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汽车成为伙伴

2017-01-04 04:56
新潮电子 2016年12期
关键词:英特尔无人驾驶领域

无论是基础的汽车电子还是需要系统化工程的无人驾驶,IT科技企业正从各个方向渗透进入汽车领域,科技企业具体在整个无人驾驶领域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亲切的触控系统

特斯拉上市之初,其搭载的大尺寸触控屏给市场消费者留下了很深印象。科技与汽车企业的融合,让人车交互方式得到极大改变,大尺寸触控屏的配备,让习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应用方式的人们能更便捷地同汽车进行交流,而屏幕作为显示终端设备,本身在游戏娱乐、影视欣赏、语音视频聊天等应用上也具有先天优势。

长信科技、欧菲光一类屏幕供应商则是该交互方式在汽车上普及最大的受益者,类似英伟达等芯片企业,长信科技供应给汽车的中小尺寸触控屏长期满负荷生产也体现了行业的高景气度。随着新一代触控和显示技术的成熟,传统汽车后视镜也完全可以加入数控显示,与中央系统屏幕交互使用,为驾乘人员提供更多的便利。

更成熟的语音控制系统

相比触控,语音交互其实更符合人与人的交流,而汽车领域在语音交互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不少传统汽车本身就搭载语音控制系统,可进行电话拨打/接听、导航、车床控制等应用,但当前语音控制系统无论是识别还是反应,都不足以另用户满意,而类似苹果Siri、微软Cortana等科技企业为主导的语音系统,却凭借PC、智能移动终端等领域长期的积累,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也正好弥补传统汽车企业在语音交互上的不足。

让汽车能够懂你

摄像头的大量运用让汽车能够通过“视觉”感知外界环境,而在算法和相应电子控制芯片的帮助下,人脸识别解锁汽车并不是难事儿,而且在众多传感器的帮助下,汽车完全可以实时监测乘客体温、心跳、呼吸等身体状况,根据监测数据调节汽车运行速度、车内温度、湿度等,让用户拥有更好的搭乘体验。

V2X构建车际交流

车际交流并不是单纯车与车之间完成数据交换,而是实现车与车(障碍监测、碰撞预警等)、车与路(ETC 系统、电子地图采集)之间通信。车际网(V2X)是基于短程通信技术构建的车—车(V2V)、车—路(V2I)、车—行人(V2P)网络,实现车辆与周围交通环境信息在网络上的传输,获得实时路况、道路、行人等一系列交通信息,使车辆能够感知行驶环境、辨识危险、实现智能控制等功能,提高驾驶安全性、减少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LTE-V通信标准下的机会

有通信交流,自然需要通信标准。全球无人驾驶领域对于V2X应用并没有太大阵营,但如同物联网一样,标准却具有较大区隔。海外DRSC通信技术和标准成熟较早,国内大唐电信、华为、东软集团也有相关研发和技术储备,但并不存在核心技术优势,更倾向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LTE-V技术。

相比海外主流的DRSC通信技术,LTE-V本身具备低时延和高可靠性等优势,在性能、成本以及持续演进性方面优于美国、日本主导的DRSC,加上其可以借用我国已有的4G网络传递信号能极大地缩短网络建设时间并降低成本,而且我国庞大的汽车市场和潜力,足以推动整个LTE-V标准的国际化。而在LTE-V通信标准建设和推广过程中,华为、大唐电信、高鸿股份等科技厂商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一旦成功,也将成为行业的最大受益者。

颠覆传统信息获取模式

无论是人车交互还是V2X车际网,无人驾驶汽车交互的核心在于信息的获取与反馈控制,在不借助其他产品的情况 下,驾乘者能够通过车载信息服务(Telematics)实现移动中获取需要的信息。整个交互过程中,主动交互式服务更突出个性化和人性化。借助提供交互式服务的车 载信息服务(Telematics),人们从原先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变为信息要求方,信息的获得变得更加准确、及时和方便。

