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行与设备检修及设备缺陷管理解析

2016-12-29 19:13金鑫
建筑建材装饰 2016年11期

金鑫

摘要:供电企业生产管理必须改变粗放的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形成管理界面清晰、职能职责明确、流程规范高效的生产管理体系。生产管理主要包括生产指挥系统、生产计划管理、电网建设与规划、运行管理、设备管理、供电可靠性管理、电网调度管理、工技术监督等方面。本文仅从变电运行与设备检修及设备缺陷的管理这三个方面予以阐述。

关键词:变电运行管理;设备检修管理;设备缺陷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24(2016)11—262—02

前言

变电运行管理工作要求是: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建立健全变电运行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各项运行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运行水平,保证变电设备和电网经济的安全稳定运行。而设备检修管理与设备缺陷管理的工作要求则是:提高设备的安全水平和设备可用率,管理精细规范,符合专业检修标准,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一流标准。

1变电运行管理

1.1变电运行的制度管理

(1)构建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根据运行的无人值班变电所的运行管理方式,原变电值班由调度运行值班员通过远动自动化实施。运行值班员、操作队队员的成员必须遵照岗位责任制度,做到责任明确,通信和远动设备均需实行运行值班制和交接班制。运行值班员交接班应准时前后衔接。(2)专业基础的制度管理。在每个月开始之前,电力企业应该制定首先制定这个月的工作计划,并且让变电站还应该组织人员对变电站所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检查,在检查当中查找共性问题,并拿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1.2提高变电维修技术

技术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做好设备台账、检修记录、大修周期等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加强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准确、迅速地排除故障。

1.3强化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

(1)避免危险操作。电力工作当中的危险操作工作安全是从安全一词出发的,应该在变电站当中确立安全责任制,并加大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严格禁止电力工作当中的危险操作。同时变电站中工作人员素质与技能的高低直接与自身的工作效率挂钩,并且电力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变电站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与电力技能,规范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也是变电站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任务。同时还要做好电力设备的更新换代,对员工开展多种方式的培训,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会,技术骨干要定期在小范围内开展技术交流,使员工培训成为一种常态,技术管理依赖于技术培训以及技术台账管理的网络化,定期发布有针对性的技术交流开放的平台,在系统中制定工作计划并及时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在选择设备时,应注意安装和调试,按照标准建立日常维护制度,定期做好详细的记录,如果出现问题及时报修。同时应用网络和程序技术,建立变电站信息管理系统,使变电站管理人员掌握设备的动态信息,并逐渐适应新设备新技术的挑战。(2)预防跨步电压。变电设备与地面相接时,易出现电流从接地处向四周辐射,由于地面上不同区域会呈现不同的电压分布,此时容易造成触电现象。因此,工作人员需及时检修排除隐患,在日常检修时,需要穿着绝缘设备进入高压工作环境,防止触电。雨、雪、雷等特殊天气时,因为雷击易损坏变电设备造成危险。特别是在绝缘支柱等绝缘设备上存在积水或是积雪时,可能在绝缘支柱表面易出现电流闪络。需要工作人员定期涂刷绝缘硅油、绝缘胶等,室外隔离开关易出现开关操作不灵活,短路等现象危险。对于因大风而易脱落的设备,在装配时需要注意安装位置等,焊接设备在日常维护时,需要定期检查检验设备的防风性能。

2变电设备检修管理

2.1创新技术 提升检修水平

技术的持续创新将成为提升变电设备运行稳定性的基础保障。现阶段,电力设备稳定性源于设备状态监控技术的有效应用,通过对过往数据的留存和细化分析,能够明显提升设备检测水平。引进先进的实时监测技术,能够实现带电测试和在线监测数据综合性的科学分析,使设备管理和检修人员都能掌握到设备状态变化趋势或规律。在日常检测工作当中,需要进一步缩短检测周期,将检修工作细化到点,提升检测的稳定性和实效性。对于存在状态异常的设备,日常检测中应提高常规测试频次,而对于存在缺陷的设备,则必须要落实跟踪测试,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同时要定期做好人员培训,不断提升人员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进而能够在实际检修工作中进一步获取理想成果。

2.2搭建检修辅助管理系统,强化效率

计算机辅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变电设备的检修实效性,提升检修管理工作的稳定性。检修效果与检修成本的平衡将是现阶段企业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搭建检修辅助管理系统的方式,使变电设备的检修实现长效化,通过局域网等功能的实现,使每一台设备都纳入实时监控和管理体系当中,进而确保管理水平的持续强化。当前,一些企业已经建立和应用了企业内部管理系统,而将设备监控模块作为一个子系统加入到现有管理系统当中,更为高效和准确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计算和统计,进而能够使检修工作更具针对性。通过实时预警功能,可以使检修人员在做好计划以内日常检修外,能够及时通过设备异常预警,对设备进行紧急维修,提升维修及时性。

2.3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降低管理成本

电力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关乎着居民生活,影响着企业生产。为了能够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电力企业应着重做好安全预警机制的落实工作,建立起更为广泛和实效性突出的预警管理机制,重点从电网统一调度、应急体系持续完善两方面入手。一是坚持电网设备的统一调度。电网安全源自电网调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在庞大电网背景下,我们应做好统一调度,有效解决局部电力设备失效带来的影响,做好电力设备的大范围排查排修,使设备能够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下。二是进一步优化创新应急机制。当前我国电网应急机制已经较为完善,但随着用电需求的增加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在应急预案编制、人员培训等方面,我们依然有待进一步做出应急机制的创新和优化,进而使我国变电等设备检修工作更到位,降低故障率,全面提升设备运行持续稳定性水平。同时,针对突发的设备缺陷制定相应技术处理措施和采购方案,配合好网络调度计划好检修时间,降低检修管理的成本。技术在进步,设备在更新,网络在发展,我们的检修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动态管理,这样才能保证系统安全、持续、可靠、稳定运行。

3变电设备缺陷管理

设备缺陷管理工作实行班组(站)、部门、企业三级管理,由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统一负责。企业应制订具体的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管理程序,建立各类设备缺陷的汇报、处理工作流程,并指导、督促各部门、单位在规定的时限内认真贯彻执行。

危急缺陷应立即汇报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及分管领导,必要时组织现场鉴定分析,并立即安排处理,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严重缺陷应立即汇报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必要时应由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组织现场鉴定分析,并加入周工作计划安排处理,最长不超过72小时,消除前应加强监视。一般缺陷可随月度报表报相关业务管理部门,汇总报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由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统筹安排处理。缺陷年度消除率应达到100%。

要认真做好缺陷的记录,并分析上报和处理。生产技术部门应及时掌握主要设备的危急缺陷和严重缺陷,并及时组织对设备缺陷进行鉴定,督促处理。每年年初应组织有关部门对上年设备缺陷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缺陷产生的规律,提出年度反事故措施。运行人员在巡视、维护中发现缺陷后,应对缺陷进行初步分析判断和定性,记入设备缺陷记录,并报告设备缺陷管理部门。设备检修部门要按照计划安排进行消缺,缺陷消除时间应符合规定期限。

要加强缺陷管理的考核力度,制订具体的便于操作的考核规范,对及时发现、处理重大设备缺陷,对避免事故发生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认真,未发现缺陷或汇报不及时的,及未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者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4结语

提高变电运行与设备检修及设备缺陷管理能够推动电力企业向前发展,提高供电效率。完善生产指挥系统,强化生产管理,加快电网建设,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不断优化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配置,打造先进的实用信息化平台,最终实现电网安全经济可靠运行,保证供电质量和供电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