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引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国防动员建设新征程

2017-01-01 05:20
国防 2017年11期
关键词:动员国防建设

周 利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的战略部署,这是党的领袖、军队统帅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为国防动员建设发展明晰的历史定位,也是赋予国动人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引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国防动员建设新征程。

一、以强军兴军为目标,重塑国防动员领导管理体系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习主席亲自决策、亲自指挥,在战略层面成立军委国防动员部,优化了国防动员工作的领导、指导、管理和监督运行流程,这既是构建新型国防动员体系的一大创举,也是国防动员领导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创新。行百里者半九十,国防动员领导管理体制改革只是体系重塑的第一步,新时代国防动员组织形态的完善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实行国防动员决策体系一元化。《宪法》和《国防法》规定,我国国防动员决策体系包括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家主席组成的最高决策机构、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组成的最高领导机构。依据党管武装、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原则和国防动员工作国家性、总体性、战略性的要求,可在中央层面设立国防动员决策、领导的一元化机构,由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依据全国人大授权,依法行使最高决策权和最高领导权,军委国防动员部作为业务机关,履行辅助决策职能。

推动国防动员协调体系实体化。目前,我国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被定位为议事协调机构,承担议事协调职能,但实际还履行执行机构职能,因而其职权超出国家机关组织法对议事协调机构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易出现越权逾法行为。下一步可结合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设立,将现有各类国防动员成员单位整合其中,设立国防动员机构,赋予其国防动员执行职能,从根本上解决依法行权的问题。

实现国防动员执行体系一体化。国防动员执行体系,是指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及其专业办公室(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人民武装动员办、人民防空办、经济动员办、国防教育办、交通战备办,以及差异化设立的信息动员办、科技动员办、政治动员办、装备动员办等)构成的“块”状、“条”状体系。按照“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的意见,可将各专业办公室整合为“国防动员委员会办公室”,作为省市县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常设机构,实行军地合署一体办公。依据地域产业差别,增设新兴战略领域相关专业动员部门,将信息支援、电磁频谱、气象水文、测绘导航等新质后备力量动员纳入一体管理。

二、以智慧国防为引领,创新国防动员计划预案体系

国防动员是实现国防潜力向国防实力转化的桥梁和纽带,国防动员计划和预案是国防动员准备与实施的具体举措。随着产业信息化、经济网络化、物资储备智能化,传统粗放式动员已成为制约动员资源集聚和供需精准对接的“瓶颈”。我们要借助构建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东风,推动国防动员智慧化升级转型,实现动员模式向智慧化、精确化转变。

抓好国防动员一体化组织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国防动员一体化组织指挥信息系统,是“智慧国防”的核心承载平台。要充分借鉴一体化作战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路和成熟经验,利用地方成熟的技术和设备,研发装备国防动员一体化组织指挥信息系统,打通军委国防动员部、各战区、各省市县之间的纵向链路,连通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国民经济、国防教育、信息科技等专业动员部门之间的横向链路,真正构建起军地互联、要素集成、智能运行的智慧平台,实现国防动员信息要素最优化整合共享,形成同心同向同力的“动员高铁”。

推动国防动员触角向动员对象末端延伸。发挥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化优势,运用“互联网+”技术设备,向社会生活的各个群体、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前伸动员感知触角,与政务信息网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无缝对接,实现对动员对象的智慧感知、智能整合、精细管理、精确调控,为国防动员潜力精准调查统计和计划预案调整提供大数据支撑。

实现国防动员计划预案的自适应调整。借鉴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建设思路,利用军地技术优势,研发基于动员能力指标、潜在动员能力、动员资源需求等多元化的动员组织指挥辅助决策系统。同时,转变现行按行政区划固定式对接调度动员资源和属地化编兵等模式,依据国防动员潜力数据的动态变化、动员能力指标调整和动员资源的实际需求等,遵循就近就便、随机整合、模块抽组、实时高效的原则,借助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国防动员计划和预案的实时化、智能化、精准化的自适应调整。

三、以法治中国为契机,完善国防动员法规保障体系

国防动员法规,是一定时期党和国家意志在国防动员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国防动员活动顺利实施的依据和遵循。我国先后颁布施行了《国防动员法》《国防交通法》《民兵战备工作规定》等法规,各地也制定了配套的细则和办法,初步构建了国防动员法规保障体系。党的十九大决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借此契机,应加速完善国防动员领域的法律法规,真正实现由行政命令式动员向依法动员的根本性转变。

抓紧修订国防动员基本法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在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战略指导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经历历史性的调整改革,新的领导管理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确立,新的编制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了革命性重塑,使得现行的《国防动员法》《国防法》乃至《宪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已与之不相适应,需要抓紧修订,以期反映新时代国防动员建设的特点规律,更好地为国防动员建设提供服务保障和法律支撑。

加快制定新兴战略领域动员法规。以我军战略支援部队组建为标志,一些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质作战力量建设正从分散独立走向集中联合、从自我封闭走向统一规范,其战略地位和作用也日渐凸显,与之相应的后备力量建设也将提到历史高位。而现行国防动员法规体系中,对新质作战力量动员只是零散涉及,没有专项法律法规。因此,应加快制定新兴战略领域相关动员法规,为新质作战力量依法动员提供依据和保证。

推动地方性法规的补充配套。在修订《宪法》《国防法》《国防动员法》等现行法规和制定新兴战略领域动员法规的同时,为确保国防动员工作依法有序开展,要积极推动地方性动员法规的制定,为《国防动员法》等未明确领域的动员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对于现行尚适用的法律法规,也要推动各地配套完善实施细则或办法,使现行法律法规更加具体化,为组织实施国防动员活动提供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真正将国防动员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融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之中。

四、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不断发展国防动员理论体系

习主席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军事理论作为国防和军队“四个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创新发展,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发挥基础性、牵引性、指导性作用。作为军事理论的组成部分,不断发展和完善国防动员理论体系,是进一步深化国防动员工作,提高国防动员能力的重要保障。

立足时代背景,不断完善国防动员基础理论。时代是思想之母。在新时代背景下,国防动员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以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核心,建设模式加快转型;国防动员领域的重构,新兴战略领域的动员已经拓展了国防动员的类型;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使得国防动员的制约因素也在发生着改变,等等。这些新情况新特点都对国防动员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立足时代背景、跟上时代步伐,不断推动国防动员基础理论研究创新发展。

着眼领域重构,积极拓展国防动员应用理论。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没有止境,理论的创新发展也没有止境。随着战争形态的演进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新兴战略领域的新质作战力量不断涌现,其后备支援力量建设亦已成为国防动员的主要任务,与之相适应的国防动员应用理论拓展也成为必然。

本着以史为鉴,持续深化国防动员发展史及学术史研究。国防动员发展史及学术史,主要是在总结以往国防动员经验和研究现代国防动员特点的基础上,揭示国防动员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规律,探讨打赢未来战争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或应对其他安全威胁的国防动员需求及发展趋势,为规划和做实未来国防动员准备提供理论先导。当前,研究成果主要有《毛泽东战争动员思想概论》《战争动员发展史》《人民武装动员史》等,但这些学术成果还不够系统、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梳理总结,切实为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发展提供借鉴参考和学术支持。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杜海强.国防动员学教程[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3.

[3]张军胜、刘国顺. 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国防动员体系.国防教育[J].2016(3):26~28

[4]武天敏等.谱写国防动员建设新篇章[N].解放军报,2017-10-08(1).

猜你喜欢
动员国防建设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