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民粹主义的逻辑支点

2016-12-28 23:47周良书
人民论坛 2016年37期
关键词:民粹主义民主民众

周良书

民粹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想,也是一种社会运动。在自媒体时代,它借助互联网的平等性、聚集性和偏激化,释放社会民众的不满和反抗情绪,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的重要角色。民粹主义虽是现代化的产物,却具有很深刻的反现代化倾向。因此,分析新形势下民粹主义的逻辑支点,探讨规制民粹主义的应对策略,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提倡“平均主义”。民粹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贫富思想情有独钟。它注重的不是起点平等即机会均等。而是结果均等,因此主张以非常规手段实现“等贵贱、均贫富”。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重要转型期,由此而导致的发展不均衡、分配不公平的社会现实,以及因发展失衡、分配不公而导致的社会道德和民众心理失范等精神弊病,都是滋生民粹主义的现实土壤。近年来,一些“土豪”为富不仁、生活奢侈、处事张扬、蔑视平民。更进一步加深了民众对他们的怀疑和不满。

第二,鼓吹“道德至上”。这是民粹主义的一种宣传策略。它认为道德只存在于底层民众之中。因此民粹主义者常以底层、大众、草根、弱势群体代言人自居。当仁不让地承担起社会道德的仲裁者。他们甚至还把政府与民众完全对立起来。认为老百姓所做的一切皆情有可原;把道德与法律完全对立起来,鼓吹道德高于法律。对规章制度和社会秩序表示不屑一顾。社会大众很容易被民粹主义的这种“动听”言辞所误导,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作出错误判断,最终造成极严重的社会后果。

第三,宣扬“反智主义”。“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这是民粹主义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其言语中充满对头脑敏锐的知识分子的不屑和诋毀,他们戏称“专家”为“砖家”。讽刺“教授”为“叫兽”。在民粹主义者看来,精英文化是堕落的、腐朽的、脱离民众的落后文化,而只有植根于群众土壤的大众文化才是高尚的、有生命力的、符合人民利益的先进文化。

第四,主张“直接民主”。民粹主义把人民民主、主权在民理想化、绝对化,反对建立在间接民主基础上的代议制,认为代议民主排斥直接民主。这种“自由民主”是虚假的民主。在民粹主义者看来,如果国民不能直接参与政治过程,那么这种民主政治便是腐败、无效和无用的制度设计。他们主张全体公民直接参与、讨论、决定和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让权力真正掌握在普通民众手里。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制度设计,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既无必要也无可能,所以民粹主义的这种民主逻辑也被称之为“民主的极端主义”。

第五,热衷“激进运动”。民粹主义者对改革或改良不感兴趣,他们热衷于暴力和推倒重来。斯大林曾受其影响,不仅连续发动各种社会政治运动。而且还把无休止的政治斗争移植到党内,美其名曰“社会主义越接近胜利,阶级斗争越尖锐”。这种错误认识也曾影响到中国共产党。“文化大革命”中,“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式的群众运动。更是把民粹主义的这一错误认识发展到极致。即便在今天,我们从一些群体性事件中,仍然可以看到民粹主义的这一认识倾向的思想影响。

然而,民粹主义也并非一无是处。它关注弱势群体,强调普通民众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这是难能可贵的。但其抹杀精英人物对社会发展的历史贡献,强调对民众意愿的绝对顺从,这种极端平民化的主张又是极其危险的。对此,我们应当采取如下策略:一是合理疏导,拓宽民意表达渠道。要尽可能地开辟民意表达的制度化通道。让人民能更理性地提出自己的意愿和要求。二是宣传教育,培养公民意识和法治精神。要通过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来规范公民政治参与中的过激行为和极端做法。三是深化改革,根除民粹主义滋生的土壤。民粹主义反映下层民众的要求,表达他们对现行体制的不满,因此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才能有效抑制民粹主义。这是消除和化解民粹主义的根本之道。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猜你喜欢
民粹主义民主民众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式民主
爬绳子上船(环球360°)
民粹主义的产生机理与有效引导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西方民粹主义专题研究
尼日利亚 民主日
谁造成了不明真相
圣诞礼物
一种巴洛克式的民粹主义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