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面临的困难以及应对策略

2017-01-03 03:14祗思源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治理策略农村

祗思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的农村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实现小康目标及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羁绊。本文对目前农村环境问题及治理的现状进行简要概述,并论证了造成我国目前农村环境污染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应对策略,并对我国农村环保的未来前景充满了信心。

关键词:农村;环境问题现状;治理策略

前言:毫无疑问,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不仅农村面积及农村人口比例在全国占绝对优势,而且这样的比例在世界范围也是排名居前。我国改革开放最初的改革突破点也在农村,然后在各个领域逐渐展开直至今天。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我国农村三十多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民从束缚的土地和环境中走出,带动了全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由于自己所学环境专业使然,更关注农村在快速发展中存在和面临的环境问题,对于我国目前农村环境治理面临的困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对改变这些困难和现状也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了粗浅的应对策略,并分三部分进行论述。

一、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

1、生活废弃物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镇规模不断扩大,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的生活废弃物越来越多,而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农村,都没有专门开辟的废弃物堆放场谈不上对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多数农村甚至连统一的垃圾堆放点都没有,垃圾等废弃物随意沿路边、村边、河边堆放,不少农村都是旱厕,没有排水管路,更谈不上对污水的处理。夏天恶臭扑鼻、蚊蝇滋生,雨天污水横流,脏乱不堪,凤天尘土弥漫……毫不夸张的说,不少的农村村落都处在垃圾围城的危险境地,饮用水源遭到污染和破坏,农村人居环境日益恶化。

2、农业生产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我国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土地资源缺乏,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位居世界末尾。为了让有限的土地资源产出需要供给越来越多人口的粮食作物,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不可避免。我国农村的化肥利用率平均在30%-50%,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浪费,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随着害虫抗药性的不断增强,农民单位面积使用的化肥也在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大量的农药残留物留在了土壤、水体及作物之中,在引发生态环境危机的同时,也对人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危害。

3、乡镇企业和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改革开放带给农村的还有乡镇企业和各种养殖业的大发展,两者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乡镇企业多数存在布局混乱、产能消耗巨大、设备落后等问题,而且绝大多数的乡镇企业没有防污治污设施,工业废水、废气、废物肆意排放,不仅严重恶化了农村环境,也对全国的环境质量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农村养殖业正处在由分散的农户经营向规模化、企业化方向转型的阶段,在养殖业大力发展的同时,由此产生的畜禽粪便等生产污水、恶劣气味带给环境的又是一个巨大的污染源头。

二、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1、农业科技化水平低下。

同样是发展中国家,以色列和巴西的农业生产极为发达,农业科技水平高。而我国与之相比就相差甚远,归根结底的因素在于我国农业的科技化水平处在一个十分低下的状态,大量的科学信息和知识转化不到农业生产之中。大包干虽然在短时期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但其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不利于高科技因素的普及和推广。同时,我国对于农业科技的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明显处于较低的水平,农民获得科技知识的渠道也不够畅通快捷,农村科普基本处于无人管,无人问的状态。低科技化的农业生产必然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必然带给环境更多的污染来源,进而逐渐形成恶性循环。

2、农业人口的大量减少。

逐渐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的农民,必然面临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的需求,伴随住房、医疗、教育等与民生密切相关领域的全面产业化,薄薄的土地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家乡,离开了土地进入城市谋生打工,留在农村的多数是老幼病残,笔者家乡好多村子在平时基本看不到50岁之下的农民。大量接受过基本教育的农民却没有在土地上繁衍生息,留在农村的多数是老人,低龄且高知的从业人员屈指可数。农村农业人口不仅在很快减少而且明显存在智力结构失衡,素质较低的结构性矛盾,从业人员缺乏或者基本没有环保理念,很难适应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和环境治理的需求。

3、政府农村环保治理的体制限制及投入的不足。

近年来,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环境综合治理中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相对城市的环境治理,我国广大的农村环境治理明显滞后。农村在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农村基层政府为了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对环境保护和治理存在忽视。同时,农村环境治理涉及范围广,层级多,各级政府对农村环保治理投入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加之农村自身的环保体系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执法和治理网络,环保治理的微小结果也极容易出现回潮。

三、农村环境污染的应对策略

1、加大农村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农村环保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首先从农民的思想入手,从日常小事做起,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一切传媒手段进行环境保护方面意识的宣讲,而且还要重视农村中小学教育之中的环保教育,用身边的事例教育和培育农民摈弃落后的生活方式,走上绿色环保的农业发展模式,逐步营造绿色就是生产力,环保就是吸引力的浓厚氛围,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和绿色生产模式,提高环保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中的附加值,让农民实实在在看到环保带来的巨大潜力和实惠,为治理农村环保问题奠定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舆论氛围。

2、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污染,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要在全国建立土壤调查和污染防治示范,建立农产品的监管和安全检测体系,在制定农药和化肥使用的标准体系的同时,大力推广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同时,在巩固养殖业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污染物处理设备,鼓励进行养殖业和种植业的集约化经营,形成生态环保产业链条。大力扶持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摆脱旧日的粗放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生态观光旅游,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走可持续的循环发展道路。

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政府环保治理投入力度。

要不断重视和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向田间地头的转化,鼓励农民进行科学种田:要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的沟通,促进科技成果的直接转化:要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鼓励土地成片规模经营,改善农村人口比例,吸引在城市打工的年轻人回乡,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在家门口的致富,为农村持续发展储备好智力和人才资源。政府要切实加大对农村环保治理的投入力度,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整治农村环境,改善居民人居环境,并不断形成合力。

4、完善农村环保治理的政策法规。

我国颁布实施过有关农村环境和资源的法律法规,但并没有一套规范化、制度化的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碎片化和可操作性不强的薄弱点。农村环保治理应该以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主题紧密结合,加快农村环保立法力度,力争在短时期内形成比较规范的法律体系,同时严厉打击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在国家制度层面上确保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制化和制度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论:尽管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方面存在一系列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立法层面上进行优质的顶层设计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同时通过宣传教育、产业转型引导、污染防治三措并举,抓住抓好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这个良好契机,就一定能在短期内实现农村环境面貌和环境质量的改造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物质基础。

猜你喜欢
治理策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常规治理策略
网络失范言论的治理策略分析
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及治理策略分析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