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震群发生后的地震谣言特点分析

2017-01-03 04:31朱曲杰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李四光中国地震局谣言

朱曲杰

摘要:从2015年2月21日到3月14日,东海县桃林镇范围内,一个月之内发生5次有感地震,虽然震级不大,但引发市民极大的关注,对于地震破坏,人们意识到了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痛苦和难以弥补的创伤。为此,人们都急于想从中找到防范于未然的准确答案。这种心理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有人为了强化信息传播的力度和杀伤力,对原有的信息进行夸大或者过分渲染。无意中加大了人们的精神负担和恐惧心理,其后果将会造成社会的恐慌和动荡。

关键词:小震群;地震;特点分析

1.地震谣言的新特点

1.1东海桃林震后谣言的网络传播

目前,港城互联网的朋友圈中、贴吧、论坛中出现了一些关于连云港地震的消息,基本如这个格式“《地震警示,江苏一连云港》中国地震局预报:中国还将在未来两个月内发生7级以上随着撞击破裂大陆板块,逆转地球外壳,安徽、山东、江苏等地,鉴于3月3日临晨江苏连云港出现的蛤蟆大规模迁移,震动为7.3-8.0级,预测震点初步为灌云县,灌南地段,在根据地质学家的预言,向所有江苏及外围地市的朋友提议:以后一定要一段时间留心身边的几件事情1、家里的狗、猫和鸡鸭等家禽是否有狂叫、狂跳、暴躁、死命外跑等异常。2、水田、水井、河里中会不会突然翻腾冒泡。井水会不会突然变满、变色或者变干! 3、自己所在地的天空云彩,是否在早晨或者傍晚,出现条状、肋骨状、辐射状、鱼鳞状地震云。新中国初期,李四光预测中国60年内将有4次特大地震,预测地点分别是在唐山,台湾,四川,现在以上三个地方都应验了,还有一个地方没有发生,就是在江苏。”

1.2东海桃林震后谣言的科普宣传性

从各种网络谣言版本中看出,内容详实,有专家讲解,包含地震科普知识,还有权威机构发布,迷惑性强,更容易被传播,造成社会恐慌。通过分析,这次东海桃林震后谣言的特点集中在四个方面:(1)李四光预测四个地震带有大震,震了三个,还有一个没震。(2)中国地震局预报未来有地震。(3)地震云预示着要有地震。(4)发现地震宏观前兆,本地有小震多次发生要有地震。

2.地震谣言来源及辨别

2.1“李四光预测四大地震带”的真伪

关于“李四光预测四大地震带”的传言,笔者从CNKI①(①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查询了一部分地震预报专业的文章(回忆录、科普型的),李四光的理论及其本人,曾经多次成功预测过地震,但没有发现科学文献记载李四光具体预测了四大地震。经笔者分析发现,其来源无非源于黄相宁在2006年02期《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杂志上发表的“《李四光论地震地质与他的中长期地震预测》”中。

但是从世界范围说,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展的规律,我们的预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进行经验性预报。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准确的预报地震还做不到。

2.2“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报”谣言的辨别

我国对于地震预报的发布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二十九条:国家对地震预报意见实行统一发布制度。由国务院发布全国范围内的地震长期和中期预报意见。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预报意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总之,任何人单位都不得向社会散布和预报地震意见及其评审结果。可见中国地震局是无权发布地震预报的,从各类网络传播的地震消息中,我们发现地震谣言的特征都有:“预报”的地震震级很精确,发震时间、地点很具体;打着各类官方机构旗号:对后果过分渲染。另外专家的解释同样是地震谣言,不可信。

2.3地震云的前兆特征辨别

什么是地震云呢,首先提出”地震云”这个名字的不是地震学者,而是政治家

日本前福冈市市长键田中三郎,他曾经亲身经历过日本1956年的7级地震,并且在地震时亲眼看到天空中有一种非常奇特的云,以后只要有这种云出现,总有地震相应发生,所以他就把这种云称为”地震云”。

地震工作者们认为,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应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逸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处。1977年吕大炯、宋松等人开始用地震云来预测地震。1978年,吕大炯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地震云及其成因的探讨”及专著《震兆云霞》[学林出版社,1982],总结出了地震云的三种主要类型:一是走向垂直于震中方位的稻草绳状或条带状云:二是焦点位于震中的辐射状云:三是干涉条纹状云。

2.4地震宏观异常的辨别

地震宏观异常包括水异常以及生物异常,而许多自然界的奇异变化,不是都是地震前兆,所以在异常发现后,要注意区别与非震干扰因素。自然因素是产生非震的地下水异常其中因素之一:包括气候(气温、降水、蒸发、气压等)、土壤、水文、地质、生物等几个方面:人为因素:包括灌溉、开采、注水、排水等等,植物的异常因素是在非震中产生的,是气象异变和虫害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遭到的等。由于种种原因,辨认真假地震异常非轻而易举,对于整体异常尚可结合整体异常特征来综合判断,但对个别异常的判别则难度更大,在辨认异常历程中,个别真假异常难以区别,有个别征象真假难辨,找不到异常原因又缺乏必要的地震异常证据,异常属性难以确定。结论:导致公众对地震谣言的识别能力低下主要是因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匮乏以及不了解地震部门的工作,产生“恐震心理”,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人们对地震知识的缺乏以及缺少对地震宏观异常的产生发展和映震特征的了解。政府仅仅通过单一媒体对地震谣言进行简单的辟谣,效果将会非常有限。

猜你喜欢
李四光中国地震局谣言
科学家公益宣传
——李四光
科学家公益宣传
——李四光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李四光的求学之路
基于MAX11068的大功率锂电池管理系统
谣言
谣言大揭秘
致谢2013年审稿专家(按音序)
致谢2011年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