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3+4”分段培养模式下学生中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与应对策略

2017-01-05 23:02陈逸林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普通本科两极分化科目

陈逸林

摘 要:两极分化现象,又叫作马太效应,通常是指在经济、教育、社会心理学领域中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现象。这一现象在三年制中职转四年制普通本科阶段学生(以下简称“3+4”学生)中普遍存在。本文通过对中职转普通本科阶段学生中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进行分析,就如何化解两极分化现象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3+4”;两极分化;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129-2

1 两极分化现象

两极分化现象,又叫马太效应,通常是指在经济、教育、社会心理学领域中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现象。这一现象在三年制中职转四年制普通本科阶段学生(以下简称“3+4”学生)中普遍存在。

2 两极分化现象成因分析

同样是中考分数超过四星级高中录取分数线,“3+4”学生在进入职业学校一个学期之后的考试成绩却千差万别。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 中考考试科目与“3+4”阶段考试科目的差异性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4年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分段培养项目招收学生中考成绩原则上应达到当地四星级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学生的中考成绩是七个科目的总成绩。而“3+4”学生的转段升学考试文化科目为数学、英语、语文。他们中有部分学生在中考时除语数外的其他门次发挥得比较好,所以总分达到了四星级普通高中录取线。因此,中考考试门次的综合性掩盖了学生语数外某一门或几门科目的缺陷。这也就解释了“3+4”学生中中考成绩虽然差不多但在进入中职院校的前几次考试中分数差别却很大。

2.2 认识错误

“3+4”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之前经历了中考的洗礼,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于即将到来的三年中职学习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具体表现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受到招生老师和班主任的招生宣传影响,认为一旦进入了“3+4”的中职院校,就可以毫不费力气地进入本科院校。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进校时对“3+4”的前景不甚看好,无法适应自己的角色从中学生到中职生的转变,在心理上出现了自我否定甚至自暴自弃的思想。他们认为自己现在属于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必像中学一样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上面。事实上,“3+4”学生进入普通本科就读需要遵循过程考核与综合测试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说,他们的平时成绩与最后的转段考试的成绩都要满足相应的要求。英语既是转段考试的科目,又是学生在大学时学习的重点课程,无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有着这样错误的认识,一部分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懈怠,进而表现为上英语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课后不完成作业,甚至还经常有无顾旷课、进网吧等违纪现象。

2.3 对于教学模式的不适应

在“3+4”学生进入中职院校之前,他们已经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模式下学习了7年左右。 这种教学模式与中职学校的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在课时安排上,以英语为例,作为中考的重点科目,中学阶段每天都会各安排一节英语课。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理论,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在这一阶段,学生前一天所学的知识点往往会在第二天得到复习和巩固。而大多数职业学校的课时安排往往是以次为单位,每周两至三次,每次两课时。虽然从总量来说英语的课时并不比中学阶段少,但课时分布的不均衡性使得教师在授课时不得不一次性让学生接受大量的教学内容。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虽然听懂了,可是课后没有及时地巩固复习整理,一两天后再一次在课堂上学习新的知识时,原有内容已经忘记或者大部分忘记,新旧知识无法产生有效地联系。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厌烦或者畏惧的心理,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时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监督,那么两极分化现象将会在这些学生中出现。

3 两极分化现象对策分析

如何预防和解决“3+4”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4年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规定,“3+4”专业对于学生的中考分数要求达到当地四星级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但根据2013年、2014年、2015年这三年的录取结果来看,大部分“3+4”学生的中考分数仅仅是刚刚达到分数线,甚至有的专业还出现了降分录取的情况。笔者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通过小测验,当堂默写等方法对所教“3+4”班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摸底之后发现——有大约3/4的学生的词汇量在800词以下,大约2/3的学生无法根据国际音标正确地读出单词,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初中学习过的一些基本时态都已经忘记。这时如果教师忽视了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这一实际情况而继续教授学生新的内容时,那么就会造成这部分学生逐步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从而进一步拉大与优秀学生之间的差距。因此,教师应该放缓教授新知识的脚步,将学生初中所学的教材进行整合并划分为几个部分,再利用开学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初中内容的复习。这样既可以使基础薄弱的同学能够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重拾信心并为进一步学习新的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在授课前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有充分了解,尤其是与新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的相关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善于把握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和认知发展水平,积极促进学生头脑中新旧知识的联系,新旧认知结构的同化。一般可以通过课前测试、诊断性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也可以通过日常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同样要利用“3+4”学生中职类教材和初中阶段教材内容之间的新旧联系,例如在设计环节导入时,不仅要考虑设计的活动能否吸引他们的兴趣,还应该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迅速回忆并进入状态。

3.2 加强认识,培养危机意识

“3+4”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事物。学生对于如何在新的环境里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概念。在进入职业学校之前,部分学生受到招生宣传的影响,产生了许多错误的观念,例如上了“3+4”就等于直接进入了本科;进入了职业学校就和其他中专生一样,不用在学习上花费太多的精力等。怀有这种错误认识的学生在进入职业学校之后逐步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使得他们的成绩每况愈下。因此,对于“3+4”学生来说,他们的班集体需要的不是中考之后的放松氛围,而是末位淘汰的紧张感。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引导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开学的第一次班会上,班主任就应该让学生明确——3年后不是每一个同学都能进入本科就读的,能否进入目标的大学取决于学生的平时成绩,转段考试的成绩以及德育综合评价。班主任需要对平时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重点关注。当然,仅有学校的督促是不够的,班主任还需要加强家校合作,及时地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向家长反映。

3.3 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是否有效主要在于学生能否取得进步。如何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取得进步,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有着学习兴趣;二是学生的知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三是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师如果能创设一个表面宽松,但又有竞争氛围的学习环境,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里共同取得进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在“3+4”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之前, 他们已经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他们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尽相同,知识水平也参差不齐。与江苏省高考不同的是,“3+4”的转段考试是一种过关性考试。它的本科录取率要比普通高考高得多。如果教师能够使后进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掌握所学内容基本的知识点的话,这部分学生同样能够进入对口本科院校就读。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方法,促进他们有差异的成长,是对孔子“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名言的继承与发扬。通过开学一段时间的了解以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A、B两组。A组组员为基础较好,听课注意力集中,学习自觉性较强的学生。B组组员为基础较差,听课效率低下,课后无法有效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A、B两种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上课要求、课后作业上分为不同的层次。这样既能让A层次的学生享受到挑战的乐趣,又能让B层次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缩小他们与A层次学生的差距,化解两极分化现象。

参 考 文 献

[1] 刘丽娟.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对当今教学的启示[J].南方论刊,2009(5):101-101.

[2] 樊立辉.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西安社会科学,2012(2).

猜你喜欢
普通本科两极分化科目
普通本科院校:于“普通”之处见精彩
如果十二星座是语文老师
高考“新科目”
浅析小学数学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减少农村英语教学“两极分化”之我见
“新建本科高校”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重、难点讲解(uni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