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大学构建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模式的思考

2016-12-29 00:40郭村晓柳兴泉段小花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曲靖师范学院云南中医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6年24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人才

郭村晓柳兴泉段小花/.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曲靖师范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

基于应用型大学构建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模式的思考

郭村晓1柳兴泉2段小花3/1.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2.云南曲靖师范学院 3.云南中医学院

“钱学森问”引发了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最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现阶段,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转型与定位,己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现途径和模式。本文对此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理性与实践探索的思考问题,以抛砖引玉,供商讨和得益指教。

应用型大学;理性认识;实践模式

一、“钱学森问”引发了教育学界的争鸣与反思

2005年7月30日,钱学森曾向温家宝总理提铮言之问:“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1]。的确,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20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5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再如:民国时期出了像钱老这一辈的科学家也不少。那原由又为什么呢?

2009年10月31日,98岁高龄的钱学森先生与世长辞, 钱老之问也是钱老的临终遗言,变成“国家之问”非常沉重,却不容回避。对此,时任国家总理的温家宝深有感触地说:钱学森之问对我是很大刺痛。

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曾给前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破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这道艰深命题。

我国高校两千余所,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既培养不出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大师,更培养不出获诺贝尔奖类的科学巨人?难道是因为这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吗? 反思其因,矛盾的焦点直指我国高校教育体制及办学定位的“软胁”。引发了社会各届专家志士乃至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强烈共鸣与热议,折射出我国教育体制与运作机制上存在严重制约问题,是没有培养大师的土壤与孵化机制。也就是人才培养方向与目标定位上出了问题。

二、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教育改革明确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为我们推动教育科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和决定提出了新任务。这说明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与“攻坚阶段”,其教育结构调整与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教改模式的创新与突破已迫在眉睫。

三、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转型与定位

中国教育结构失衡的突出矛盾,是制约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定位的瓶径。在教育部的推动下,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35所以应用技术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发起的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于2013年6月28日正式成立。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开门见山,直言指出: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结构中,学术型大学比重过大,而应用技术型大学比重过小的现状,正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所在。高等教育问题大家意见最大的是培养出来的人就不了业,啥也不会干。我们有两千多所高校,谁就业最差?是地方高校,没有行业背景的,办学目标不清晰的,还要办学术型的。欧洲国家的大学结构是合理的,80%是应用技术型大学、技术技能型,20%是学术型的。而我们现在从高职和高等教育本科,是四六开,40%是高职,60%的本科,60%本科当中有30%是失业的常数,如果这样下去中国高等教育到底怎么办[2]?

我国高校毕业生近几年达700万之多,被称为史上最难的就业年代。一方面社会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面对这种反差的现实,社会广泛舆论把矛头直指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失衡,那种过分热衷于培养学术型人才,贪大求全,理论脱离实践,忽视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的教育模式必改无疑。故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成立,就是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而发起冲击的“突破口”。

四、我国应用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大学的内涵属性与特征

应用型大学是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大学而言的,它是按照我国目前大学培养的特点,在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类型的本科教育。据《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所提供的“中国大学分类新标准”[3]现阶段,我国的大学基本上可分成四类:

第一类是技术教学型大学,以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主要培养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第二类是教学型的大学,以培养本科生为根本任务的高校为代表,其中许多是从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及三本院校(独立学院)。

第三类是教学科研型大学或称应用型大学,主要培养应用技术的高层次开发人才;

第四类是研究型大学,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是涉及精英教育中的各类更高层次研发型人才的培养。

笔者认为,以上对我国大学属性定位的划分标准,只能作为我国现行传统高校教育体制下的一种陈旧模式的“构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建设加速,这种大学“模式”与“标准”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市场的需求,因而造成毕业与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4年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措施,,并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要“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要“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要“为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这就是破解当今我国大学教育体制改革的“难点”与“切入点”,也是正确定位我围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和标准。

笔者认为,以往所提“校企结合、工学交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似乎有些抽象,而“三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却是直接了当地指明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准确轨迹与有效实现途径。

