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海洋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2016-12-28 17:17吴超超林宪生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滨州市滨州海洋

吴超超 林宪生

随着海洋开发的逐步深入,海洋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旅游热点领域。地处环渤海地区的滨州市,正处于海洋开发和旅游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有待形成有吸引力的海洋文化旅游产品,笔者通过分析滨州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针对其发展海洋文化旅游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和探讨,并为今后滨州海洋文化旅游的发展提出应对策略。

海洋旅游业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我国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点,近年来我国海洋旅游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产业规模也持续扩大。而随着旅游业不断向纵深发展,旅游产品结构的逐步深化和旅游市场的逐步成熟,海洋旅游中文化要素所发挥的效应越来越显著,成为当前推动我国海洋旅游更好更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地处渤海湾南岸的滨州市,拥有悠久的海洋开发历史和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海洋文化旅游可谓得天独厚恰逢其时,通过对海洋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走出一条滨州特色的海洋文化旅游之路,对于当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必将成为构建人海和谐关系的有力保障。

一、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旅游

对于海洋文化的定义,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学科界定。国内海洋文化学科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曲金良教授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缘于海洋资源环境所创造和传承的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社会的生活方式及其表现形态,其本质是人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在文化的特性上,相较于内陆文化,海洋文化具有更为强烈的变通性、竞争性、交流性、开放性、包容性等特点。我国拥有极为悠久和灿烂的海洋文明史,在开发利用海洋的过程中形成了既具有海洋文化一般特征又具有尚和平、重共享特点的海洋贸易、海洋民俗、海洋宗教信仰、海洋文学艺术等中国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旅游可以视为文化旅游下的一个类别。文化旅游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它更强调游客对旅游地文化内涵的体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含了美学的激发和共鸣,知识的学习和启迪,信仰或情感的寄托等精神层面的活动。海洋文化旅游即是一种文化旅游,它是以海洋文化资源如海洋民俗、海洋信仰、海洋人文景观等为吸引物,使游客获得文化感受、学习和休闲娱乐的行为过程。2015年包括海洋文化旅游在内的我国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0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高于同期海洋生产总值7﹪的增长速度,成为带动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而当前国家对海洋文化建设的重视也使海洋文化旅游的发展如沐春风,2016年1月出台的《全国海洋文化发展纲要》强调要加快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作为海洋文化产业重点门类的海洋文化旅游业无疑将受惠于此。

二、滨州市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滨州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山东省北部,渤海湾南岸,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滨州市海洋资源丰富,拥有238.9公里的海岸线,约占山东省的8%,属于典型的泥沙质海岸;沿海岛屿50余个;滩涂面积17万公顷,约占山东省的31﹪;负15米浅海20万公顷,是全国四大渔场之一和山东省第二大海盐生产基地。滨州市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滨州旅游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构建完整旅游产品体系的目标和措施,力争使旅游业成为滨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同时滨海旅游已被列为滨州市重点培植的七大优势特色海洋产业之一,北部沿海的旅游景区建设也在起步,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对“滨州的海”产生兴趣。所以对于海洋文化旅游而言,正处在滨州市海洋大开发和旅游大发展的潮流之中,通过发挥海洋文化资源的优势,提高其旅游吸引力,将丰富和提升滨州文化旅游的内涵,促进滨州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一)滨州市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

1.海洋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滨州沿海人民在开发利用海洋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和海洋特色的风俗。每年在龙王庙举行的“二月二龙抬头渔盐民祭海活动”是滨州悠久海洋文化的体现,人们通过传统的祭拜仪式来表达对海洋赐予他们生存资料和财富的感恩之情,也是对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一种宣誓和对和谐人海关系的淳朴愿望。滨州海洋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分为古代海洋人文景观和现代海洋人文景观。古代海洋人文景观主要包括无棣碣石山、沾化杨家商周盐业遗址群等,现代海洋人文景观有滨州港码头、沿海防波堤、风力发电机组和百万亩盐田等。这些地域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记录了滨州海洋开发的过去和现在,对于本地人和外地人来讲都是进行海洋文化意识培育和人类创造精神的感召之旅。另外滨州还有十分独特的海岸地质地貌和滨海湿地系统,滨州贝壳堤海岸是世界三大贝壳堤海岸之一,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贝壳滩脊与湿地生态系统,是研究黄河变迁,海岸线变化等环境演变的室外课堂,具有重要的科研教育价值和海洋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潜力。

2.区位优势明显。滨州市处于京津冀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连接地带,是对接天津滨海新区的桥头堡,并被正式写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十三五”规划。滨州是济南都市圈内唯一的出海通道,2014年滨州港2个3万吨级码头开航运营,使滨州能更好发挥作为港口城市的优势。目前滨州市正在致力于打造环渤海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铁路、港口、航空等基础设施都在有条不紊地建设和完善,将更好地在周边客源市场开拓方面为滨州海洋文化旅游服务。

