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6-12-31 05:51于立华大连财经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7期
关键词:经济法整体应用型

于立华(大连财经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于立华
(大连财经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素质建立有效的教学策略,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的教学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展开了讨论,旨在为相关教育教学人员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1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特征分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本特征建立相应的教学结构,并且优化教学策略,但是整体教学模式的建构都必须以课程本身为依托,建立对应教学目标的教学计划,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分析高校经济法课程的实际特征,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在实际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懂经济、懂管理,并且对整体经济法律有所了解的复合型人才,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且保证实际教学过程是完全贴合实际教学目标的。另外,教师要对经济法课程以及法学内的经济项目进行课程的联系和知识的互动,建立经济行为的知识网络,保证知识点之间的有效连接,并且对整体教学内容的衔接性进行及时的教学纠偏,从而保证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有效的学习互动。法学内的经济行为教学和实际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之间还是有其自身特点的,教师要集中研究其教学实质,并且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1.1专业设置广泛

在教学内容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建立有效的教学行为,教师要保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教学关注,主要是由于实际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专业内容的设置比较广泛。经济法教学在本科教学中,会涉及很多的专业,其中包括会计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等都开设了经济法的实际课程,但是各个不同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并不同,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关注和重视,在建立有效的教学项目和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有效分析相应的教学实质。另外,教学项目中经济类人才培养目标也是比较广泛的,不仅涉及经济法中的相应理论,也对比较常见的法律类型进行了有效的讲解和实例分析,旨在更好的帮助学生对经济法建立系统化的认知,从而确保相应知识的内化能力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实际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经济法的讲解和剖析,其理论深度的要求并不深,但是较之法学专业中的经济法项目存在很大的不同。

1.2教学目标独立

教学目标是指导整体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走向的基本,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握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建立有效的教学行为,并且针对教学目标建立具有实效性的评价和考核体系,从而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建立贴合于市场和社会发展的教学目标,从而保证整体教学结构和教学项目符合实际需求,集中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保证经济、管理工作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且集中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多元化的应用型人才。

2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困境分析

2.1学生的课程认知结构缺失

任何教学课程的建立都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没有建立足够的认知,相应的重视度也不够,就导致学生不能建立有效的教学项目,在分析这些问题的时候,高校教学人员要从多方面进行了解和剖析。一方面,从客观层面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缺失,主要是由于学生的自身条件。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对于经济法没有建立相应的概念,了解的也只是高中政治中简单的经济类词汇和事件,没有对法学建立基本的理论概念,相应的理学背景也比较缺失,就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能对相应的知识建立有效的知识网络,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长此以往下去,学生就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对于基本的教学认知也就逐渐丧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入了学习的恶性循环,本身没有学习基础,就导致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非常困难,

2.2教师的教学内容专业缺失

在课程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建立有效的教学行为,就要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能被有效的调动,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行为。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同经济法的是从不同侧面分析经济法的各个项目,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的项目就有所缺失。例如,在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集中针对市场规划以及市场项目分析上,主要是利用经济法更好的规范市场行为,并且对经济法中相应的约束条款和项目进行有效的分类和汇总,另外,教师还要针对经济交易行为中合同的签订过程进行教学指导,甚至会涉及合同法和广告法等项目,若是教师没有建立有效的知识迁移机制,就会导致学生的整体知识框架建立的特别模糊,整体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在实际教学项目中,教师要依据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建立对应的教学项目,但是教师却忽略了学生对于经济法的不同需求,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欲望得不到满足,只是一味的接受教师的讲授,也会导致整体学习效果的下降。

2.3教师的教学方法缺失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在教学项目中只是依据课本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对相应的实践知识进行有效的践行,就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只是片面的了解经济法中的理论知识,却缺少相应的实践能力。另外,在传统的教学课堂内,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没有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甚至会发生满堂灌的问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就会导致整体学习行为出现偏差。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进,在实际教学课堂内虽然已经开始运用实例分析法以及实践教学法,但是整体项目的实效性却不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只是流于表面。学生对相应的经济知识还是停留在知识框架上,就导致整体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的降低,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激发自身的自主学习机制,没有良性互动的课堂,导致整体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缺乏实际意义。

