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快速缩小找矿靶区中的应用

2017-01-03 02:25赵博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5期

赵博

摘要:水系沉积物测量是现目前一种非常有效的地球化学找矿办法,随着我国科学的不断发展,这一项技术在我国已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将从水系沉积物测量在缩小找矿靶区的优势、水系沉积物的采集方法这两方面谈论有关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快速缩小找矿靶区中的实际应用问题。

关键词:水系沉积物:水系沉积物测量;缩小找矿靶区

前言

近年来,水系沉积物测量办法在中国的找矿工作中占领了重要地位。这是由于矿物质会渗入地下水当中,当地下水流入河流以后就会随着河流而运动,水系沉积物测量就恰好利用了这一特点;其次,由于液体具有便于采集和化验便捷等特征,于是就可通过对水的多个点进行水系沉积物测量,再依据测量数据和水域流向、速度等计算出矿物的分布情况,有效的缩小找矿靶区,为接下来的找矿工作提供更为可靠的详细数据。

1、利用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缩小找矿靶区的优势

水系沉积物是一些来自自然的元素经过矿化和它的原生晕经风化之后形成的土壤再经过更长一段时间的风化,最后化为尘土类的微小颗粒物质分散流入河流或地下水当中,而这些遗留的矿物质就成了水系沉积物。在其经历了两次分散之后,所包含的矿物元素会随着水流的运动扩大其分布面积,这样使分布的物质元素更均匀、样品的代表性更强大。这样在缩小找矿靶区的工作中,可以只对少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就可以测定整个地区范围内的矿物分布情况,还可以避免出现遗漏疏忽的问题。对于在标本测量中物质所表现出的异常矿物表现,可以明确的发现异常反应所带有的方向性并给出地形标志的明确指示数据,才能便于对所存在矿物分布做更进一步的检测。

对水系沉积物测量的时候,可以顺着水的流向进行采样,对于检测人员来说这样通行非常方便,劳动强度随之降低,对于样品的采集工作就更加简单、便于加工,这些都使得检测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基于此,水系沉积物测量法对于大面积范围快速缩小找矿靶区的工作中适用度更加广泛。通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它的确实是大面积测量、进行矿化初步勘探的找矿方法的首要选择。

2、水系沉积物的采集方法

水系沉积物测量时的采集对象一般为微小型沉积物,若没有在采样地点发现有此类沉积物,还可以采集采样点中其他的砂类颗粒物。在不同的采集样品中所含的金属量也会有所不同,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自然环境是处在不停变动的环境中,地质面貌会在一定时间之后发生位移,所以会在大致相同的采集点上发现一些不同种类的物质。因此,在遇到难以采集到同一测量物质的情况时,可以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统一的筛选,一般情况过筛的小孔数量为60个。通过这样的筛选之后,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因采样颗粒大小不一而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的问题,还可以在风沙严重的地区进行样品采集的过程中减少风沙对采样物质的干扰程度,提高测量的精准度。

3、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快速缩小找矿靶区中的实际应用

对水系沉积物在快速缩小找矿靶区中的实际采集样本工作之前必须确定采集密度,而采集密度就需要对采集地区和有关采集地区所获信息的大小紧密相关,这些计划都受制于采集的总体耗费时间和所需成本的双重制约。

在一个数百至数千公里左右的地区进行采集测量的时候,不需要对每个地方都做监测。如果需要采集的密度小,就每隔4平方公里设立一个采集点:如果采集的密度较小,就可以每隔5平方公里范围之类就设立一个采集点。对于不同国土面积的国家而言,这个也不是唯一的设点标准。例如,英国本土的地球化学填图计划为每2.5平方公里设立一个点:原联邦德国的是每3平方公里一个采集点。而对于像中国这样国土面积很大的国家,为确保采样工作不会过度消耗劳动力,工作持久使整个计划耗资过多会选择使用更低的密度,因此在全国性的计划中,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的密度为每平方公里设立一个点,并且要将4平方公里以内的采集样品进行整合并送交分析。

通过较多的水系沉积物实验测验结果看出,水系沉积物中有许多不同的物质形态,例如原生态矿物质、次生矿物、铁锰化合物的混合沉淀物(粘土)等等,在分析其中元素的含有量时,可以使用偏提取法测试样本在不同情况下的存在形态,对缩小找矿靶区有重要意义。

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普遍适用于地形切割较好、水系发育中等水平的低山区和丘陵区寻找铜、铅、锌、钨、锡、钼、铌、钽、铍、铀等金属矿床及金银等贵金属矿床。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利用对水系沉积物的测量中发现的数据差异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有效的缩小找矿靶区并快速开展找矿工作,这种方法显而易见是对重砂测量找矿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之后整合出来的全新的找矿方法。在找矿之前所使用的分析手段当然不止一种,但考虑到更容易获得实验测量数据的标本特性,水系沉积物测量分析缩小找矿靶区与其他测量方法相比更加先进、方便,还可以节省资金。因此,现在水系沉积物测量已成为世界各国区域化探测的常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