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法律促正气 敢用真情树新风
——记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司法局西园司法所所长陈伟

2016-12-28 05:30汤李军
司法所工作 2016年7期
关键词:蜀山区西园陈伟

文 汤李军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司法局]

运用法律促正气 敢用真情树新风
——记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司法局西园司法所所长陈伟

文 汤李军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司法局]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司法局西园司法所所长陈伟今年46岁,199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法学院,1999年获得律师资格。

2003年,陈伟走上司法行政工作岗位。13年来,他先后成功调解各类民间矛盾纠纷350余件,防止民转刑案件25起80人次,化解群体性械斗6起120人次,化解群体性上访48起350人次,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5%;13年来,他先后荣获2011年蜀山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合肥市2006-2010年度依法治市和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2013年安徽省优秀人民调解员等荣誉。

陈伟所长(右)向当事人讲解法律条款

勇于开拓的“创新所长”

陈伟长年工作在基层司法行政战线,面对的是基层群众,服务的是普通百姓。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养成了随时“充电”学习的习惯,边学习边探索,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彩虹行动”是西园司法所引入专业社工机构、职业社会工作者,以及多个社会组织参与的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的一项服务活动。在组织“彩虹行动”的过程中,陈伟创造性地运用“时间银行”“周末探亲”等措施,把社区服刑人员劳动与学习的时间分段累计计算,不仅使社区服刑人员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区服务中,也推动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人性化、专业化。

“启明星”社区心理服务中心是陈伟为了更好地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实现自我改造与教育,在2013年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成立的。司法所根据专业心理咨询师提出的建议,组织开展集体讲座、小团体交流及个人谈话等活动,旨在帮助疏导社区服刑人员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社区矫正工作实效。

西园司法所与西园派出所率先在全市选聘优秀社区民警到社区工作站担任“社区法制副站长”,参与、指导、规范社区工作站的各项工作,有效提高了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工作效率。这种“社区法制副站长”的工作模式,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

重点人员社会管理风险评估是对社区里刑满释放和期满解矫人员回归社会后的情况评估,主要是将这些人的家庭情况和日常行为进行分类细化、量化指标、对应分值,通过动态的评估,掌握其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教育。几年来,辖区内刑满释放和期满解矫人员无一人再次违法犯罪。

梅某2008年刑满释放后回到社区,没有住房、工作和稳定的收入。陈伟作为她的风险评估责任人,积极帮助她解决生活困难。他和同事们到市房管局、城建局、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进行联系,不知跑了多少路,说了多少话,最终为其申办了廉租房,也为她落实了工作。这让梅某感动不已,她流着泪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陈所长比我的亲人还要亲。是他让我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鼓起了重新做人的勇气。我一定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西园司法所先后接收安置帮教对象35人,陈伟帮助其中多名家庭生活困难者申办了合肥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他经常提醒所里工作人员,对安置帮教对象要本着“不嫌弃、不歧视、不纠缠旧罪过”的态度,帮助他们解决好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他们能顺利地融入社区、回归社会。

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集中学习

群众拥护的“亲民所长”

多年来,陈伟始终抱着“小矛盾不出社区、大矛盾不出街道” 的信念,努力为群众办事,认真守护着辖区的和谐稳定。这让他获得了“亲民所长”的美称。

77岁的老人韩某,因小女儿遭遇车祸成植物人,获得价值112万的房屋抵付赔偿。拿到房子后,韩某经口头约定将房子租给张某,可是张某入住后,从2012年至2013年共拖欠房租近4万元,又不愿意搬离。

接到韩某求助,陈伟和同事们制定了工作方案,通过走访附近居民掌握了纠纷的来龙去脉,张某迫于法律的约束和舆论的压力,很快搬离了房屋,事情得到了圆满地解决。

2012年8月23日上午,田某某、孙某某等8名云南籍农民工,因被工作单位拖欠工资来司法所投诉。陈伟为他们安顿好食宿后,嘱咐他们安心等待,然后开展调查工作。8月24日上午9时,一名农民工趁大家不注意,独自爬到在建楼房的顶楼,扬言要跳楼。迅速赶到现场的陈伟和同事一方面进行劝导,稳定其情绪,另一方面会同派出所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包工头等召集到现场。经过陈伟等同志反复劝说和调处,最终确定先由建设单位垫付10万元工资给农民工。16时30分,扬言跳楼的农民工终于走下了楼顶,陈伟和在场的人脸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千头万绪,在陈伟的带领下,西园司法所把人民调解、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他们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在广利花园小区建立了法治文化广场,为小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法律服务。该广场获得“合肥市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称号。

