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2017-01-03 09:54陈娜
建筑建材装饰 2016年10期
关键词:因地制宜美丽乡村

陈娜

摘要:本文分析了贵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目前建设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状问题,结合新的政策、技术及科学的村镇体系规划,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和城乡空间差异化发展原则,提出贵州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建设规模、运行模式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因地制宜的推进美丽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基础设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更好更快的建设幸福美好的新农村。

关键词:美丽乡村:因地制宜:更好更快

前言

近年来,贵州省及各市州、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快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目前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在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方面与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1.现状

2013年贵州省行政区划为全省总面积17.61万平方千米,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3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1个特区)。党的十八大提出“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中央寄予贵州的殷切希望,也是现阶段贵州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更是历史赋予当代贵州人的光荣使命。

目前,截止2014年底。贵州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下:

污水方面:贵州省已累计建成投运城市污水处理厂106座,乡镇污水处理厂19座,建成污水管网5956公里,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96.2万立方米,另有已基本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59座,在建119座,实现了县级以上污水处理设施的全覆盖。

环卫方面:贵州省已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83个,日处理能力达1.2万吨,基本实现县级以上垃圾处理设施的全覆盖。

2.对策

2.1撤乡并镇,提升乡镇村规模

贵州省的乡镇村数量较大,且由于行政区划和地形地貌的原因造成基础设施不能有效的集中利用,故建议根据地形地貌及村镇的距离进行撤乡并镇,优化乡镇村结构,各乡镇编制科学的村镇体系规划,以指导乡镇村建设,形成一批特色乡镇。以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的经济发展,提升乡镇村规模,以便于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污水处理工程、垃圾处理工程及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减小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保证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达到新农村的建设标准。

2.2因地制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2.2.1污水方面

目前贵州省的污水处理设施只覆盖到乡镇区域及周边临近污水便于收集的村庄,离村村治理的程度还远之又远。贵州村庄房屋建设普遍存在低于临近路面的现象,使得道路管网污水收集率低:且村庄存在雨污合流问题,使得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浓度低;贵州的地形高低起伏,使得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管网铺设成本较高,建成后管理水平又低等问题造成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未能有效运行。

2.2.2环卫方面

目前贵州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产量占全垃圾的45%左右,但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基本是空白状态,极少部分得到有效治理。2014年11月18日,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顺利召开,掀起了全国性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高潮,贵州省也积极响应号召,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各项事宜。针对贵州农村垃圾现状,就农村垃圾的治理模式、收集设施设施、运行模式、管理体系、建设模式、运行模式等提出以下观点。

2.2.2.1治理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设施建设迫不容缓。由于村庄数量较多,情况繁杂,对村庄生活垃圾治理需根据实际情况分门别类的针对设置治理模式。

2.2.2.2收集设施的设置

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生活垃圾处理纳入城市收运系统,无需单独考虑收集设施:乡镇规划区的村庄生活垃圾收集后进入乡镇转运站,只需设置移动式垃圾收集箱(2-3m3)和配套的小型垃圾收运车:近城镇村庄垃圾收集需设置移动式收集箱(2-3m3)和配套的小型垃圾收运车,若考虑户定点、分类收集还需根据需要设置收集桶和分类池;远城镇村庄设置收集桶、收集车和简易处理设施。

2.2.2.3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管理体系

完善垃圾治理的管理体系,指定相应的管理机制,是落实垃圾有效收集和处理的重要保障措施。建立管理机构,落实责任主体。做到县指导、镇主管、村执行,环卫工人落实,村民配合。

2.2.2.4建设模式

根据资金来源渠道的不同,农村垃圾治理可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1)由政府投资建设,委托垃圾处理企业运行管理,政府向垃圾处理企业支付运行费用。其优点是可争取中央资金补助。减轻政府投资压力,项目运行后仅需支付垃圾处理企业运行费用。

(2)由垃圾处理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行管理,即BOT模式。其优点是由垃圾处理企业筹资建设,缓解政府一次性投资压力,建设周期较短。

(3)由政府和垃圾处理企业合资建设,委托垃圾处理企业运行管理。其优点是政府可争取中央资金补助,不足部分由垃圾处理企业投资,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投资压力,确保建设工期。

2.2.2.5运行模式

(1)加强农村垃圾治理的管理体系

完善垃圾治理的管理体系,指定相应的管理机制,是落实垃圾有效收集和处理的重要保障措施。建立管理机构,落实责任主体。做到县指导、镇主管、村执行,环卫工人落实,村民配合。层层责任考核,多方位监督,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加强村镇等基础政府对垃圾治理的管理力度,鼓励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同时探索收费体制,保证生活垃圾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但是均不能脱离各级政府的监督管理。

(2)严格组织实施

加强领导。省政府成立全省农村垃圾设治理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有关部门为成员,细化措施,密切配合。推动规划实施。同时,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及时开展评估、督查,针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提出解决办法,重大问题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落实责任,各级政府是所辖农村垃圾治理设施建设项目的责任主体,对项目建设和运营负总责。乡、镇、村政府是项目的实施主体。项目责任主体要切实做好项目实施的指导协调工作,项目实施主体要积极采取措施,落实资金和各项建设条件,确保项目按期建成投运,

强化监督。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从设计、选址、施工、安装、调试、验收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确保建设项目规划合理、选址适宜、施工严密、调试到位,加大项目建设监管力度。

(3)完善激励政策

加大资金投入。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落实责任主体,鼓励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入市场机制,多元投资,拓宽投融资渠道,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建设。各级财政要集中财力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垃圾治理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完善价格机制。实行垃圾治理的乡镇村,要逐步将垃圾治理费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鼓励、引导村民缴费。

(4)农村垃圾收费机制

我国农村垃圾治理刚刚起步,应逐步建立较简易低成本的收运模式,提高收运率,然后根据经济情况选择较先进的模式。

根据贵州省实际情况,垃圾处理试行“户集中、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为了有效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应探索相对应的收费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垃圾处理收费补充、村集体经济支持和公共财政投入相结合的多元资金筹措等模式,筹措垃圾集中处理资金,推动农村环境的改善。

积极探索新的收费方式,农村居民可以按户或按人数为单位计收,也可以采用“用水消费量折算系数法”计收,谷里按垃圾产生量计收垃圾处理费,对垃圾分类和未分类的进行分别收费,建立有效的农村垃圾统一收集网络机制。农村范围大,经济薄弱,要科学处理农村垃圾,彻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是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农村垃圾统一收集网络机制,以村为单位统一收集垃圾分类,充分利用垃圾资源,让垃圾变废为宝。

2.2.3供水方面

2013年末贵州省共统计108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219.53亿立方米,总供水量为92亿立方米,解决333-3农村人口及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全省供水量与用水量持平,另外36座在家中型水库进展顺利,新开工骨干水源工程25个。

建设美丽乡村,完成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首先必须解决安全饮水全覆盖问题。首先是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其次要建立科学的水质监测体系,最后是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资金投入。以上三点是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主要举措。

3.结论

综上所述,贵州省各乡镇村应结合实际情况,编制科学的村镇体系规划,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因地制宜的利用周边各项有利条件,以多元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模式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全面提升村庄面貌。

猜你喜欢
因地制宜美丽乡村
因地制宜 张弛有度
浅析旧建筑改造中的“绿色”
“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2016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
绿色建筑在美丽乡村中的运用
侯俊明教授运用肝胃同治法治疗乳痛症经验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立足乡村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