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12-30 18:56吴竞鸿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19期
关键词:顶岗现代学徒制岗位

吴竞鸿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安徽 芜湖 241000)

1 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目前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中职物流专业及应用型本科物流专业的培养模式尚未存在明显差异。虽然一些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在“现代学徒制”类培养模式的实践层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具有鲜明特色、较具发展潜力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班”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企中校”与“校中企”模式、“工学交替”模式等。这些模式对高职物流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起到借鉴、促进推动作用,但这些模式尚处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初级发展阶段,有待于在理论及实践层面进一步提升。

1.1 物流专业教学目标与“现代学徒制”培养目标不符

为适应现代物流企业的岗位需求,部分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结合国内外先进企业的运营现状,开设了一些较新的课程,如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采购管理、生产管理等,但是这些课程的设置大多停留在案例分析及理论知识讲解层面,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所应聘的岗位对这些课程的知识掌握要求较少,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结合企业用工需求调整专业课程教学目标。

1.2 物流专业现有课程体系设计缺乏岗位应用性

一些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缺乏岗位应用性,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人为系统性,课程分类过细、过窄等问题。虽然有一些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从实用性角度设置课程体系标准,但在设计课程体系过程中主观因素较强,缺乏与企业深度合作探讨,导致学生课程任务繁重,但综合实践技能无法得到提升,进而影响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

1.3 物流专业实训资源投入不足,“双师型”师资结构比例较低

一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院校内属于小专业学科,招生规模较少,导致实训资源投入不足,因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于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主要对物流的基本理论进行讲解,学生在技能培训过程中缺乏实训资源以及专业老师的指导,从而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同时调查发现,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很多,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师资来源主要是应届本科生或应届研究生,有企业工作经验且理论知识扎实的“双师型”教师较匮乏,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专业性不强。

1.4 缺乏对“现代学徒”培养阶段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展了各类型的企业顶岗实习,但对顶岗实习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实习结束阶段,通过企业主管及学校教师对实习生的打分确定学生的学期成绩,受制于打分的主观性影响,此种考核方式虽在一定程度反映学生实习总况,但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及岗位适应能力不能较好体现,同时在学生对实习企业打分中,学生也只能通过对实习企业的总体印象进行粗略打分,企业如何安排学生学习、工作的时间,如何加强学生管理等因素均不能体现。“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要求企业与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协同处理好学生学习理论课程和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的时间,尤其是物流企业是否会在11.11、12.12等业务高峰期提前组织相应人员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的讲课和培训。此外,企业师傅及学院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压力分散、学生实习实训中的安全保障和生活管理均是保证“现代学徒制”持续进行的关键环节,这些过程性要素均应纳入考核体系。

2 高职物流专业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及企业访谈,本文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企业意愿、学生意向及学院管理可控性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

2.1 顶岗实习企业愿意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与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长期合作的顶岗实习企业有意愿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愿意提供相应的学徒岗位及配套机制。传统物流企业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着人力资源更新换代的问题。以安徽汇通有限公司为例,分拨中心的老员工习惯于手工填单,验收货物并记录出入库分拣量,而对于手持终端录入货物数据及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的业务处理效率较低。尤其是信息平台及自动化分拨设备上线后,对大学生的需求量较大。安徽汇通公司需要大学生来提升自身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从企业长远发展和扩张考量,也愿意在人才培养上进行一些投入。虽然顶岗实习生实习后的毕业回流率率不高,但相对于社会招聘而言,愿意回来的实习生容易接受汇通的文化及业务流程,对企业忠诚度也较高。综合而言,顶岗实习企业出于培养企业储备干部方面意愿,愿意与学校共同尝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这是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先决条件。

2.2 高职院校具备“工学交替”类培养模式的考核及管理制度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完善了实施“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细化的可操作的学生考核与管理制度。比如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规定》等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是物流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顶层制度保障。学院工商管理系及物流教研室在推动三阶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时,根据专业特点和学情,制定了可操作性的《顶岗实习学生管理与考核方法》,从而保证了实施过程的全程可控。

2.3 学生认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学生是“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主要参与方,学生及家长对于该模式的认同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条件。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学生由普高生与单招生组成。在大一下学期,物流专业教师会依据学生的报名意愿组织有需要的学生在大二到物流企业一线参加半年期顶岗实习,尽管工作强度远不及社会招聘的人员,但物流行业的特点是全年无休,没有与其他企业一样的节假日,与学生期望有一定落差。学生在实习开始期间有一些不适应,但通过实习指导教师及企业双方努力,大多学生很好完成实习,毕业后对这种“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认可程度较高。“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与“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比较相似,学生的认可度及适应性可以对比参考。

3 高职物流专业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策略

3.1 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物流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

选择有责任心、有意愿的企业作为实习实训合作基地,高职院校与其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培养协议稳定合作关系,依据企业的岗位需求设置学徒制招生岗位,同时邀请合作企业主管加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明确校企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不同阶段的角色定位,以及知识技能传授的分工合作。高职物流专业可采用“1.5+1.5”教学模式实施“现代学徒制”。大一及大二上阶段,高职院校主要负责思想道德及物流基础知识传授;大二下及大三阶段依据学生志愿,分批派遣到合作企业作为学徒制实习生;学徒制实习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受企业与学院双重管理,在实习前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制订好不同岗位的培养目标及技能培训内容。

3.2 建立岗位技能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岗位技能导向的课程体系不一定是系统性的专业课程体系,但却强调企业岗位实践技能的培养。各项目任务来源自合作企业的职业岗位具体工作任务,以完成每一项岗位作业任务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结合职业标准,依照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和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编制课程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和制定课程标准,同时结合助理物流师等国家职业标准要求,使学生顺利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后更容易获取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3 企业师傅与院校专业教师共同组建学徒制教师队伍

企业与高职院校应共同组建“现代学徒制”师资团队,参照相关文献及相关院校实践经验,师资团队的构成比例大致为:企业方面师傅包含1/3的人资培训人员,主要负责学徒在企业的认知、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培训;2/3的岗位主管或骨干员工,主要负责对学徒岗位认知、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对接。高职院校方面教师包含1/3的公共课教师,主要负责公共基础课等培训;2/3的“双师型”物流专业教师,主要负责学徒的专业培训。还需要对组建的“现代学徒制”师资团队成员进行理论实践培训,企业选派的师傅实践技能较为丰富,具有物流行业多年的从业经历,学习接受行业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然而在面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理论基础不够扎实,易缺乏系统性,因此,需要定期、有计划地开展关于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内容的学习和培训,使物流企业师傅不断完善自身的执教能力;职业院校教师理论知识较好,但实践知识相对缺乏,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利用暑假、寒假等时间去合作企业顶岗实践,提升自身物流操作的实践能力和解决物流实际问题的经验。

3.4 建立体现过程性的学徒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应设计工作内容导向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将工作岗位上学习和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制定专门的学徒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并且参照学徒所在岗位的职业标准,规定学生参加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企业师傅在传授技能的过程中应植入职业资格证书针对的重难点内容。学生完成校企共同制定的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教学环节,还可通过考核获得毕业证书及职业资格证书。

[1] 孙统超,陆永健,殷琴.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2):134-136.

[2] 陈罡.义乌高职物流人才“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6,(5):141-143.

[3] 广小利.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57-59.

猜你喜欢
顶岗现代学徒制岗位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