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中的语文学习观

2017-01-03 16:41王海东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美的活动语文

王海东

【摘 要】 有效教学中的语文学习观是“学”的课堂,是“学”的自主,是“学”的合作,是“学”的探究,是“学”的发展,是“学”的创新。在以“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视野下,课型走向多元化,不同课型中根据学习需要,都有可能进行自主、合作、展示、探究学习。

【关 键 词】 学习观;语文;教学

在以“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视野下,课型走向多元化,不同课型中根据学习需要,都有可能进行自主、合作、展示、探究学习。本文重点就有效教学中的语文学习观谈一点浅见。

一、转变学习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即使是现在一再强调更新教学观念,也只是将过去教师的“满堂灌”变为教师的“满堂问”“满堂练”“满堂吼”。有效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师要改变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依赖性的状态,使学习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生成、发展、提炼式的过程,成为人发自内在精神的解放运动。因此,教师要做课堂教学的一个成功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地引发学生思想碰撞,把学生推到一个又一个思维的波峰浪尖。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从而使学生成为“跳起来摘桃子”的人,而不是“桃筐里拿桃子”的人。

二、师生转变思维

在“教”的课堂视野中,教师形成了一种固化了的课堂学习思维,即“师讲生听”思维,讲求师道尊严,秩序井然。在以“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中,师生要在以下四方面进行思维转型。

1. 由过去等待学习转向提前学习。传统教学中,由于师生的不对等,教师备课,学生听课,造成了师讲生听的现象,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学生累得两眼打颤,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莫名其妙”的现象。有效教学提倡学生提前学习,提前思考,师生处于同一平台,这就有了平等对话的可能,就有了思想碰撞的舞台。在“学”的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提供先进的学习方法,培养善于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学生要提前学习,积极预习,海量阅读,走入文本。

2. 由过去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在“教”的课堂中,老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教师是主动地讲授,学生是被动地接受,听讲+记笔记+做作业=好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师是灌输,学生是容器,知识陈旧,没有创新。在“学”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不要依赖教师,“我的课堂我做主”,有效学习。

3. 由过去静态学习转向动态学习。在“教”的课堂中,教师喜欢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喜欢安全静静地听,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45分钟的静坐是多么的辛苦,更何况还要听不想听不愿听的内容。在“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倡导动态学习,鼓励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学生要站坐自如,行走自如,思维自如,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4. 由个体接受学习转向合作发现学习。在“教”的课堂中,教师是集体传授,学生是单打独斗,缺少合作团队意识。在“学”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合作发现学习,形成学习的共同体,成长的共荣圈;学生要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团队,达到合作发现学习。

三、学生走向“活动”

有效教学强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要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是活动的主演。如教学《两小儿辩日》一课时,教师在小组内让每位学生明确任务,讨论交流,深刻领会文章不同人物的思想后,纷纷要求扮演“孔子”“一小儿”“另一小儿”“穿越时空的现代少年”,可每组选出一组优胜者参赛,使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而且观者能根据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评价,课堂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作相机引导,这样学生的朗读、表演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也正符合新课程的追求:“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和组织活动,自己去评价活动效果,活动会使课堂充满磁性。”但我们应注意:“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课文内容不断创造的过程,要源于教材,立足教材,活动的安排要从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出发,即针对课文的特点、教学的重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

四、学生走向“生活”

有效教学认为:“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相结合。”语文学习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中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范例,而是案例)。应使课堂融入家庭,融入社会大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向生活延伸,以课堂教学为主体,把课外生活向课内引进。学生明白道理以后,要在生活实践中加以运用,应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情境或开展一些活动。如组织踏青活动,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大自然,开展“歌颂祖国诗歌朗诵”“描绘祖国山川的成语竞赛”“利用大自然资源举行制作、收集标本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不仅领略到家乡的山水风光,而且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更多地获得知识以外的东西,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五、学生走向“感悟”

语文教学要用“心”思考,用文字去体验情感,去联系生活经验,融会贯通,自悟自得,提高悟性,有悟性才有灵活。

(1)学生悟“文”。鼓励学生议论,多元化理解、个性化语言发表意见。如学习了《孔孟》,让学生重读《孟子》中的《寡人之于国也》,然后说出自己的理解。有的同学认为,从“王好战”一句可以想见当时战争的频仍;有的同学说,孟子给梁惠王提出的方案,是发展生产,注意民生;有的学生说,从“好战”与“野有饿殍”可以看出战争对生产的破坏,战乱对民生的危害;有的同学说,感受到了孟子慈悲的胸怀,为民请命的激切……这样,学生不但对语言文字产生悟性,而且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

(2)学生悟“法”。推敲用词的准确,改变句式体会遣词造句的灵活性,调整句子之间的联系体会连句成段的多样性。如《鸟的天堂》一文中“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作者为什么要用“卧”字?先让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词来替换“卧”,有的学生用“趴”“躺”“睡”。从讨论中他们体会作者选择“卧”的恰到好处,加深对榕树“大”特点的理解。又如“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通过改变句式(反问句),抓住“的确”“啊”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感。又如《荷塘月色》中,以“田田”形容荷叶的密度,用“层层”刻画它的深度,用“曲曲折折”表示荷塘的广度,用“蓊蓊郁郁”极写树木的繁茂,却产生了鲜明的实现效应,同时,读起来又节奏明朗,韵律协调,有音乐美的感受,从而感悟叠词的妙用。

(3)学生悟“情”。让学生感悟语文内容中的自然美、人文景观美、社会生活美、人物形象美,以及语文形式的词意美、意境美、整体美。如《荷塘月色》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阅读时要求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扬民主,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结合教材这一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段落谈感悟,抓句子谈感悟,抓品读促感悟,读着这篇散文,一幅清新、美丽的景象立即映现眼前: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像朦胧的幻梦,像缥缈的歌声,那里有画,有诗,有情,有深邃的意境,可以感悟到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中的语文学习观是“学”的课堂,是“学”的自主,是“学”的合作,是“学”的探究,是“学”的发展,是“学”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韩立福. 韩立福:有效教学法[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施良方,崔允漷.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 程红兵. “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4).

猜你喜欢
美的活动语文
“活动随手拍”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我的语文书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