对此,更令人深思与醒悟的是:“三对接”的最佳“切入点”又在何处?笔者认为,就在于课程设置的改革上,这是因为课程是体现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是学料发展的支撑、学科的发展是教学质量升级与创新的保障。而这个保障的根本又回归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根本上。回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师资为本”的人才战略发展上。

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现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完整体系包括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等,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高等专业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走加快城乡建设一体化进程、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各类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构建职业教育的“立交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并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书的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针对性强、企业认知度高、紧跟市场需求、培养目标明确等特点。一般是高职高专院校招收专科学生,随着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部分省市早已经开始进行应用本科和高等职业本科层次教育,昆明理工大学是经云南省政府批准首家招收高等职业本科生的高等院校。现此类示范性高校,在云南已逐步拓展扩大为数余所。其共性在于:

(一)办学特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和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独特的基本特征: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按社会需求和技术应用能力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占较大比例;实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这种人才不仅应用性强,技术与技能性强,而且职业针对性强。

(二)办学目的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高等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是为了学习理论知识;为了完善知识体系;为了增进学习能力;为了培养动手能力;为了提高社交能力;这些都是职业教育所要达到的结果之一,高等职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高素质高技能的教育。缩小毕业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实现就业的无缝对接。

(三)就业方向

“高等职业本科教育”是教育部为了适应我国高级技能人才紧缺的国情,结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提出的一个新的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本科教育强调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有直接上岗工作能力,在就业市场更具竞争力。

六、高等职业教育属性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国家教育部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4]中,明确体现了关于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笔者研究认为,总体上可概括为:“两个层次”、“三先两高”、“两型人才”。以及“一龙头”、“一骨干”、“一参与”的框架体系和改革模式。即:

1.“两个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是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的高等学历教育和高等继续教育(笔者认为,往往我们只重视学历层教育,却忽视了继续教育层次)。

2.“三先两高”。培养应用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和先进工艺的高技术应用人才、高技能人才(笔者认为,这是以工科、理科为主的分类与专业)。

3.“两型人才”。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包括专科层次、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笔者认为,这多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创新模式,是当今教学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型)。

4.“一龙头”、“一骨干”、“一参与”的教育体制改革构架。

“逐步形成以应用技术大学(学院)为龙头,高等职业(专科)学校为骨干,普通高等学校参与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体系”。

应用型人才招生改革之新举措:“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重视招收实际工作表现突出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具有技术技能特长潜力的高中阶段毕业生,通过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培养。”笔者认为,这是发掘因才施教的个性特长,有利于培养既有兴趣爱好,专业所好,又利于市场需求,实践技能突出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近几年来教学实践的探索总结,笔者认为,“五用原则”(即:基础理论够用、基本知识管用、技术技能适用、职业岗位顶用,因才施教好用)。是切合实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是适用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性的是创新性、复合型的潜能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与终期目标。此两个阶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近期远期”目标,是相辅成,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缺一不可的有机统一之整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通过对应用型大学构建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模式的探讨,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改革的方法。使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更加符合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需求,为当下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争议、热议难题提供一点参考之见。

[1]靳晓燕.齐芳.从“钱学森问”引发的思考[J].北京:光明日报.2009.12.05.

[2]陈庆滨.新闻纵横[EB].北京:中国之声.204.06.29.

[3]武书连. 再探大学分类[J].北京: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2,23(10):51-56.

[4]国家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J].(2012-2020年)2012.5.

作者筒介:

郭村晓,女,(1981—)云南大理,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康复与护理学院讲师、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针灸推拿。

QIAN Xue-sen' questions lead to the question of the hottest point,focal point and difficulties about the reform of China' educational system.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Applied University Personnel training has become an implementation way and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This article for that has put forward some thinking about having targeted for Rational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which is to express my understanding,to discuss for everyone and proud instruction.

Applied University; Rational knowledge; Practical mode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人才
“留白”是个大学问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