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工作方式创新探究

2016-12-29 00:40顾晓春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6年24期
关键词:辅导员政治思想

顾晓春/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

高校辅导员工作方式创新探究

顾晓春/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上的领路人,又是烦琐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学生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高校辅导员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各界对辅导员队伍的期待也日益提高。因此,分析与思考辅导员工作创新的方法对于创建创新型辅导员队伍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校;辅导员;创新

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总体上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必须注意到由于辅导员的工作性质等原因,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社会认可以及工作创新等还存在不少的现实问题。

一、当代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困境

1.工作边缘化。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大学教师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但在高校中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却相对较低。一直以来,人们对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缺乏科学的认识,在以教学和科研为主旋律的大学校园里,无论是人们的心理上还是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的工作总是被视为“副业”,辅导员也就自然成了校园中的“边缘人”。辅导员的很多工作常常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甚至轻视。有人说辅导员是“说起来重要,使用起来很重要,没事的时候不重要”。不少人包括部分领导干部陷入了一种误区,认为“业务不行做辅导员”、“学生工作都能搞”、“(学生)不出事是(辅导员)最大的政绩”。这些对辅导员不科学的边缘化定位,极大地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限制了辅导员工作的创新思路。

2.工作表面化。

长期以来,辅导员权力小、地位低、杂事多。有些高校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完善,对辅导员的定位不准确或不明确,学校中凡有关学生的各项事务就通过辅导员传达或布置,久而久之辅导员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传声筒”和管理员,使得学生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辅导员整天疲于应付过多的事务性工作,为工作的表面化所累,花在思想教育上的精力变少,致使辅导员成了学生的几乎事事都要关心的“保姆”。与此同时,学校的各个部门、所在院系只要跟学生沾上边的事,都喜欢找辅导员处理。总之,繁琐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令辅导员喘不过气来,大大减弱了育人工作的实效。长此以往,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度、深度、针对性、时效性等大打折扣,自身也日渐疏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结和理论的学习。这导致绝大多数辅导员积累的只是实际操作层面的学生工作经验,而不能上升到理论研究水平,随着工作年限的延长,也就淡化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意识。

3.学科背景复杂化。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的选留都比较倾向于德才兼备、品学兼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但对其专业背景与学生工作的内在联系考虑不多,结果使辅导员队伍缺乏开展深层次研究工作的学术基础和专业背景,造成其专业化进程的相对缓慢。辅导员既需要与学生相近的专业背景,更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及特点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如果不具备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修养,工作时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更毋论工作创新了。

二、辅导员工作方式创新的必要性

辅导员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对高校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社会形势和学生主体的变化,传统的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已不再适用。现今,随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80 后”已逐渐成为这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特点。而“90后”学生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主力军,受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他们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点。“80 后”和“90 后”是被社会普遍议论的两代群体,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大学校园里,当“80 后”辅导员面对“90 后”的大学生,其工作内容和方法势必要进行创新探索。

三、辅导员的创新工作思考

面对风头正劲的“90 后”,辅导员必须改变工作思路,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才能和学生同舟共济,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1.“以老带新”,向老辅导员请教学习,弥补自身不足。

“80 后”辅导员缺乏很多经验,这就需要年轻的辅导员经常和老辅导员交流,用他们的经验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同时,作为学校层面,要注重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力争“老、中、轻”合理搭配。

2.加强对自身和“90 后”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各种价值观对马克思主义主流理念的冲击和学生对政治的漠然,辅导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给予思想政治教育以高度的重视,加快自身政治理论学习的步伐,引导“90后”大学生主动关心政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开创高校大学生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3.塑造个人魅力,注重对“90 后”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师生关系的保障是基于情感的,并不是“师道尊严”和社会约束。“90 后”大学生渴望与老师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辅导员应用个人魅力征服和感化他们,身体力行,与学生们一起参与,承担责任,完成任务,立足于大学生自身发展,定位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带动身边“90 后”的大学生,赢得同学们的信任与尊敬,形成合力共同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4.学会用网络进行教育和沟通。

网络的精髓在于交互性。辅导员要弘扬民主意识和平等意识,底摒弃过去那种唯我独尊、我说你听的单向型工作方式和作风,提倡平等对话和交流,充分尊重受学生的人格尊严,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受重的心理诉求。通过QQ、博客等工具,营造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率。

[1]郭嘉.学生工作创新机制与辅导员队伍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

[2]韩芳.提高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工作效能的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

[3]赵建明.新时期对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11,30(15).

[4]冯支越.试论微博语境下的高校基层学生工作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2,4.

[5]孟繁中.网络应用条件下辅导员工作的创新[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1.

猜你喜欢
辅导员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