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游泳运动员心理培训的对策

2017-01-06 19:08张引
体育时空 2016年11期
关键词:高校

张引

中图分类号:G861.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1-021-01

摘 要 高校游泳运动员培训过程中往往极易忽视心理素质的提升,强硬的心理素质恰是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高校 游泳运动员 心理培训

相对于专业的游泳培训而言,高校游泳运动员或多或少经历瓶颈期,再仅凭加大训练量是不足以激发他们的更高潜能。其实,绝大多数学生的问题根源在于心理培训力度不够,专业技能的提升与心理水平不符,导致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容易发挥失常,成绩不断倒退将直接影响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分析了高校游泳运动员在训练中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并以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高校游泳运动员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一)训练中极易懈怠恐惧

高校游泳运动员正值学习的黄金时期,他们在兼顾学业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游泳训练,对体能是极大的考验,而学校中各种纷繁的活动也不断吸引他们去实践,这样短期成绩得不到提升情况下极易出现学生懈怠放松、态度不端正的现象。心理负面反馈将导致学生成绩下滑,从而陷入恶性循环过程中,如若不能及时调节,学生极易放弃游泳训练。很多高校游泳运动员在比赛时段极易焦躁,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学生在面对很多人时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往往发挥失常,与培训水平极不相符。

(二)高校心理培训体系不健全

长久以来,我国很多高校游泳运动员培训往往注重学生自身的身体条件,靠增加训练量来提升或维持学生的竞技水平,发挥偶尔也会出现失误,有的同学甚至越练越差,师生间的对立情绪不断攀升,根本原因在于高校游泳心理培训体系不健全。高校游泳运动员的心理水平受各种外界因素影响不尽相同,每个人面对同一训练科目的表现那也自然不同,情绪调节、情操爱好、性格等均是重要的影响因子,而健全的心理培训体系能尽可能同化这些不同,这恰是很多高校所缺乏的,极大的制约游泳运动员成绩的提高。

二、加强心理培训对策

(一)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游泳运动训练局限于场地,对外部辅助设施要求高,训练成绩进步并非短时间得以迅速提高,需要靠训练量不断累积。高校教练员要帮助游泳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鼓励学生负出努力,坚定运动员能游出好成绩的信心。同时,教师要不断与学生沟通,通过挖掘运动员每一次进步细节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进步,从而保持更加端正的学习态度和高涨的训练热情,在学生心中烙下我能行的信念。

(二)注重运动员性格的塑造

性格对于高校游泳运动员的训练至关重要,积极、健康、外向的性格心理更加阳光,对自我的情绪能很好的调节,有助于与教师融洽沟通,遇到重大场合处事不惊,对外界的干扰能很好的规避,保持内心的平静。当然,性格的养成与改变非一朝一夕,却可以在一年半载内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观。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逐渐淡化师生间的鸿沟,要做到训练作为严师、生活成为好友的相处模式,帮助学生为人处事张弛有度、学会聆听、严以律己、谦虚礼让等传统美德。当然,学生性格的塑造并不容易,需要教师保持足够的耐心,以身作则,用行动感化运动员,避免强制性严苛的厉责。

(三)引入科学的情绪调节模式

在现代职业游泳运动员培训体系中,情绪调节模式受到广泛重视,直接关系着运动员的临场发挥。因此,教师在技能培训课时也一定要根据每位运动员的自身特点选用特定的情绪调节方式,做到比赛前心静如水,比赛时动若脱兔。在日常训练生活中均可以不经意间加强调节,例如师生在生活中可以先相约在茶馆品茶或图书馆阅读,再接着去KTV、溜冰场等热闹喧嚣场所,做到静动有序衔接,根据环境的需要合理调配运动员的机能细胞。这样,赛前能迅速静心做到临场不乱,赛时能立刻激发斗志激情。

(四)加强运动员情操培养

良好的情操有助于游泳运动员成绩的提升,紧张训练前后,如何最快让运动员得到最快的放松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职业运动员有专业的康复师,而高校游泳运动员则主要依赖于学生的自我调节。情操的调节多种多样,依据个体爱好不同选择,如听音乐、按摩、瑜伽、阅读等都是很好的方式,关键要让学生认识到最适合自己的爱好。在日常训练之外,要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课外活动,静心的项目如书法、绘画、钢琴等,亢奋的活动如溜冰、迪吧、攀爬、真人CS等,这些均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有助于调节枯燥的训练活动。

(五)积极参加学校社会实践

高校其实是一个模拟的小社会,各种为学生服务的社团和机构较多,但也是往往被很多学生所忽视所在。如很多高校均有心理健康咨询委员会,教师应该支持学生多参与这些公益组织,从别人不健康的心路历程中不断纠正自身的不足之处,也让学生换位思考自己如何做到更好,在人与人面对面的交谈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对于一些积极的社会项目,如大型赛事的服务员、社会区的宣传调查活动等均可让学生试一试,而对新事物、新环境学生怎样做的更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陶冶学生的人文社会情操。

(六)建立科学的心理培训体系

大多数高校均设有体育学院,一般均开设有相关的心理培训课程,学生学习也较为系统。高校游泳运动员应该积极选修心理相关的课程、学校也应为相关的运动员配备兼职的心理辅导教师,让学生学以致用,形成健康合理的自我调节心理,极大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在游泳运动队内部,教练员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训练状态及成绩水平等制订科学的心理培训方案,使专业技能培训与心理培训同步进行,让学生尽量避免心理干扰。当然,健康的心理除了依靠科学的培训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外界因素,如队内文化氛围、教师自我修养、学生间的友情等,这都要教练员做好各方面的平衡,营造和谐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

三、结束语

高校游泳运动员本身作为学生来学习的,其各方面能力均处于提升期,其社会心智也正处于完善阶段。通过教师的合理安排及学生的自我努力,提高高校游泳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是能够实现的,让学生构建更好的认知能力,消除成绩进步的心理瓶颈,使高校学生在今后正常学习及训练中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侯沛伟.论高校游泳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教学实践研究.2012(30):231.

[2] 周绍年.对游泳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6(8):233.

猜你喜欢
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