在社区拆迁中邀请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及律师开展政策及法律宣传咨询活动

平时,陈伟总是不厌其烦地认真受理群众求助申请和投诉,为群众办事倾注了他的满腔热情。2012年3月,西园街道红旗机械厂小区的老人王某某在某药店购药时摔倒,导致右侧胯骨断裂,在责任承担上与药店发生分歧。3月20日上午,王某某来到西园司法所寻求帮助。陈伟和善地对老人说:“我们是为群众服务的,对你受伤一事,我们一定会依照事实和法律给你一个合理的说法。”经过司法所工作人员认真调查和努力,最后双方达成协议,该药房一次性赔偿王某某人民币1万元。

13年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实践使陈伟深深体会到,司法行政工作是一项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基本力量和“第一道防线”。他说:“这道防线不能丢失,否则就是失职,所以,我必须守土有责,始终不能后退半步”。

2013年8月2日,司法所接到群众反映,长江花园小区西侧3幢楼房的外墙出现裂缝。接到投诉,陈伟立即带领司法所人员赶到施工现场,经过近一周的调查和调解,施工单位最终同意对受影响的房屋进行加固,并赔偿房屋受损居民的经济损失。

13年来,陈伟处理了大大小小成百上千起的矛盾纠纷。2013年初,潜山路和贵池路交叉口南边的御庭轩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破产停业,被欠一个月工资的员工们聚集在饭店门口讨薪。来到现场的陈伟严肃地对老板高某说:“干活给工资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劳动法》可是有规定的。”经过陈伟耐心做工作,两天后,员工们如数拿到了工资。这时,陈伟欣慰地笑了。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伟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深爱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上,把根深深地扎在群众的土壤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法学专长,用真情化解矛盾纠纷、温暖人心。

在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廉洁奉公的“无情所长”

2014年5月,服刑人员王某的亲属找到了陈伟,请求司法所为他家出具家庭财产状况证明,以达到给王某减刑的目的。在他人看来,这是个可以疏通的小事,并不是什么原则性大问题。可在陈伟看来,王某并不符合证明要求,这是不能逾越的“坎”,必须公事公办。之后,王某亲属动用各种社会关系,三番五次托人来找陈伟说情,都被他严肃而果断地拒绝了。熟悉陈伟的人都知道,对于这类求请,就不要来找他,找了也白找。因为他从不会放弃原则,也从不以权谋私。有时,他还会对找上门来的熟人说道,“请你们也为我着想,今天我对自已放松了一尺,明天就会放松一丈。今天我拿了当事人一分钱,明天我就不值一分钱。人生为人民,生命值千金。请你们要理解我的工作,支持我的工作。”

陈伟说,司法所建设不仅要加强政治思想建设,还要加强业务素质建设和作风纪律建设,事事要从“我”做起。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给全所每个同事统一印制民间纠纷调处联系卡,并发放到社区居民手中,方便居民联系。他将司法所工作流程公示上墙,接受社会监督。他在与驻地单位联合开展的以“公正司法”为主题的专项活动中,率先向全社区承诺: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人员如有吃、拿、卡、要、训斥、打骂当事人,执法不公、调解不公等现象,都要受到严肃的处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陈伟的带领下,西园司法所全所上下风清气正,人人忠于职守、奋发向上。2011年,西园司法所荣获合肥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合肥市维护稳定工作先进集体、被合肥市司法局记集体三等功;合肥市2010~2012年度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合肥市优秀司法所。他们的突出表现,被当地群众赞誉为“用真情暖人心的表率,用法律促和谐的先锋。”在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陈伟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他决心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蜀山区西园陈伟
Interaction between energetic-ions and internal kink modes in a weak shear tokamak plasma
合肥蜀山区夜景
林友农作品
陈伟教授简介
浅论如何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以合肥市蜀山区为例
合肥蜀山区举办思想政治学科德育课程研讨会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陈伟博士简介
西园雅集研究综述
西园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