V2X交互则让无人驾驶汽车不再是单一存在的个体,通过车与车、车与道路、车与数据中心等对象的交流,实现人工智能的落地与深度学习的展开,这对整个人类社会交通出行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可预见的5G大战

LTE-V专注于车载短距离通信应用,侧重于车际网(行车安全)相关应用,而随着无人驾驶进入“高度自动化”、“全自动化”阶段,定位于是信息娱乐和服务管理的车载移动互联网也势必成为各科技企业争夺的重点。需要注意的是,无人驾驶庞大的数据传输量和高速数据交换及处理,都不是现有4G网络可以满足的,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0Gbps的5G技术才是未来无人驾驶车辆车载互联网的基础,而科技企业在5G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上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

科技界的领先企业英特尔正在不断突破产业界限,与业界领先的厂商展开全面的合作,包括提供5G移动试验平台,加速早期原型解决方案的开发与试验,参与3GPP等标准组织的工作与业界共同定义5G标准。英特尔5G移动试验平台将提供一款高性能开发平台,以更快地集成和测试5G设备和无线接入点。而前不久华为主导PolarCode技术,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5G短码)方案也大大推动了5G技术的研发进程。

高带宽低延迟的5G到来给网络带来巨大变革,未来车载移动互联网将搭载 5G 网络,实现更高层次的娱乐通信功能,并推动汽车行业迈入 ITS(智能交通)以及无人驾驶阶段。

数据是无人驾驶新“石油”

智能交通

“谁掌控了石油,谁就掌控了世界”—在新能源技术和设备层出不穷的今天,这句话或许会成为过去时,但大数据却有可能成为无人驾驶车辆的新“石油”。

无人驾驶汽车需使用传感器技术和性能强大的处理器来感应周围情况并持续作出反应,一旦进入全自动化驾驶阶段,每辆无人驾驶汽车每秒将产生4TB的数据量。这一巨大的数据量,要求无人驾驶汽车必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收集数据,并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庞大的数据和快速反映的要求,让无人驾驶汽车生态必须解决数据集的规模、处理数据的智能开发周期,以及安全性这三大源自数据方面的挑战。

无人驾驶汽车车内计算和数据需要性能强大的处理器来支撑,类似英特尔酷睿乃至至强处理器这类可实现高达每秒100兆次的高性能浮点运算,能够满足从门锁到数据中心所需的复杂计算需求的处理器成为无人驾驶车辆的迫切需求,而从汽车、网络到云的端到端无人驾驶完整的数据解决方案也需要英特尔、IBM这样的科技巨头提供,并借助他们遍布全球的数据中心帮助实现。

ADAS先行需关注

无人驾驶是最终目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简称ADAS)是必经阶段,也是无人驾驶汽车的基础。ADAS实现单车智能驾驶是无人驾驶的第一步,整个ADAS系统由感知、判断、执行等核心组件购成,又细分为自适应巡航ACC、车道偏移报警系统LDWS、碰撞避免或预碰撞系统、夜视系统等多个子系统,需要科技与汽车企业完美融合,才能让各个子系统持续稳定地协同工作。

这样复杂的系统合作是单纯的汽车或者科技企业无法独立实现的,前不久英特尔、宝马、Mobileye三家携手进入无人驾驶汽车领域,便是IT科技、汽车、ADAS三巨头的合作。相对英特尔和宝马两家,大众对Mobileye的认知度较低,但其凭借先进的ADAS技术,在整个汽车业界赫赫有名,不但占据整个ADAS市场90%的市场份额,特斯拉在初期也是使用Mobileye为其开发的系统。而英特尔本身也是有研发ADAS高级驾驶助手系统的,配合Mobileye的感知以及宝马在造车领域的沉淀,足以另市场为之动容,而在无人驾驶领域,这样的跨界合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跨界分享无人驾驶蛋糕

