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农村经济组织产学合作模式选择博弈分析

2017-01-05 21:55刘叶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34期

刘叶

摘要:文章建立高校与农村经济组织间产学合作模式(研发合作模式和成果交易模式)讨价还价模型,分析农村经济组织提出何种模式及高校接受程度的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政府对研发合作模式的奖励额度越大、研发合作双方努力成本越小,越有可能达成研发合作模式;农村经济组织吸收能力越强,高校知识存量越高,知识保留效用越低,则越有利于两种合作模式达成;而交易价格和合作收益分配比例对合作模式选择没有影响。

关键词:成果交易模式; 产学合作模式;讨价还价模型

一、引言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组织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载体,将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农村经济组织面临农业生产绿色化、有机化、高效化等新的竞争境况,这种形势下农村经济组织如何利用大学高知识存量特点来提高自身知识,通过产学合作获取农业生产核心竞争力变得十分重要。近年来学者一致认为,农村经济组织可以通过与高校产学合作获取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一系列相关技术知识,进而弥补农村研发能力不足,提高农业竞争优势。高校与农村经济组织产学合作是指高校和农村经济组织利用各自的特有要素,分工合作共同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农村经济组织具有知识水平低、知识吸收能力弱、市场经营水平低下、知识转移被动性、依赖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农村经济组织在知识转移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所以选择高校认可的产学合作模式将是农村经济组织获得知识转移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现有文献对高校产学合作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合作创新模式研究及产学合作模式分类等方面。例如,张寒(2016)根据知识的学科多样性和可编码程度提出了5种知识交换模型:可编码知识型、问题解决型、开放校园空间型、人员流动促进型和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型。王培林(2015)基于RMT的产学研主体间关系总结出交易式转移、互惠式转移、信任式转移三种模式。姚唐(2014)基于交易成本理论提出股权模式和非股权模式两种产学合作模式。宋充(2010)提出知识转让模式和平台合作模式两种模式。公艳(2009)将校企合作创新模式总结为技术协作模式和契约型合作模式。霍妍(2008)根据高校成果的不同阶段把产学研合作模式分为:基础研究阶段为政府推动型、应用研究阶段为技术转让、开发研究阶段为合作开发、产业化阶段为高校自主产业化。本文结合高校与农村知识转移现状,按照农村经济组织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把产学合作模式分为:成果交易模式和研发合作模式,为了研究方便成果交易模式仅考虑购买式,且研发合作模式仅考虑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首先,成果交易模式中农村经济组织只是向高校购买知识成果,并通过自己的应用能力和对市场的把握将其产业化,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以产品为载体进行知识转移可以实现知识倍增式转移。但是,高校需要把知识整理、外化为易于理解和吸收的形式,并且易产生知识吸收应用难,交易成本高。其次,在研发合作模式下,高校投入知识资本,农村经济组织投入土地、人力等资源,双方协作共同将新的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该模式中农村也积极参与到知识生产、转移和应用的过程中来。这种合作模式弊端是收益分配不合理导致合作成功率不高,农村研发合作意愿低。本文目的是建立大学与农村经济组织知识转移博弈模型,解决以下三个问题:首先,在产学合作过程中,哪些因素会促成研发合作模式的达成。其次,在产学合作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高校对农村经济组织提出的产学合作模式的接受程度。最后,成果交易模式中价格对转移成功与否的影响,研发合作模式收益分配比例对转移成功与否的影响。

二、博弈前提与假设

(一)分析前提

1.博弈双方:高校和农村经济组织。首先由农村经济组织向高校提出产学合作模式。其次高校选择接受或者拒绝该模式。

2.产学合作成本:成果交易模式下农村经济组织成本包括知识寻求成本、购买成本,高校成本包括知识显化成本。研发合作模式下农村经济组织成本包括知识吸收消化成本和合作资源投入成本,高校成本包括知识管理成本。

