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阅读教学赢在问题设计上

2017-01-05 21:41宋莉娜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主线芦苇故乡

宋莉娜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个学年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要重视“多读少讲,以读代讲”。然而,真正落实到课堂实践中,一节语文课上到底该让学生读什么、怎么读,却令许多教师感到茫然。有时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太多,课堂始终在繁重的答疑解难中度过,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环节——“读”,教师教得累,学生读得散。如何才能构建求实高效的语文课堂,将原本零散分解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内涵整合成一条主线呢?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阅读课中,问题的设计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内涵的有效手段。所以课堂上优化了问题设计,就是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如果能围绕课文主题精心设计贯穿全文的主线问题,并以这条主线牵一发而动全身,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如果将一节课中诸多的环节比喻成颗颗珍珠,那中心问题就好比一条串起这些珍珠的主线,在这条主线的牵引下,既可以完成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又可以完成学生对语文能力的培养及人文情感的熏陶。

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线,是让一节语文阅读课大放异彩的关键。如何才能构建主线教学课堂呢?教师应当紧紧遵循以读为核心,在中心问题的引领下,引导学生读其文、感其形、知其意、悟其神。大致步骤如下。

第一环节:读其文,感其形。

1.初读课文感整体。(注重引导学生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适当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意在逐渐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紧扣主题巧设疑。这是落实“主线教学”的关键。为了让学生更清晰、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必须着眼于全篇,伺机引出统领全篇的中心问题,并以中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3.巧设提示感其形。教师巧妙设计自学提示,让学生围绕中心问题,有目的、有方法地阅读课文,采用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等方式,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互相交流中感受文本精彩之处。

第二环节:知其意,悟其神。

1.读中悟语知其意。这里的“语”指的是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读中揣摩作者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如词语推敲、人物描写、修辞妙用等,感受语言文字运用之精妙,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2.把握精髓悟其神。引导学生抓住能够体现主题的关键词、重点句、精彩段,进一步品味作者及文本所表达出来的人文情感,并引导学生把真挚的情感融入到朗读中,做到形神兼备、读有所感、读有所悟。

第三环节:回归整体,拓展升华。

这是读的归宿。此时,学生情感已激发到高潮,正是拓展训练、升华主题的绝佳机会。可以让学生敞开心扉,畅谈自己的阅读收获;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也可以让学生用积累的一句名人名言或一首小诗来表达阅读感受——意在提升学生对母语的品读和运用能力,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落实主线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根据文章主题,准确设计中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主线教学的设计师和建造师。在备课时,教师必须下功夫认真研读文本内涵,先明确本节课要让学生读懂的问题有哪些,再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问题穿成一条线,然后切合文章主题,设计中心问题,让中心问题串起整节课的阅读活动。最后,以多种方式的朗读,让语文学科知识和人文情感在一条主线的依附下,在课堂上得以完美的体现。

下面,结合《故乡的芦苇》一课,简单介绍如何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体现主线教学思路。

在执教本课时,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明确本文需要让学生弄懂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故乡的芦苇有什么特点;二是让学生感受芦苇曾带给作者哪些欢乐。如果单独出示这两个问题,课堂势必会显得零散。为了将这两个侧重点整合成一条主线,我以贯穿全文的中心词“魂牵梦绕”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感知到作者对芦苇的喜爱之情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并找一找文中哪个词能表达出作者对芦苇的喜爱,从而捕捉到中心词“魂牵梦绕”,并出示魂牵梦绕所在的排比句:“我的故乡有那——密如蛛网、纵横交错的清清亮亮的小河;我的故乡有那——灿若群星、叫不出名儿的各种各样的芬芳的野花;我的故乡有那——望去像铺满碎金似的一畦畦油菜花;我的故乡还有那——朗朗秋空下熠熠耀目,洁白如云的棉花……然而最令我魂牵梦绕,永远不能忘怀的却是那看来很不起眼、朴实无华的芦苇。”再让学生通过朗读,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到“魂牵梦绕”一词是指魂里牵着、梦里绕着、始终不能忘怀的意思。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之上启发学生大胆质疑: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不禁要问:故乡有那么多美丽的景色,作者为何偏偏喜爱芦苇呢?这时候,学生的阅读欲望已到达了高潮,我抓住这个绝妙的契机,顺势而导,引出贯穿全文的中心问题:为什么故乡的芦苇令作者魂牵梦绕呢?它到底有哪些特别之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中心问题走进文本,走入作者的心灵世界。在交流感悟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品读围绕芦苇描写的3个游戏,感受到故乡的芦苇曾给作者的童年带来那么多的欢乐。再通过品读描写芦苇特点的语句,学生感受到故乡到处是一片片又轻又绿又可爱的芦苇,这美丽的芦苇怎能不令作者魂牵梦绕呢?这样一来,原本要让学生弄懂的两个问题在一条主线引导下迎刃而解。最后,师生一起复沓朗读魂牵梦绕所在的排比句。在动情的朗读中,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芦苇的情有独钟,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他们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整节课,先以“魂牵梦绕”展开质疑,再围绕“魂牵梦绕”品读感悟,最后又以“魂牵梦绕”升华主题,学生循着这条主线,收获着读书的快乐,教师教得轻松,学生读得愉快。

主线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是简化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课堂,避免提问杂乱无章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当循着这条主线一直走下去,不断地求新、求精,让学生在这条主线的牵引下,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健全的发展,在感受课堂的情感涌动中幸福的成长,也让语文阅读教学赢在问题设计上。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道外区顺迈小学)

猜你喜欢
主线芦苇故乡
故乡的牵挂
石磨豆腐
芦苇
人物报道的多维思考、主线聚焦与故事呈现
月之故乡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芦苇筏
下沉和整合 辽宁医改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