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博兴断裂带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2017-01-03 02:19张迪许红涛刘德强张瑾赵亚娟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5期

张迪+许红涛+刘德强+张瑾+赵亚娟

摘要:针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博兴断裂带的地质特点,以层序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以博兴断裂带已发现的油气藏的解剖为基础,通过构造研究总结了研究区的断层封堵模式;通过层序地层分析,分为新生界第四系平原组,新近系明化镇组、馆陶组,古近系东营组、沙一段、沙二段、沙三上、沙三中、沙三下、沙四上纯上亚段、沙四上纯下亚段、沙四下、孔店组、上古生界二叠系上石盒子组万山段、下石盒子组、石炭系太原组、本溪组及下古生界八陡组地层。沙三段.沙四纯上亚段为本区主要油源。

关键词: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1.地质概况

1.1地理位置位于山东省高青县高城镇前孙村南偏东距离约300m,樊126井井口方位234°距离1524m。构造位置为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博兴断裂带上升盘樊54块较高部位。测线位置为东营凹陷西部三维:SN1601/EW 713测线交点。本井是一口预探井,设计井深3710.00m,设计完钻层位为奥陶系。钻探目的层:沙四段、孔店组、奥陶系。钻探目的是了解博兴断裂带中部第三系及古生界含油气情况。完钻原则:进下古生界200m,井底50m无油气显示完钻。该井完钻井深:343220m。

1.2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博兴断裂带地质概况博兴断裂带区域上与北部的正理庄油田、大芦湖油田和博兴油田带相接:南为鲁西隆起,该区整体上新生界地层超覆在中、古生界基底之上,上覆地层向北倾斜。在新生代时期该区由于其靠近鲁西隆起,碎屑物质来源丰富,新生界地层广泛沉积了砂砾岩储层,其中沙四段滨浅湖相滩坝砂体是本区最有利的储层之一。该区沙三、沙四段地层烃源岩发育,生成的油气通过储层、断层及不整合面运移至此,为本区的主要油源。

1.3构造样式及低序级断层博兴洼陷是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西部的一个次级洼陷,西以高青断裂为界与青城凸起相接,东以纯化构造带与东营东部洼陷相隔,南邻鲁西隆起,北与东营中央隆起带西南端相接,地层产状总体上是北低南高。博兴断阶带是在前古近系古地形控制的斜坡背景上同生断层切割形成的,呈北东东向延伸,由北向南依次抬高的断块组成的断阶带,具有“先斜后断”的发育历史。主断层博兴断层是一条北东走向、继承性发育的正断层,博兴断阶带北临油源丰富的博兴洼陷,是油气聚集的有所。

2.层序地层

根据地质录井、地球物理测井、地震资料和岩性坚定结果,结合区域地质及邻井资料综合分析,该断裂带有新生界第四系平原组,新近系明化镇组、馆陶组,古近系东营组、沙一段、沙二段、沙三上、沙三中、沙三下、沙四上纯上亚段、沙四上纯下亚段、沙四下、孔店组、上古生界二叠系上石盒子组万山段、下石盒子组、石炭系太原组、本溪组及下古生界八陡组地层。3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3.1油源条件沙三段、沙四纯上亚段发育巨厚的暗色泥岩、油泥岩、油页岩,厚度大,埋藏深,均在生烃门限2200m以下,成熟度高,有机质丰富,具有较好的生烃能力。洼陷内生成的油气,通过断层、储层及不整合面,可运移至本区,为本区的主要油源。

3.2

储盖组合根据实钻资料结合邻井及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本断裂带地层自上而下共钻遇八套储、盖组合。1)沙三下、纯上亚段的泥岩作盖层,纯上亚段的砂岩作储层,组成的储、盖组合。2)纯上亚段的泥岩作盖层,纯下亚段的砂岩作储层,其间的泥岩作隔层,组成的储盖组合。3)沙四下的砂岩作储层,其间的泥岩作隔层和盖层,组成的储盖组合。4)孔店组下部的泥质岩类作盖层,其间砂岩夹层及万山段砂岩做储层的储盖组合。5)下石盒子泥岩做盖层,内部砂岩做储层形成的储盖组合。6)太原组砂岩、玢岩做储层,内部泥岩做盖层的储盖组合。7)本溪组砂岩做储层,内部泥岩做盖层的储盖组合。8)八陡组灰岩做储层,本溪组底部泥岩及八陡组内部致密灰岩做盖层的储盖组合。其中第2、4、8套为储盖条件较好,次为第5、6、7套储盖组合:1、3套储盖组合较差。

3.3沙四段未成藏原因分析沙四段地层南高北低,西低东高,本井处于上升盘较低部位,位于高部位,因此综合分析认为储层物性差是本断裂带沙四段未成藏的主要原因。

3.4孔店组未成藏原因分析本断裂带孔店组上部储层物性差,而中下部砂岩储层物性较好,为中等储层,砂岩储层不发育,以至未见油气显示。

3.5上古生界未成藏原因分析本断裂带上古生界地层侧向上通过断层与孔店组红色地层对接,而上古生界暗色泥岩生烃能力有限,缺乏有效的油源条件是上古生界潜山未成藏的主要原因。

3.6下古生界八陡组未成形油藏原因分析同上古生界地层类似,断裂带下古生界地层侧向上通过断层与“孔店组和上古生界”地层对接,而孔店组无生烃能力,上古生界生烃能力也有限,缺乏有效的油源条件是下古生界潜山未成藏的主要原因。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通过研究证实,本断裂带缺失中生界、上古生界奎山段及万山段上部地层,并断缺山西和部分太原组地层,底地层为奥陶系地层。2)实钻地层与设计差别较大,上古生界底界实钻与地震剖面量深误差为334.0m。分析该区的层速度变化大是导致地震预测各层位深度与实际深度存在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3)实钻证实,沙四段储层物性差是未成藏的主要原因:孔店组储层物性上差下好。综合分析认为断层侧向封堵差,且构造位置低导致其下部储层未成藏的主要原因:上、下古生界潜山未成油藏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油源条件所致。4)本断裂带下古生界形成的二氧化碳气藏为构造气藏,为无机幔源气成因。

4.2建议本断裂带在下古生界钻遇二氧化碳气藏,为本井区的一个重要勘探成果。建议下步继续对本区二氧化碳气藏成藏控制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取得更大勘探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