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活中的数学提高农村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2016-12-29 20:34潘小彦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数轴语言活动

潘小彦

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数学成绩的好与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一旦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如何运用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学习的数学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运用生活体验学习数学知识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 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因此,体验具有以下特点:

1.体验是对学习个体的重视

包括个体的各种生活经验、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因为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经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更是使学生整个精神世界发生变化的过程。

2.体验是学习个体在数学活动中的行为、认知与情感的整体参与

数学课堂上的行为具体表现为: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拆一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各种形式的感官活动。体验除了感官活动,还需要猜测、类比、分析、验证、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指令性的、没有思考空间的各种操作活动并不是体验,它仅仅是模仿性的机械操作而已。

3.体验中的数学活动包括合作与交流

这是因为数学建构活动有其社会性质,也就是说,“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与分享,才能达到共同建构的目的。

二、改变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提高教学语言质量,尽量运用贴近生活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针对农村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学生自控能力较差等特点,教师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一问题,就要要求教师在语言上有特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之间的互动离不开教学语言来表达,教师语言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听课的热情和积极性。我做了以下的尝试,以便同行老师交流。

1.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有专业科学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还特别要学会吸引学生眼球的语言艺术,使他们把目光聚集过来,让学生想听,爱听

那么就要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据说陈景润的数学老师曾经用诗一般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哥德巴赫猜想,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他还为意味深长地说:“昨晚,我做了个美梦,梦见你们中的一位同学真了不得,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这句话激发了陈景润开始摘取皇冠明珠的万里长征,终于创造了数学的奇迹。

2.无声语言要用的得当,恰当好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

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手势运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增添气氛和活力。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就是说眼睛可以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愤怒,赞成,反对等状态。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这样无形中起到了优化课堂的作用。教师用严肃和警告的眼神去批评课堂中违纪的同学,同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更能被学生接受,也会更加感激教师的宽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

三、科学设置数学问题情境,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农村学生知识面较窄,太多见识少,缺乏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所以科学创设问题情境,显得如此的重要,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让学生乐于学习,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精心设置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亲近数学,热爱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巧妙地设计教学引入,创建有趣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数学《等式的性质》这一节中,我首先将学生领到实验室,并事先把托盘天平放在桌子上,让学生注意桌子上的东西,可能以前学生没有接触过天平,同学们都很好奇的摆弄天平,我让他们操作添减砝码,让其平衡,而我又让他们从实验中观察同减一个砝码,同加一个砝码,天平仍平衡,这时我在引入新课,学生顿时对这一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并很好的吸收了本节课的知识。

四、活动式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农村学校中,留守儿童居多,父母长期不在家,与孩子的交流较少,与孩子一起活动的机会更少,所以更需要教师带他们做一些有利于数学学习的活动,以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产生求知欲,从“不想学”,变“我要学”。这是农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根本动力。

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活动,我设计几个活动供人参考

1.可准备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教与学融为一体

如:在学习主题图形的展开图来做正方体,并与学生一起动手操作,然后有学生总结出展开图的11种类型。让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

2.亦可准备一些能使学生角色互换的活动

如:针对初一学生对数轴的认识,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全班分为三个大组分列排好,第一位同学举一个箭头代表正方向,任意指定某一位同学作为原点位置,把0写在大卡片上,挂在相应的同学的胸前,各人代表数轴上不同的整数点,由教师统一发出指令,符合教师的指令的同学要站起来,比赛各小组完成的速度快慢与正确性的高低,通过学生扮演实数,合作成数轴这一活动,学生就会对数轴的三要素和点与数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

3.可适当的穿插数学史的小故事,增添数学兴趣

农村学生他们知识面比较窄,在数学课上,适当的安排数学小故事或趣闻,利用五六分钟的时间,穿插有趣的数学史料,增强的课堂的活跃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数学家的生平,等,可以为学生树立典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持真理和严以治学的精神。如无理数的引入这一节中,我们可以结合以下的史实:古希腊有一个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是数学界的权威,在当时他们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万物皆是数,也就是说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归结为整数或者整数比。这个理论在全世界都受到了推崇,但这个学派有一名叫希勃索斯的弟子,他在公元前500年,发现了这么一个事实,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斜边长 既不是整数也不是整数比设问:那究竟是什么数呢?希帕索斯得到了一种不属于通常数的关系的量,(当时数域最大到有理数)。既然斜边长不可能用任何数表示,于是将这种新的量称为无理数,(记为)而以前发现的数的存在都是有理由的,我们称为有理数,而这种新的量相对的无理由的出现了,所以我们命名为无理数。经过这样子讲解,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无理数这一概念,也不知不觉的接受了一种新的数——无理数。学生听的津津有味,同时让我也深刻的体会到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的真正含义。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效的,她是一个系统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取长补短勇于探索改革。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甚至会达到忘我的状态,兴趣一旦被培养起来,学生就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这样持之以恒,最终可大面积的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猜你喜欢
数轴语言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数轴的作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巧用数轴定解集
“咬住”解集,“握紧”数轴,“破解”参数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