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探究

2017-01-06 12:05彭鹰成建
体育时空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体育文化人文精神高校

彭鹰++成建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1-021-02

摘 要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本文通过文献搜索与整理,探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与特点,并结合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现状,探索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文化 人文精神

在当今急剧变革的社会转型期,高校中仍然存在忽视体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普遍重视文化教育的现象,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文化认知受到强烈的冲击,致使大学生在人文精神方面出现不必要的缺失。高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学校进行体育建设的外在表现,它突出了学校自身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因此,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对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校体育文化概述

(一)高校体育文化界定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的高校文化形态之一,包括体育活动能力、体育观念、体育精神”。

(二)高校体育文化特点

1.全面教育性

高校体育文化虽然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是其也肩负着教育的使命。高校体育文化所营造的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其体验参与体育运动所带来的轻松愉悦感、集体荣誉感、自我成就感,提高大学生欣赏美、塑造美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人格美与心灵美。

2.时代性

任何事物都是时代的产物,其产生与发展反映了一定时代的特征。高校体育文化亦是时代的产物,它不仅反映时代的特征,更是高校自身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的体现。在高校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其更容易受时代的政治、经济、教育制度以及社会结构、风气、文化形式的制约。所以,高校体育文化充满时代性特点,以此来满足校园体育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

3.娱乐性

高校体育文化的娱乐性主要体现在校园体育运动项目的多样性上。高校体育运动项目包括竞技类、表演类、游戏类、休闲类运动,其普遍具有浓厚的娱乐性色彩。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与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体验不同的体育项目所带来的异样的愉悦之情,从而满足大学生的娱乐需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4.渗透性

高校体育的开展始终贯穿竞争与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在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中具有渗透性,能够渗透到大学生学习与日常生活中,渗透到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

二、大学生人文精神现状

(一)人文精神概述

人文精神的源头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其是一种人的主体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的主体价值的精神,是人类为争取自身的生存、发展与自由,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追求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文化精神。它是人类文化所体现出的一种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是强调以人为本的一种精神。

(二)大学生人文精神现状

1.大学生人文教育缺失

葛红兵教授曾提到“我们现在主要是把大学教育的性质定位在知识教育、机能培养上,我们的大学大多是教学功能型的,我们没有把大学当作人文精神的发生和传承器。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理工类大学或者专业中,也发生在文科类大学甚至人文专业中,文学系教学生的大多是文学知识,教师看重的是学生写作能力、阅读、表达等技能的培养,教育目的是把学生培育成秘书、语文教师、编辑、记者等等,大学文科教育成了职业培训”。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的人文教育缺失。

2.大学生精神信仰缺失

当代大学生在专业的选择与学习上明显体现了功利性。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正是大学生价值观倾向,使得大学生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精神信仰出现缺失,弱化了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以及社会责任感。

3.大学生求知精神缺失

大学生求知精神的缺失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对文凭与证书的执着与急功近利的盲目。近几年,随着社会竞争机制的发展,大学生为了自己的就业,高校校园掀起了“考研热”、“证书热”等现象,许多大学生将考研、考证书作为改变命运的跳板,盲目地学习、考试,少了对知识文化追求的热情,只是机械地把自己当作学习的“机器”,并没有真正体会到追求知识的乐趣。

三、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能够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依据体育教育的规律,将体育教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需要大学生在掌握体育技能的基础上,更多地学习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拓宽求知范围,培养大学生的求知精神,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为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弘扬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人文精神,它不仅是体育运动这一类文化现象的灵魂,已成为一种超越体育领域之外的人类精神,是人类社会进步与超越的精神动力”。校园体育精神是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的体现,校园体育精神的形成,需要学校成员共同努力创造。校园精神一旦形成,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渗透至校园内的各个角落,处于校园内的所有个体便对其产生不可抗拒力,从而达到心理境界的升华,进而激励所有个体不断奋发向上。

(三)合理设置体育课程

大学生执着于的“考研热”、“证书热”等现象,可以归结为就业压力大造成的,再进一步探究原因的话,便在于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模式一般是大一、大二课程较为集中,大三、大四未设置课程,尤其是大四,大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其更渴望参与体育运动,学校大四体育课程未设置,从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考研热”、“证书热”、就业压力大的现象,造成二者形成一种“死循环”模式。所以高校应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大三、大四均可以设置一些体育选修课,这样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能够通过体育选修课使压力得到释放,也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四)搞活体育俱乐部

体育俱乐部是高校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热点。体育俱乐部是以健身和康乐为目标的体育组织,由广大学生自愿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在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前提下,带动学校体育运动的升温,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及协作精神,从而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促进整个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曲京寅.浅析人文体育的精神与和谐社会[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3):17.

[2] 周丽君.从文化的本质论体育文化[J].体育科技.2005(1).

[3] 邓星华.体育人文精神的回归与体育价值的重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6).

[4] 彭鹰.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思考与探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体育文化人文精神高校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试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