量。一类是区域特征控制变量,另一类是语言特征控制变量。

(1)区域的特征变量:贸易组织(oecd、nafta),这是一个哑变量。在出口贸易中,如果两个国家同处于一个贸易区则记为1,否则记为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快速发展经济,西方各国纷纷加入区域性贸易组织。具有代表性的贸易组织有,欧盟(oecd)和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在贸易组织内部,贸易国可以获得政策优惠,贸易壁垒得以降低,从而便于组织内部国家之间贸易的进行。

(2)语言特征变量:官方语言(lan),该指标也是一个哑变量。如果两国拥有相同的官方语言,则记为1,否则记为0。在国际贸易中,可以想象,如果两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不同,在进行贸易时没有使用统一的语言,那么贸易难以实现。

所有变量的统计性见表1(部分变量经过了对数化处理)。

表1 变量统计性描述

三、需求规模与服务进口贸易:实证结果

(一)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

表2是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的Moran指数,同时也报告了相应的Z统计量和显著性水平。从表2可以看出,结合地理距离权重计算得到的2000— 2012年间的Moran指数全部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由于相应的Moran指数的计算值绝大部分都显著为正,且处于0.290~0.562之间,这表明中国以及23个OECD国家服务业进口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性。以上结果意味着,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和23个OECD成员国的服务业进口贸易水平并不具有随机特征,而是在进口贸易开放程度相似的区域具有显著的地理集中的趋势。也就是说,进口贸易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在地理上相互邻近,而进口贸易开放程度较低的国家在地理上也倾向于集中在一起。

进一步看,图1直观地描述了2000年到2012年服务业进口水平的空间相关性情况。从图1可知,包括中国在内的24个国家的服务业进口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而且在2002年之后的10年间,服务业进口贸易具有正向相关性且波动不大。这与Moran指数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再次证实了国家层面的服务业进口贸易开放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4]。

图1 2000—2012年我国服务进口水平的空间相关性趋势图

(二)普通面板实证结果

利用2000—2012年包括中国在内的24个国家的经济数据,分别对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间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实证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的前半部分分别报告了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间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下半部分给出了用于判断估计结果好坏的Wald和R2统计量。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间效应模型都通过了wald检验,且R2都处于0.78左右,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从模型1到模型4,不断加入变量,R2基本稳定在0.78,其拟合效果较好,故选择模型4作为估计结果。模型5在模型4的基础上加入了空间解释变量,可看作是对模型4的稳健性检验。观察表3,可得到如下结果:

表2 我国和23个OECD国服务进口水平的空间相关性检验

第一,国内市场规模的系数显著为正,即服务进口的国内需求弹性为正,说明国内市场的扩大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服务业的进口。具体来看,国内需求每增加1个百分点,一国服务业进口就会增加0.911个百分点。我国扩大内需战略对于服务业进口绩效的提升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同时,服务业进口会随着世界总体GDP的增加而扩大,具体来看,世界总体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促进本国服务业进口增加0.491个百分点。

第二,普通面板模型表明,贸易双方的距离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服务业进口会减少0.66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距离是限制服务业进口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距离较远、边界不相邻的国家之间,服务业进口贸易较难开展。从另一个角度看,为了贸易的顺利进行,避免贸易双方的文化与生活习惯差异对服务产生影响,一国更容易从距离本国较近的国家进口服务品[5]。

与模型4不同的是,空间效应模型中的距离因素对服务进口贸易的影响系数为正。换言之,地理距离对国际贸易具有促进作用,这与王庆喜、徐维祥的研究结论相悖。从市场分割角度来看,距离越远意味着各自市场上的产品异质性更强,国内企业就更有动力进口,使国内市场产品更加多样化。因此,相对于较大市场规模和利润空间而言,空间效应造成的运输成本显得微不足道,距离因素将不会阻碍出口。

第三,服务业的进口量与制度因素成正相关。本文回归结果虽不显著,但众所周知,良好的制度环境以及强有力的合约执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服务贸易的进口。至于OECD、NAFTA这两个自由贸易区以及共语言变量,这些虽也都不显著,但可以得出,OECD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倾向于为服务品的进口贸易提供便利,NAFTA的区域一体化倾向于阻碍一国的服务品进口[6],贸易伙伴国拥有共同语言对服务进口贸易不利的结论。其中共语言的结论与预期存在偏差。

表3 服务进口贸易普通面板回归和空间效应模型

第四,空间效应模型中w*lnim的系数显著为正,相邻国家的服务贸易进口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以促使本国服务贸易进口增加0.665个百分点。换句话说,邻近国家的服务进口贸易量大,本国服务进口贸易量也相对较大;邻近国家的服务进口贸易量小,本国的服务进口贸易量也相对较小。徐建军和汪浩瀚的研究发现,中国的贸易开放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本文的研究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表明服务进口贸易的空间效应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趋同效应。

(三)空间计量回归结果

为了详细探讨服务业进口贸易的空间效应,本文将空间效应模型进一步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空间杜宾模型(SDM)、空间自回归模型(SAR)、空间误差模型(SEM)。这三个模型的拟合效果均比较好,回归模型拟合优度都在0.8左右,且均通过Log-L检验。观察表4,可得到以下结果:

第一,三种空间回归模型的空间效应系数均通过了至少10%的显著性检验,即服务贸易开放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估计出的rho、ρ和λ都一致为正,表明包括中国在内的24个国家的服务品进口贸易呈现一种趋同效应。以表4中的空间自回归模型为例,相邻国家的总体服务贸易进口每上升1个百分点,该国的服务进口贸易就相应提高0.662个百分点,显然,这与表3中的空间效应模型的结论相符。

