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社会领域平等思想概述

2016-12-30 10:12帅国文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29期
关键词:夜校农民政治

◎帅国文

毛泽东社会领域平等思想概述

◎帅国文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平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社会活动领域必须坚持与体现经济平等、政治平等、文化平等和社会平等。经济平等要求整个国家财富尽可能均等地分配给全体人民。政治平等要求人民在普选和基于民主集中制原则参与政治决策过程方面应该具有同样的政治权利。文化平等要求全体人民应该尽可能都接受教育,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社会平等要求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人们在社会地位、声誉和尊严方面都应享受同样的权利。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平等观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对此我们可以多角度去分析。如果以社会活动领域为划分标准,则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平等思想可以分为经济平等、政治平等、文化平等、社会平等几个方面。本文重点叙述这些方面的内容。

经济平等

“经济平等要求整个国家财富尽可能均等地分配给全体人民。”要达到这一平等目标,就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斗争与建设。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广大劳苦人民深受压迫与剥削,毫无经济平等。要达经济平等之目的,首先必须推翻这种极少数富人剥削穷苦大众的不合理经济制度。所以,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就不是资本主义(这种制度同封建制度一样,都是少数人剥削绝大多数人),而是建立一种经济上人人平等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经过长期艰苦斗争,终于推翻了这种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七年中特别是前三年,党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经济平等,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将地主的土地没收分给少地或是无地的农民,以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渴求。这一工作在建国前的解放区里一直在进行,这一是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二是使农民摆脱地主的剥削,使农民不致在经济上再依附地主。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将地主的土地没收分配给农民,使参加土改的农业人口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包括老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使三亿农民分得了七亿亩土地,使农民每年不必再向地主交纳约七百亿斤粮食的地租。经过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提高了农民的觉悟,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确立了贫雇农在农村中的优势,并为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全国土地改革到一九五二年基本完成,广大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生活得到改善。但是,土地改革只是把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个体所有制,农村中仍然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这种个体农民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个体农民经济。这种个体农民经济生产水平低下、经济状况不稳定、容易产生贫富两极分化。如果这种小农经济状况长期持续下去,势必使农民阶级重新分化,富者越富,穷者越穷,产生新的阶级剥削,那么,由土地改革带来的较之旧社会来说更为合理的经济平等就有丧失殆尽的危险。于是,党中央、毛泽东认为有把分散的小农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必要。

根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这两个决议的精神,从195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对于农业的这种合作化,毛泽东在建国前夕(1949年6月30日)的《论人民民主专政》里就简略的提到过:“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农业社会化的步骤,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相适应。”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占全国总农户的87.8%,全国基本上实现了农业合作化。与此同时,还对个体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成功。所有这些,从社会主义价值维度上说,巩固了人民在经济方面的平等。

政治平等

“政治平等是说所有中国人(当然不包括人民的敌人和反革命分子)在普选和基于民主集中制原则参与政治决策过程方面应该具有同样的政治权利。”旧中国不仅有严酷的经济剥削,而且有深重的政治压迫。推翻旧中国,人民争得民主,夺得政权,就为人民在政治上的平等奠定了基础。加之经济方面的平等的不断建立与巩固(主要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使政治平等更加充分与实在。这种政治平等,具体说,就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和政府为人民及其利益服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政府,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人民是主人,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毛泽东在四十年代就谈过的。1944年11月21日毛泽东在致郭沫若的信中说:“我虽然兢兢业业,生怕出岔子,但说不定岔子从什么地方跑来;你看到了什么错误缺点,希望随时示知。”1945年7月4日,毛泽东问黄炎培等在延安参观的感想怎样?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希望中共诸君能够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表明,只有人民都是平等的政治主体,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履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有效监督政府。

人民的政治平等,从国体说,就是要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至高无上的政治主体。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就政治主体的个体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受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限制,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这从法律层面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平等。

