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告诉你冬季养生的正确方式

2017-01-05 08:16朱宏杨璐
养生大世界 2017年1期
关键词:冻疮膏方心脑血管

朱宏+杨璐

冬季养生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有助于体内阳气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在冬季,中医都有哪些养生方式吧。

冬季主藏 运动要“必待日光”

虽然说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要讲究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冬季主藏,要“藏精气而不外泄”,人虽然不需要冬眠,但也要根据不同的节气进行活动。

冬季的三个月,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此时,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等到阳光升起再起床。因为冬天每天的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上5时左右,而人体的阳气尚未充盛,此时外出锻炼,易受“风邪”侵害,也易引发关节疼痛、胃痛等病症。“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冬天,人体需要采纳阳光补充自己阳气的不足。一般太阳出来半个小时后,寒气才开始退却,这就是《黄帝内经》中要求“必待日光”的原因。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肾与四时之冬相应。在中医范畴,肾主蛰守位,喻指肾有潜藏、封藏、闭藏之生理特性,是对其藏精机能的高度概括。此外,肾主纳气、主生殖、主二便等机能,都是其主蛰藏生理特性的具体表现。所以,冬季养肾,举足轻重。

慢病人群 过冬要“因病施养”

冬季寒冷的气候会使许多疾病更容易侵袭人体,当人体受到过度寒冷刺激时,内分泌系统就容易失调,这对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都不利。所以,这些患者特别要注意冬季养生,防止旧病复发。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老年人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在冬季应该格外注意。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寒冷容易使血管收缩,并对神经造成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增加血液流动的阻力,使血压升高。此类人群在冬季要注意保暖,行动放缓,以防止脑血管破裂。平日可在一天中天气较为暖和的时间做适当的锻炼,时间不宜过长,并且要注意方式方法,尽量不做弯腰和倒立这样的动作。可用西红花0.3克、生山楂5克、通草1克煎水代茶饮,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意外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 对于糖尿病患者、儿童、末梢血液循环不良的患者,冬季易发冻疮。这些患者皮肤容易出现红肿、破溃、瘙痒等症状,且常伴有肢体末端皮肤发凉、肢端发绀、多汗等表现。治疗冻疮可用艾灸的方法,唐代王冰曰:“火艾烧的,谓之灸焫”,用这种烧灼疗法治疗“藏寒生满病”是颇有疗效的,以后逐渐发展为治疗全身不同性质的多种疾病。在治疗冻疮时,可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用本法连续艾灸3天,症状可明显好转。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三九贴,顾名思义就是在“三九”天里每“九”的第一天,将配制好的中药碾磨成粉末,制成膏药,分别贴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几个小时后取下,达到增强抵抗力、防病治病的效果。适用于消化系统疾病:中焦虚寒、胃肠功能紊乱、虚寒腹泻等。冬季天气寒冷,因此选在“三九”时节进行穴位贴敷,扶正祛邪,调补阴阳,不仅能巩固夏日“冬病夏治”敷贴的效果,还能控制疾病的发作,达到冬夏皆治,使患者获得更理想的疗效。

进补“膏”招 服用分寒热虚实

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而冬令进补,更以膏方为最佳。膏方的组成按照药物的性质可分为三部分,即饮片、胶类及糖类。饮片是起主要治疗作用的中药,一般需辨证施治,因人而异。胶类一方面供制作过程中收膏用,另一方面具有滋补作用,如阿胶、鹿角胶等。其中阿胶可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糖类主要为了改善口感,还可补中缓急。膏方的制作是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定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膏方是时下大热的一种中药剂型,在各大医院和药店均可制作。

长期以来,人们就讲究冬令进补。在冬季,内服滋补膏方,再加饮食调整,强壮身体,到了来年春天,精神抖擞,步伐矫捷,思维灵敏。民间也有“冬令一进补,春天可打虎”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所以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制养生膏方

秋梨膏

原料:秋梨1000克,红枣20克,冰糖15克,姜、蜂蜜适量。

制法:将梨削皮切成块,用榨汁机榨成汁,加入除蜂蜜以外的食材,以文火煎熬浓缩至黏稠如膏,再加入蜂蜜即可。

服用方法:每次10毫升,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主治:滋阴润肺,止咳化痰。适用于阴虚肺燥、咳嗽痰稠。

参芪膏

原料:党参、黄芪各500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参、芪切片,加10倍量水煎1小时,取汁;再加6倍量水煎半小时,取汁;两汁合并,文火浓缩至稀流膏状,兑入蜂蜜,继续熬至黏稠状即可。

服用方法:每次10-15毫升,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主治:补中益气,适用于气虚体弱、食少便溏、自汗等。

益精膏

原料:枸杞子250克,龙眼肉250克,桑椹250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三味药洗净,加水适量,煎煮1-2小时,水将熬尽时,捣成膏状,再加入蜂蜜搅拌成膏,放入冰箱中。

服用方法:每日不拘时服用,每次服1汤匙。

功效主治:养血安神,益精乌发,适用于中老年人肝肾不足、阴血亏虚所致的面色萎黄、须发早白、失眠健忘等。

猜你喜欢
冻疮膏方心脑血管
远离冻疮 温暖过冬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名医膏方补气血
冬令进补有膏方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有一种膏方叫“量身定制”
三因制宜在岭南膏方中的应用
茄子根+辣椒 治疗冻疮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