第二,在三个模型中,本国GDP对服务进口贸易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812、0.894和0.805,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表明一国内部市场规模扩大显著地促进其服务进口贸易的发展;三个模型中的世界GDP对服务进口贸易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说明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服务进口量会增加。而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相比,空间自回归模型中的制度(spr)对服务进口贸易的影响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与表3中的空间效应模型所得结果是一致的。究其原因,贸易的顺利进行要求制度的一致性,但是空间效应(此处特指相邻国家的服务贸易进口对本国服务贸易进口的影响)的存在使得制度的作用被弱化了。空间杜宾模型(SD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中的距离(lndis)对服务业进口贸易的影响系数分别在10% 和1%的显著性水平上一致为正,由此可以认为,距离对服务业进口贸易具有反向抑制作用。一国更倾向于从空间上相邻的国家进口服务品,然而空间自回归模型(SAR)中的距离(lndis)对服务进口贸易的影响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相关解释与上文空间效应模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三个模型中的OECD自贸区对服务进口贸易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加入OECD自由贸易区有利于服务进口贸易的进行,这主要是中国的政策导向所致。三个模型中的NAFTA对服务业进口贸易的影响系数均没有通过检验,且系数有正有负,可见加入NAFTA组织对服务进口贸易的影响尚不能确定。虽然空间杜宾模型(SD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中的语言(lan)对服务进口贸易的影响系数为负,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空间自回归模型中的语言对服务进口贸易的影响系数显著为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贸易双方的语言一致性不利于服务贸易的进口,这与苏剑的研究结论不一致。本文认为样本中语言共通的国家更有可能相邻,而相邻国家的产品以及原材料更趋于同质性,故服务进口贸易不易发生。

表4 服务进口贸易的SDM模型、SAR模型和SEM模型

此外,空间杜宾模型(SDM)中显示出服务贸易进口与国内GDP的滞后项(wlngdp)正相关,可是其系数却不显著,意味着国内GDP对服务贸易进口不具有滞后效应。另外,世界GDP的滞后项(wlnwgdp)对服务业进口贸易的影响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系数值为-0.275,表明世界GDP对服务贸易进口具有滞后效应。

四、结论

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发展,服务贸易逐渐成为国际经贸竞争的新领域,服务贸易发展也成为衡量国家经贸竞争力和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步将战略重点从外需转移到内需的构建上。本文从服务进口贸易的空间溢出效应出发,尝试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国内需求如何影响一个国家的服务进口贸易,在引力模型分析框架基础上建立扩展模型,利用我国与23个OECD国家2000—2012年面板数据进行相应的实证检验,主要结论与启示如下:

第一,中国与23个OECD国家的服务进口贸易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国家之间地理位置越临近,进口贸易越集中,即服务进口国家之间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因此,各国应充分重视这种跨区域的空间关联,努力打破行政区划的制约和地理距离的束缚,通过加强区域间的经贸合作,逐步实现贸易开放的利益共享,同时也要注意缩短国家之间的交通运输路线,尽量选取周边相邻国家进口服务产品,以便节约贸易成本[7]。

第二,服务贸易进口对本地市场需求规模和世界市场规模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说明无论是本地市场规模还是世界市场规模的扩大都会在较大程度上刺激服务进口贸易的发展。因此,在有效扭转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前提下,相关部门应对内需规模的扩张进行适度调节,在不加剧贸易逆差的情况下实施内需规模扩张战略。

第三,制度因素的影响系数仅在空间误差模型中显著为正,这是由于诸如他国对外贸易政策、政局稳定性以及对国外产品的偏好等不可测制度因素对服务进口的影响造成的。在贸易制度方面,应完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建设,加大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力度[8]。

[1]张平,刘霞辉,袁富华,陈昌兵,陆明涛.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效率与潜在增长水平[J].经济研究,2012(11):4-17,75.

[2]裴长洪.对未来经济发展取向和增长理念的若干分析:学习理解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新精神、新部署[J].经济学动态,2013(2):4-8.

[3]陈启斐,王晶晶,岳中刚.扩大内需战略能否扭转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来自我国和23个OECD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4(2):86-95.

[4]徐建军,汪浩瀚.我国省域贸易开放和空间相关性及其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3(8):107-118.

[5]苏剑.语言距离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机理与政策推演[J].学术月刊,2015(12):59-64.

[6]B.Lejour,J-W.de Paiva Verheijden.Services Trade within Canada and the European Union[J].Services Industries Journal,2007(4):389-409.

[7]Ulaanbaatar,Impact of international air service liberalizationonMongolia[J].EconomicPolicyReformand Competitiveness Project,USAID,2011.

[8]Joseph Francois,Bernard Hoekman,Services Trade and Policy.Economics working papers[R].Department of Economics,Johannes Kepler University Linz,Austria,2009.

(编辑:王志伟林钢)

Can Domestic Market Demand Enhance Service Trade Import:A Research into the Spatial Spillover of Service Trade Import

LI Xiao-wei,WANG Lu-wen,KONG Qun-xi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jing 210046, China)

This article exlpores the impact of the size of domestic market on service trade import by constructing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on the basis of service trade import data of 24 countries including China from 2000 to 2012.Based on the study,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the spatial spillover of service trade import so as to better understand of it.Impirical study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market can stimulate service trade import to a large extent,and that imports of services trade of a country bear a spatial clustering feature,which means that a strong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service-importing countries does exist.

service industry;demand;spatial econometrics;spillover effect

F 746.18

A

1671-4806(2016)06-0001-06

2016-09-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303105);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李晓伟(1992—),女,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服务经济与公共政策;王璐雯(1992—),女,江苏丹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与服务经济;孔群喜(1981—),男,江苏徐州人,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服务经济、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

猜你喜欢
服务业进口效应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