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金改“下一站”

2017-01-03 23:47张翠翠
齐鲁周刊 2016年45期
关键词:金改中央商务区金融业

张翠翠

《山东省金融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于近日印发实施。12月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金融办、山东银监局、山东证监局、山东保监局负责同志解读《山东省金融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提出,到2020年末,山东实现金融业增加值5400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达到6%左右。此外,纲要计划实现金融组织体系更加多元、金融市场体系更趋完善等8个发展目标。并将济南、青岛、烟台为金融改革的重点发力城市。

2013年,“山东金改22条”开启了山东金融改革的大幕。而三年过去了,金改的成绩如何?新的《山东省金融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又将引领山东金融业走向何“港湾”?毕竟,落后的金融业不仅无法支撑实体经济的增长,也不利于财富的积累与增值。“金改”在山东,势必要延续。

济南:一座城市的金融中心样本

2013年“山东金改22条”拉开了山东金融改革大幕。作为省会城市的济南,当仁不让的冲在了前面。

“每一个市都要有一个懂金融的市长”,这是郭树清省长在山东金改中特别声明的。2015年,王文涛出任济南市市委书记,不得不说恰好符合了济南市发展金融业的形势所需。

在上海工作多年的王文涛对金融布局颇有经验,他主政黄浦区期间,就曾借力上海市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机遇,重塑“远东华尔街”,积极推进黄浦金融集聚带建设。而在王文涛出任济南市市委书记后,经调研,一座占地约3.2平方公里的济南市中央商务区落户在奥体文博片区。它地处经十路城市发展主轴,济南东部新城核心区域,北至工业南路、南至经十路、西至华阳路、东至奥体西路,如此好的地域优势,不言而喻,将会成为济南的新地标。

而这样的地域优势,更多的是对金融中心的集聚起到了强大的召唤作用。目前,济南中央商务区已先后引进山东省建行、国开行、农商行等65家金融服务机构入驻。他们的到来,正在充实着济南市中央商务区CBD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内核,也源源不断的吸引着更多金融业态的到来。

据悉,中央商务区首个启动项目——绿地山东国际金融中心(IFC)将于12月底前开工,2021年内竣工并投入使用。项目预计总投资额约300亿元,建设及运营期间产生税收约60亿元,420米超高层将成为山东省第一高楼。其业态主要为新天地商业街、甲级办公及高端住宅,将重点引入总部经济和金融、类金融等产业,为济南打造金融中心提供高端的办公场所。

在济南市市中区,“山东新金融中心”也在遥遥呼应着中央商务区CBD。其是一座山东新金融产业园,占地面积54亩,规划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定位是区域股权投资机构集聚区,全方位、多层次区域投融资服务平台。截至目前,中粮期货、中信逸百年资本、上海复星集团、上海天地资本、广发合信产资、深圳创新投资集团等国内知名机构陆续入驻,产业园已集聚70余家股权投资机构,管理基金规模超过600亿元。有数据称,到2018年底,产业园将引进培育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及其他新兴金融机构100家,投融资交易额达到300亿元,实现税收1.5亿元。

从城市规划到产业群的集聚,济南都在交出自己的“金改答卷”。而数据或许更能说明一座省会城市的金改步伐。2012年至2015年,济南市金融业增加值由411.3亿元增加到641.86亿元,增长56.1%,年均增长16%,总量和占比都排全省首位。去年,济南金融业占GDP的比重已达到10.5%,金融业俨然已成为济南的支柱产业。目前,金融业在全市税收占比达到了13.8%,也就是说金融业对济南的“钱袋子”贡献良多,增加值和税收都稳居城市首位。其中,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存贷款余额占全省的比重接近1/5,拥有银行机构45家,证券公司27家,保险公司84家,上市公司达到了32家,特别是新三板的企业有104家。

山东金改这三年

2013年,山东省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金融改革的蓝图,也就是所谓的“金改22条”。

当时很多地方官员称跟不上“郭省长的思维”,其实他们都在困惑,山东到底为什么要金改?