3.产学合作收益:高校收益来源于农村经济组织回报;农村经济组织收益是知识获得和应用。

4.博弈双方对合作模式的选择取决于双方对于各自的成本和收益的预期。

(二)基本假设

1.农村经济组织策略:农村经济组织要想获得与高校合作只能通过成果交易模式或者研发合作模式。

2.高校农村经济组织产学合作过程中有效知识转移受高校知识存量、农村经济组织吸收能力影响。假设知识转入方吸收能力为β(0<β<1),知识转出方的知识存量为,则有效知识转移量为β·k。

3.博弈主体收益包括经济收益和社会关系收益。E1表示经济收益,为有效知识转移量的一次函数,为了方便模型求解设系数为a,则E1=a·β·k。E2表示社会关系收益,根据已有研究可以假设为E2=f·a·β·k,即社会资本增量f与经济收益的乘积。研发合作模式存在协同收益,成果交易模式下不存在。

4.成果交易模式下,双发协商确定购买价格p,农村经济组织寻求成本c1,并支付给高校科研成果的购买价格,收获成果交易的全部收益(1+f)a·β·k。对于高校来说如果选择接受成果交易模式,知识显化成本c0,同时获得成果转让费p·k。如果高校选择拒绝成果交易,则农村经济组织收益为-c1,高校获得知识保留效用h,付出知识生产成本c2。

5.研发合作模式下时,高校合作努力成本为b·e2u,b为常数系数,eu为高校努力水平;农村经济组织的合作努力成本b·e2r,er为农村经济组织努力水平。高校获得研发合作总收益的比例为1-s,农村经济组织为s。此时,高校选择接受研发合作模式可获得利润为(1-s)(1+f)a·β·k,同时农村经济组织获得利润为s(1+f)a·β·k,此外农村经济组织还可以额外获得政府“以奖代补”政策支持资金V。当高校选择拒绝研发合作模式时,农村经济组织收益为-c1,高校获得知识保留效用h。

综上所述,策略组合(成果交易,接受)的支付向量为((1+f)a·β·k-pk-c1,pk-c0-c1),策略组合(成果交易,拒绝)的支付向量为(-c1,h-c2),策略组合(研发合作,接受)的支付向量为((1+f)s·a·β·k+v-b·e2r-c1,(1+f)(1-s)a·β·k-b·e2u),策略(研发合作,拒绝)的支付向量为(-c1,h)。高校与农村经济组织不同产学合作模式博弈关系见图1。

三、模型求解及分析

(一)模型求解

两种模式下,双方都会就科技成果交易价格和研发收益分享比例进行讨价还价,因此可以采用纳什讨价还价模型解决双方因利益分配和价格不合理出现的产学合作失败问题。达成成果交易模式时,农村经济组织支付为:(1+f)a·β·k-p·k-c1,高校支付为:pk-c0-c2;若高校拒绝,农村经济组织的收益函数为:-c1,高校收益函数为:h-c2。于是纳什讨价还价解满足:((1+f)a·β·k-p·k)(p·k-c0-h)(1)

求解一阶条件得:p=(2)

达成研发合作模式时,农村经济组织支付为:(1+f)s·a·β·k+v-b·e2r-c1,高校支付为:(1+f)(1-s)a·β·k-b·e2u;若高校拒绝,农村经济组织支付为:-c1,高校支付为:h。于是纳什讨价还价解满足:

((1+f)s·a·β·k-p·k+v-b·e2r)((1+f)(1-s)a·β·k-b·e2u-h)(3)

求解一阶条件得:

s=(4)

由式(2)、(4)可以将支付向量重新表示为:(成果交易模式,接受)策略组合下农村经济组织和高校的收益分别为:,;(研发合作模式,接受)策略组合下农村经济组织和高校的收益分别为:,。

(二)高校策略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成果交易模式下,当(1+f)a·β·k-c0>h时 (5)

