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民粹主义的发展现状

2016-12-28 23:46宇文利
人民论坛 2016年37期
关键词:民粹主义防范发展

宇文利

[摘要]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或社会运动在当代中国呈现出了比较活跃、非理性的特征,这是值得警惕和防范的。因此,在转型期,我们应该切实做好应对民粹主义撕裂社会、腐蚀执政党合法性的危险,彻底防范持敌意者假借兜售西方现代社会价值观念而行民粹主义之实的投机行为和敌对活动。

[关键词]民粹主义 发展 防范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民粹主义在现当代中国的发展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政治体制的改革。也经历了对外开放以融入世界和甚为激烈的社会转型。改革初期的利益共享和福利共赢的过程在改革后期出现滞缓,改革、发展与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暂时难以解决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不少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的实际利益也受到损害。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社会中的民粹主义动向就比较明显地表现出来。社会知识群体和民间的民粹主义话语也慢慢地有所抬头,甚至大有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势头。有研究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民粹主义话语的兴起与改革的推进及其后果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领域产生的民粹主义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之争越演越烈,因为其间有些问题确实直指改革与发展的诸多问题,使得主流意识形态有时亦难以顺利疏导与缓解。

自互联网接人中国以来,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渐被改变。互联网在影响社会交往的同时,也已影响到公共管理和政治领域的生态环境。网络民粹主义就是在这样一个互联网飞速普及和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造就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打破平均主义则造就了社会的阶层差异化和重新分层,中下层民众更需要一个新兴的平台来发表自身见解,争取自身利益,而网络则正好迎合这样的需求,网络民粹主义也应运而生。换言之,从技术角度来看,现代网络的发展为网络民粹主义提供了平等和直接的参与的平台,而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种种社会矛盾与社会现象所积累的社会怨恨就此部分地得以宣泄。

网络民粹主义由两种力量所构成,一种是网络批判现实主义,另一种是网络民族主义。前者以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为主要关注点,以反权威、反精英主义的底层姿态出现;后者则以反对全球化、反对西方国家为内容,以极端排外性的情绪表达为形式。尽管网络民粹主义表达了来自社会底层的诉求,强调了对改革公平性的关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它利用极端的、偏激的,甚至暴力性的语言对社会转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非理性表达,加剧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对抗,激化了不同阶层之间的不信任和仇视,并不时地与现实中的集体性事件结合起来,试图推动民粹主义社会运动的形成,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激化社会矛盾、分裂社会的后果。

民粹主义的发展与防范

民粹主义是发源于近代欧美国家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中的一种思潮,最早于19世纪下半叶出现,其雏形是农民基于对土地权的渴望和对自由社会权利的追慕而对抗地方政府组织的活动,虽然有其客观性,但也不乏盲目性和激进陸。二十世纪中后期以来,民粹主义的思潮伴随着现代意识、革命与运动的发展而蔓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过阵阵波澜,一度成为社会阶级革命、民族复兴和解放运动中或明或暗的且具有促动性的思想潮流。

民粹主义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必然陸。从世界各国的真实情况看,民粹主义最容易诞生于改革的历史进程之中,因为改革总是要挑战约定俗成的制度、暴露社会存在的问题、对既得利益群体和集团发动攻击。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现代性的激进推进、中国的崛起和民族主义的高涨、社会的剧烈变迁,必然会带来一部分精英势力与部分大众的利益丧失,这是民粹主义产生的重要根源。可以说,无论是作为思想意识形态的反应与反抗,还是作为一定社会运动的施压与宣泄。民粹主义都可以被看作对我们整个社会状况、我们所推行的社会变革的一种回应。

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或社会运动在当代中国呈现出了比较活跃、非理性的特征,这是值得警惕和防范的。从民粹主义产生的历史可以看出,它具有颠覆共识,撕裂社会的潜能,因为它在所有人的心中营造出两个群体,一个认为自己被剥削、被侮辱、被伤害,而民粹主义告诉他们,你们代表国家、文明或者历史前进的动力;另一个群体被指为剥削、侮辱、伤害的来源。而民粹主义告诉他们,你们或者需以恩惠来贿赂人民,或者就试试以高压手段阻挡这无坚不摧的战车,而无论哪种结局,你们作为一个群体都注定是失败者。因此,在转型期,我们应该在切实做好应对民粹主义撕裂社会、腐蚀执政党合法性的危险,彻底防范持敌意者假借兜售西方现代社会价值观念而行民粹主义之实的投机行为和敌对活动。

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我们改革的举措和实践的政策毫无疑问应当为社会公正和平等留有充足的位置,并且应确保其真实实现。中国是一个具有平等和平均传统的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分配与享有必须顾及下层民众的感受,以避免社会情绪的激进化;在某些改革政策的局限性已经显现、消极社会后果已经产生的情况下,即便是从维持社会稳定的角度,也应及时适当地调整利益格局,通过解决具有普遍性的民生问题,以保护下层民众的生存条件,减少滋生民粹主义的土壤。弱化引起社会对立和冲突的因素。转型期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农民土地问题、工人劳动条件和保障问题、农村人口进城之后的生存问题等。若未能得到妥善解决的话,将会使民生问题发展成为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并造成不稳定不和谐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民粹主义就能够对下层民众特别是农民产生强大的影响力,成为破坏现存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随着改革深入而出现的利益格局的变化,我们也需要逐步建立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利益博弈平台。这正如有人所指出的,在转型社会中,争取社会支持、稳定民众情绪、避免民粹主义激进化的又一重要途径,是给民情民意的表达提供适当的舆论空间,进行必要的疏导。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猜你喜欢
民粹主义防范发展
民粹主义的产生机理与有效引导
西方民粹主义专题研究
区域发展篇
SQL注入防护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一种巴洛克式的民粹主义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