一直以来,山东省各地市都沉浸在“经济总量和工业产值在全国名列前茅”的优越感中,殊不知金融业位列全国20多名,金融业的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例只有4%,远低于广东、上海、北京等地的6%;金融从业人员占全省从业人员的2%,而江浙等省份已经达到10%。特别是,当金融成为现代经济的神经中枢,落后的金融业不仅无法支撑实体经济的增长,也不利于财富的积累与增值。纵观整个山东省,上市公司不少,但本地的金融上市公司依然处于空白之中,这与山东的经济地位严重不相称。

由此,山东金改迫在眉睫,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关系着山东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金改三年过去了,成绩如何?今年8月1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金融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李永健等有关负责人介绍山东地方金融改革创新与强化实体经济金融服务的情况。李永健称,自金改以来,金融业作为山东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日益明显;地方金融活力明显增强,普惠金融发展、民间金融引导、金融集聚区建设、地方金融立法等工作蓬勃开展,不少走在全国前列。山东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推行大病保险,覆盖近6700万居民;山东成为全国唯一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省份;山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并首开省级地方金融监管立法的先河;青岛成为全国唯一的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

金改三年,山东至少实现十个“全国第一”。

从数据统计来看,山东省金融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936.11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3130.6亿元,增长61.7%。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金融业实现地方税收占全部地方税收比重达到10.7%,山东省金融办副主任初明锋表示,这意味着,金融业已发展成为山东经济的支柱产业。

而山东省“金改22条”的具体要求则是,到2017年,山东省金融业增加值要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5.5%以上,这已基本完成“金改22条”的目标。

据山东2016年上半年金融数据显示,山东省股票、债券直接融资达到2681.2亿元,同比增长57%,全省上市公司达到259家,比2012年末增加1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从零发展到461家;齐鲁银行成为全国首家获批在“新三板”发行优先股的商业银行;实现保费收入1386.8亿元,同比增长40.69%。村镇银行达到128家,居全国首位。

此外,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金融系主任余万林对此表示,小额贷款、融资担保、民间融资、交易市场、私募股权等新兴金融业态兴起,也是山东金改三年成果的一大特色。他介绍,在山东金改政策力推下,济南、青岛、潍坊等地的社会资本、交易平台尤为活跃,如潍坊实施资本市场开拓计划,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等。

种种事实证明,山东金改这3年成功了,其所取得的成果,证明了郭树清当时将金融确定为山东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是正确的选择。

谁将是山东最“金融”的城市?

山东金改仍需深化。就在12月6日,山东发布《山东省金融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到2020年,山东将打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全省实现金融业增加值5400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达到6%左右。

也就是说,在追随金改22条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金改要求。

据山东省金融办副主任初明锋介绍,在十三五时期,山东将优化调整区域金融发展布局。在规划中,青岛、济南与烟台,未来4年将起到全省金融发展的“脊梁”作用。三个城市的发展定位各有各的特点,青岛与济南定位为核心发展城市,以“双核”驱动全省的金融发展,而烟台定位为“构建一极”(即着力构建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目标将烟台打造成为全省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

也就是说,这样“两主一辅”的强力配置,4年后,山东金融业发展将由这3个城市引领。初明锋进一步详细说明,推动济南市大力发展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等,加快推进中央商务区等核心区建设,引导带动省会城市圈金融一体化发展。推动青岛市围绕人才、信用、法制、资讯、社会服务等营造领先环境,促进财富管理资源集聚,打造全国领先、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金融综合改革示范区。

作为山东新“金融城市”,烟台的定位或许最符合当前国内的金融业节奏。定位于“全省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带动的是新型金融业态的发展。

目前,烟台在金融创新领域的突破已初见效果,华海财险开业运营,成为全国首家具有海洋特色的综合性财产保险公司,恒丰银行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中州期货实现全牌照经营。协调争取国内首家省级海洋产权交易平台(烟台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和浦发银行总部级离岸金融创新中心落户烟台。

或许,随着山东金改的全面实施,金融或许会改变烟台,激发出辐射新型金融业态的“能量”。

猜你喜欢
金改中央商务区金融业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基于国内外发展经验的中央商务区构建方式探讨
PYRAMID PAINS
山东金改三年成绩单
BIM技术在长春中央商务区站项目策划中的应用
数字看沿边金改:日新月异
金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