两方支付大小关系为>h-c0,所以农村经济组织提出成果交易模式时,高校接受是拒绝的严格占优策略。由式(5)可以看出,农村经济组织知识吸收能力越高,知识寻求成本越低,则高校接受成果交易模式的可能性越大。也就是农村经济组织接受外部知识越困难,高校越能接受成果交易模式。另外高校知识存量越高,知识保留效用越低,知识显化成本越高,则高校选择接受成果交易模式的可能性越大。也就是说高校自主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的能力越弱,高校越能接受成果交易模式。

研发合作模式下,当(1+f)a·β·k+v-b(e2r+e2u)>h时(6)

两方支付大小关系为>h,所以农村经济组织提出研发合作模式时,高校接受是拒绝的严格占优策略。从式(6)可以看出,政府对校农间知识转移“以资代补”政策奖励额度越大,高校接受研发合作模式的可能性越大,表面上政府奖励归农村经济组织所有,但也影响高校的行动。另外,其它变量一定的情况下,农村经济组织知识吸收能力越强、高校知识存量越高、科学技术保留效用越小、双方的努力成本越小,高校越能接受研发合作模式。

(三)农村经济组织策略影响因素分析

当b(e2r+e2u)

即农村经济组织与高校选择研发合作的成本小于政府补贴和知识显化成本之和,农村经济组织提出成果交易模式时收益小于研发合作模式,因此农村经济组织选择研发合作模式,反之农村经济组织会提出成果交易模式。由式(7)可以看出:政府政策奖励,高校科学技术显化成本,研发合作努力成本会影响农村经济组织选择研发合作模式。

四、结论与建议

文章通过建立高校与农村经济组织知识转移模式讨价还价模型,探讨两种模式下农村经济组织和高校的策略选择影响因素。得出了如下结论:

第一,其他变量一定的情况下,政府“以资代补”奖励额度越大,农村经济组织越有可能提出研发合作模式,且高校选择接受的可能越大。因此,政府奖励目的就是促进高校服务地方农村发展,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农村转化,进一步加深高校和农村进行研发合作。在本文所述的机制下,政府的资金对鼓励高校优秀科技成果通过市场交易流向农村并不起作用。

第二,研发合作模式研发双方投入的人力、物力构成的合作努力成本越低,农村经济组织越容易提出研发合作模式,此时高校也越容易接受该模式。这也符合现实,合作双方具有合作经验时,合作所需付出的努力成本就会越低,自然越有可能达成研发合作模式。所以政府更要坚持推动高校与农村经济组织长久合作,当更多的高校与农村经济组织参与到研发合作中,合作成本会随着规模、经验而降低,长期利益远远大于短期利益。

第三,高校与农村经济组织知识转移过程中成果交易价格、研发合作收益分配比例对系数对合作模式的达成并不产生影响。

第四,当农村经济组织吸收能力越强,高校知识存量越高,知识保留效用越低时,高校接受农村经济组织提出的任何合作模式的概率越大。也就是说此种情形下,只要农村经济组织提出与高校合作,高校都会选择接受合作。

参考文献:

[1]郭祥玉,索志林.农村经济组织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J].理论探讨,2008(01).

[2]张寒,饶凯.大学——产业界科研成果流动模式的演变:从技术转移到知识交换[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02).

[3]王培林,陈芳.产学研隐性知识转移的 RMT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04).

[4]姚唐,秦海林,席文,等.跨国服务企业对华知识转移模式研究[J].管理学报, 2014(01).

[5]宋充.高校知识转移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

[6]严小兵.产学研合作的知识转移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7]公艳,王成军,窦德强.校企合作创新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J].软科学,2009(04).

[8]霍妍,王幼芳,姜文达.基于成果转化的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12).

[9]徐升华,芦亮.校企产学合作模式下的知识转移博弈与仿真分析[J].当代财经, 2010(06).

[10]陈华东,秦红霞,陈广华.员工知识共享的成本收益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2).

*本文为2014年江苏大学科研立项资助项目“基于博弈视角的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知识转移模式选择研究”(项目编号:14C17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