无人驾驶对于IT科技和汽车制造都是相当复杂的存在,无论是IT科技涉及的网络通信、互联网应用、深度学习还是汽车制造涉及的整车动力、电子制动,都需要深厚的技术积淀来支撑,而两个阵营间的合作想要做到“无缝”和“完美融合”,更需要不断的磨炼,虽然按照无人驾驶时间规划,整个市场要在五年甚至十年后才会走向成熟,但各领域巨头们早已开始寻找各自能够互补的伙伴,携手谋划未来了。

以英特尔未来,除前面提到的与宝马及Mobileye达成战略合作外,更同东软集团、一汽红旗联合发布“智能驾驶舱平台”,三方跨界合作致力于提供智能驾驶最佳体验。在英特尔凌动车载处理器(代号:Apollo Lake)的帮助下,无人驾驶汽车可轻松支持虚拟化,并无缝支持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数字仪表以及车载导航仪等多个高清屏幕的使用和互动。

此外,英伟达携手百度打造自动驾驶汽车平台、Uber宣布与沃尔沃合作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日本电子商务和移动游戏提供商DeNA推出一款名为Robot Shuttle的无人驾驶巴士……从商用车、乘用车再到轨道车辆,跨界合作成为当前无人驾驶汽车领域主要趋势,各领域巨头合作构建战略合作联盟,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同时,也极大推动了无人驾驶领域的发展。

转型服务商的诱惑

无人驾驶让汽车变成一部移动的智能手机或许有些夸张,但从网络和智能应用的角度看,无人驾驶车辆的确是存在变身移动终端设备的可能,硅谷造车并不四单纯为了追求汽车销售的利润,更看重的是汽车服务带来的用户流量和持续盈利的机会。依托车载移动网络,在线影音、游戏、网络社交等科技领域的内容及服务都可以渗透进入汽车应用中,获取新的“网络流量”的同时,更让已有资源产生更多利益。

对于汽车厂商而言,科技企业的重度参与在初期的确会对传统汽车厂商造成冲击,但是科技企业的重度参与,会帮助整个汽车产业链厂商加速进行变革以适应无人驾驶的需要,成熟的产业链对传统汽车企业会形成反哺,且实力雄厚的传统车企完全可以通过战略合作、并购的形式深入科技领域,构建相对独立的生态圈,也能让这些汽车转型成为汽车服务商,而各地4S店将成为其贯穿线上线下的最大优势。

不止于汽车领域

英特尔、英伟达、微软、华为、宝马、奥迪、沃尔沃……任何一个品牌在各自的领域都是巨无霸的存在,虽说无人驾驶汽车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本身体量也足够大,可对于这类巨头而言,千辛万苦整合科技和汽车制造两大领域,更推动5G、激光测距、LTE-V等技术的发展,显然不会单关注无人驾驶汽车。

英特尔联手中交兴路和星航道共同发布商用车车联网终端,除汽车外,完全可以用于道路、车辆管理,成为智慧交通的组成部分,而早先,英特尔也携手监控供应和方案商大华股份共同打造的端到端智慧交通大数据解决方案,而智慧交通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蕴藏的金矿恐怕才是推动这些巨头积极合作的动力吧!

写在最后:

无人驾驶仅仅是开始

IT科技与汽车制造两大系统阵营的深度合作,确保无人驾驶车辆成为汽车未来发展方向,从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到半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将一步一个脚印地改变人们未来驾乘体验。而无人驾驶的实现,也将带来诸如通信技术、大数据运营、城市智慧交通等诸多领域的变革。未来,生活将充满期待。

猜你喜欢
英特尔无人驾驶领域
我们村的无人驾驶公交
无人驾驶车辆
无人驾驶公园
英特尔携手一汽集团,引领汽车行业全新变革
领域·对峙
英特尔扩充FPGA可编程加速卡产品组合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英特尔开源帮霍金“说话”软件
好平板有强芯 英特尔Bay Trail芯片解析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