文化平等

所谓的文化平等,并不是说全体人民中的每一个成员其文化水平、科学知识都一样高、一样多,这是永远也做不到的。因为即使其它条件都一样,但人的先天禀赋差异是永远都存在的,致使不同个体在接受与获得知识的快慢、多少的程度方面永远都不可能完全一样。而是说,全体人民应该尽可能都接受教育,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不能因为民族、种族、宗教信仰、财产、出身、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而影响这种享受教育的权利。从国家角度说,国家和各级政府必须不断地创设条件,为全体人民接受教育提供机会,做出保证。国家应该努力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兴办各级各类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采取各种教育措施,扫除文盲,提高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为了体现文化知识方面的平等性,毛泽东甚至说:“那些大学教授和大学生们只会啃书本(这是一项比较最容易的工作),他们一不会打战,二不会革命,三不会做工,四不会耕田。他们的知识贫乏得很,讲起这些来,一窍不通。……所以我常说,知识分子和工农分子比较起来是最没有学问的人。他们不自惭形秽,整天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当然,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基本不符合事实的,但要求人民在文化知识方面必须平等的心情却跃然纸上。

毛泽东是很重视人民特别是普通大众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平等权利的。1955年5月10日,青年团晋南地方工作委员会写了一篇题为《解虞县西张耿乡的农业技术夜校》的文章,刊载在《学习资料》一九五五年第一号。文章介绍了山西省解虞县西张耿村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帮助社员学习农业科学技术,在党、团支部支持下,成立乡的农业技术夜校的情况。这个夜校采取“少讲,讲清,地里做什么就学什么,学了就用”的教学方法,受到学员的欢迎,使农业生产技术在全社得到迅速推广和普及。毛泽东将此文编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并将题目改为《一个受欢迎的农业技术夜校》,还热情地为它写了按语:“这样的技术夜校,每个乡,在目前至少是大多数的乡,都应当办起来,青年团的各级组织应当管这件事。农民的学习技术,应当同消灭文盲相结合,由青年团负责一同管起来。技术夜校的教员,可以就地选拔,并且要提供边教边学。”由此可以看出,对任何可以提高人民(尤其社会底层劳动者)文化知识水平的举措,都是非常高兴并积极支持的。

追求文化方面的平等的思想和行动,不只是在建国后才有的,早在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学生时代)就萌发了,并付诸实践。1917年秋,毛泽东被选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友会总务兼教育研究部部长,接办夜学。该夜校附属于学友会,由教育研究部具体负责,开办于1917年2月,10月由毛泽东主持。夜学目的在于提高普通工人的文化知识,以使他们在日常生中更加便利。为了让更多的工人受到文化教育,10月30日,毛泽东为夜校写了一篇招学广告。为什么要办这种夜校?《招学广告》作了回答:“无非是念到各位工人的苦楚,想列位个个写得、算得。”由此可见,毛泽东坚持文化平等的思想是由来已久的。

社会平等

“社会平等是指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人们在社会地位、声誉和尊严方面都应享受同样的权利。”笔者以为,社会平等是建立在经济平等、政治平等和文化平等的基础上的综合平等。在中国,封建专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普通民众特别是广大的社会下层,是毫无尊严、自由、平等可言的,有的只是屈辱、卑贱和贫困。人们的社会地位、尊严、威望和权力、财富等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其出身有密切的关系的,和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有至为重要的联系。此外,还与他们所受的教育程度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就不失时机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使旧社会不平等的基础——生产资料私有制得到彻底的改变,从而逐步消灭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各种社会不平等;此外,在上层建筑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使政权成为人民的政权,政府成为人民的政府。在人民的权利、自由方面,打破各种不合理(诸如出身、教育程度等)的限制;同时在文化教育方面,尽快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以便人民能驾驭权利与自由。总之,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改变旧的不合理的社会,使旧中国那种社会不平等无立足之地,使人民在人的尊严和价值根本平等的基础上,在同志式的相互协作的基础上,结成各种社会关系。

综上所述,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社会活动领域必须坚持与体现经济平等、政治平等、文化平等和社会平等。经济平等要求整个国家财富尽可能均等地分配给全体人民。政治平等要求人民在普选和基于民主集中制原则参与政治决策过程方面应该具有同样的政治权利。文化平等要求全体人民应该尽可能都接受教育,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不能因为民族、种族、宗教信仰、财产、出身、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而影响这种享受教育的权利。社会平等要求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人们在社会地位、声誉和尊严方面都应享受同样的权利。

(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夜校农民政治
小心那些上夜校的年轻人
柯桥成校创新+品牌培育“共富夜校”发展核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饸饹面“贷”富农民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夜校灯火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