3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的优化路径分析

3.1优化引导方式,促进学生建立自主学习行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对应的教学模式,保证相应的教学内容能促进学生对整体知识结构有更好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最优化的教学引导方式,进一步促进教师和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互动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行为。教师要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进行有效的指导,保证学生在了解相应知识体系和法律知识的同时,对相应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具备实际解决经济分析行为的能力。教师在实际课堂中要想实现以上目标,不仅需要建立有效的知识教授机制,也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平时对学习理论和实际学习方式进行反复练习和思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真正实现自我能力的优化。

第一,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保证课程讲解和学生练习的并重式发展。教师要将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自主学习小组,促进学生在实际交流过程中积极的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在相应的知识理念中建构进一步的内化模型,教师要保证利用相应的教学措施促进学生积极的投入学习环境中,建立高效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化框架。第二,教师要将实践课程融合在理论知识内,促进学生在实际练习中能对自身的学习行为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教师要促进学生积极的运行相应的学习框架,保证整体学习行为能得到有效的分析和落实。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要对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集中的汇总,教师要集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将知识框架的建立和知识实践项目作为整体教学项目的重点,在提升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构建更加优化的学习框架,促进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第三,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对应难度的实践教学,并且教师要积极的利用差异教学措施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真正建立贴合于学生的实践教学措施,保证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优化。

3.2优化融合措施,促进教师教学设置合理化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材,促进整体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优化建立,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建立对应的教学措施,集中考虑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专业特质,积极拓宽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框架的贴合模型。并且,教师要根据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基本情况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框架,集中确立相应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框架、教学措施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机制等。由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本身涉及的内容特别多,教师只有保证整体教学内容的丰富,才能建立教学设计和教学结构之间的紧密贴合,教师要利用相应的教学措施进行实用化知识的讲授和落实,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进一步优化。

3.3优化教学路径,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的措施和方法,教师要利用优化的教学措施促进学生和教师建立有效的教学互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保证学生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项目分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建立有效的学习问题,有效的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建立有效的思考模式,并且进一步扩充学生对整体知识的认知,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练习,促进学生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中进行自身能力的提升。教师要保证合理化的安排内容,形成递进式的阶梯化教学,保证每堂课的课堂容量都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且也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相应的思考时间,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得到有效的践行。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利用讨论法对相应的经济学观点进行集中的分析和讨论,从而深化学生对于相应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有效地建立课程进度和课程内容之间的互动关系。

除此之外,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的运用有效的教学案例,促进学生将相应的教学内容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保证相应的专业特点能在实际案例中得到有效的运用。教师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资源的自主收集能力,鼓励学生建立相应的交流平台,在平台内进行案例的推送,并且引导学生对相应的内容建立有效的项目观点,通过讨论进一步内化相应的经济知识。教师要在平台内对学生的观点给予必要的专业化指导,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有效的互动关系,真正提升师生之间的交流效果。

4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进一步优化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辉.“经济法律通论”课程建设新思维[C]//教育部高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2013年年会暨“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论坛论文集,2013:106-112.

[2]田艳敏.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法律事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浅探[J].教育与职业,2013,30(9):141-143.

[3]梁静.民办高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问题探析——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26(5):93-94.

[4]伍小美.高职“经济法”课程“2-3-4”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7):137-138.

[5]杨海涛.高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析[J].钦州学院学报,2014,29(1):38-42.

[6]李皎,李宏,朱媛媛,等.高等农业院校《经济法》课程实习实践教学改革初探——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 [J].消费导刊,2016,35(4):372-373.

[7]孙琳.应用型人才培养之独立学院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浅探[J].时代教育,2015,24(3):211.

[8]左剑君,王海焦.论经济法课程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经济师,2014,23(2):227-228.

[9]喻靖文.浅论《经济法》课程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30(19):14-15.

[10]杨月锋,李正红,徐学荣,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课堂案例教学效果评价——以经济法课程为例 [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16 (3):61-65.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7.131

G642

A

1673-0194(2016)17-0227-03

2016-07-26逐渐兴趣丧失,由于兴趣丧失就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学习,整体教学结构不能得到有效的践行,直接影响了整体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从主观认知方面分析,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本身对经济法就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欲望,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是将经济法作为需要考试的一门科目,没有对经济法的内容建立主动学习意识,就会导致整体教学结构出现问题。缺少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就会导致学生整体知识学习效率下降,甚至会发生应付考试的现象。

猜你喜欢
经济法整体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论经济法的宪法性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公安高等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