3.政策优势突出。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使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滨州市作为“黄三角”开发的主战场迎来新一轮的开发热潮,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海洋文化旅游将大有作为。而在2011年,另一个国家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亦将滨州纳入其中,使滨州的沿海开发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两大国家战略在滨州叠加为滨州旅游特别是海洋文化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滨州市海洋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海洋文化旅游的理念相对滞后。与青岛烟台等海洋旅游发达地区相比,现阶段滨州的海洋旅游显得“海味”不足,这个“海味”更多的是海洋文化层面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海洋旅游仍然限于简单的观光旅游,文化体验不够深入。需要注意的是海洋文化的内涵与旅游产品的开发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文化与旅游产品的一体融合,将海洋文化元素真正融入到旅游开发中来。例如在盐田旅游开发上,应重视将盐田风景与海盐发展的历史及其经济社会价值的融合,而目前这一理念还未充分的渗透到滨州海洋旅游产品的开发中。

2.海洋文化旅游的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由于滨州现代海洋旅游开发的起步较晚,海洋文化旅游的管理体制和相关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海洋文化旅游产品的营销、景区交通和便民服务设施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和完善,这将影响到游客的旅游感受和景区的口碑。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开发中也出现了一些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特别是海滩垃圾数量的增加。如何实现旅游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是今后政府管理部门、旅游开发者与运营者、游客需要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

三、滨州市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策略分析

(一)整合海洋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海洋文化旅游品牌

通过整理滨州宝贵的滩涂湿地资源和贝壳堤海岸,挖掘其蕴含的海洋生态文化,以学习海洋生态知识,培育海洋意识为重点,形成海洋生态文化旅游品牌;通过发挥滨州乡村旅游发展比较成熟的优势,将沿海渔村旅游纳入到全市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中,重点打造赶海拾贝、海岸垂钓、渔村饮食文化为重点的海洋乡村旅游品牌;通过与海盐化工,沿海风力发电,海水循环利用等工业企业的合作,以挖掘和宣传高效生态循环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理念,打造海洋工业文化旅游品牌;通过将古代盐业遗址、碣石山等历史遗迹同现代海盐生产、海港码头、沿海防波大堤等现代海洋文化景观的串联旅游线路,使游客体验“沧海桑田”的时代变迁和文明进步。应该以突出滨州特色海洋文化为重点,力争形成整体的滨州海洋文化旅游品牌。

(二)从“软”和“硬”两方面入手,完善海洋文化旅游运行机制

首先要从硬件入手,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解决好交通,餐饮,住宿等设

施在数量、质量与布局上存在的问题。有步骤地建设适当规模的文化娱乐设施特别是体现海洋文化的设施,如海洋主题的游乐园、博物馆、文化广场等。在软环境方面一是要加强滨州本地海洋文化的建设,培育更加浓厚的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氛围,可以通过吕剧、沾化渔鼓戏等戏曲艺术与海洋风情的结合,创作一批体现海洋民风民情的剧目,进行剧场演出和巡回演出,从而增强海洋文化吸引力。二是要提高在信息咨询,景区秩序维护等方面的管理和运作水平,重视游客的体验和反馈意见,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解决能力,为游客创造一个安全,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同时在开发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保护好生态环境,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三)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滨州海洋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过去讲“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旅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做好宣传显得尤为重要。今后在做好旅游产品基本功的前提下,要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推介滨州海洋旅游。通过节庆活动如“沾化冬枣节”,“孙子文化旅游节”等滨州当地重大节庆活动和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平台推介滨州海洋文化旅游。通过与山东半岛兄弟城市之间的协作,宣传特色鲜明的滨州海洋文化,从而在旅游旺季使游客有更多的选择性,促进一定程度上的游客分流。

(四)加强优秀海洋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滨州市海洋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在海洋文化旅游的开发和管理运作方面还需要优秀的人才来帮助和提高。应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在人才培养和引进两方面上下功夫。2015年滨州职业学院海洋学院成立,为滨州海洋方面人才的培育创造了条件,但是目前还未有海洋旅游专业的设置,为促进滨州沿海开发提质增效,今后海洋学院应适时开设海洋旅游相关方向的专业和课程。另一方面可采取与国内涉海高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和引进优秀人才等措施助力滨州海洋文化旅游的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猜你喜欢
滨州市滨州海洋
滨州东瑞机械有限公司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飞阅滨州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
因户制宜 一户一策 滨州结对帮扶注重“造血”
滨州浅海海域浮游植物丰度及其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