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的妈妈

2017-01-06 19:41赵朋乐
幸福·悦读 2016年12期
关键词:康复中心蜡烛星星

赵朋乐

43岁的大学老师杜佳楣,在陪伴孤独症女儿的康复训练中,掌握了许多技巧。为帮助更多孤独症儿童,2011年她变卖房产创办北京市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如今,她是数百“星星”的妈妈。

下课了。孩子们走出教室,蹦蹦跳跳,有些去玩滑梯。院子、楼道里的家长赶忙迎上来,喂水、送食。

如果不是个训室、口肌中心等标识,很难想象,这近70个孩子,从2岁到14岁,有些不会吹灭蜡烛,有些不会拍手,有些还不会说话。他们有个共同的标签:孤独症。社交能力低,几乎没有眼神交流,语言缺乏,兴趣狭窄,很难走入正常社会。这些被称作“来自星星”的孩子,北京有上万个。

女儿是“星星”儿童

我们以为社会交往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与生俱来的,哪曾想到会有那么一群孩子,父母花掉所有积蓄,就是为了他们能眼睛看人,能在喊他们名字时回答……

多年以后,杜佳楣才明白,女儿煊煊从出生起,很多孤独症的症状就已经很明显,只是当时自己缺乏经验,不能很好地判断。

女儿安静不爱笑、不太爱跟小朋友玩、总是若有所思,她没当回事,想着“煊煊志存高远,思考的问题多,所以比较深沉”。直到两岁半上幼儿园后的一次偶然筛查,杜佳楣才得知,女儿患有孤独症。医生说,这种病是伴随终身的神经性发展障碍,无药可治,只能做康复训练。

女儿认识很多字,是个“小天才”,怎么会有孤独症呢?杜佳楣绝望了。

熟睡的煊煊在梦中喊“妈妈”,她擦干眼泪跑过去。女儿睡得很香,大眼睛安静地闭着,嘴角微微上翘,好像在冲她微笑。

是不是梦见妈妈给买了什么好吃的?握着女儿的小手,杜佳楣下定决心,一起克服这“可怕的恶魔”。

在专业机构做了康复训练后,杜佳楣仍觉不够,她买了大量书籍成日成夜阅读,并学习训练方法,亲自给女儿“上课”。

吹蜡烛是煊煊学习的第一项技能。杜佳楣点上两根蜡烛,用很夸张的口型吹灭自己面前的一支,让女儿模仿。“刚开始,女儿不知道吹的动作可以熄灭蜡烛,也不知道这个动作的意思,口型有一些模仿,但气息并没有出现。”她回忆。

一个偶然的机会,煊煊鼻子里冒出了一股粗气,一下子就把蜡烛吹灭了。

杜佳楣非常激动,立即给予表扬,并“奖励”了女儿喜欢的食品。

就这样,她一遍遍示范。直到偶尔一次,女儿模仿时,无意中把蜡烛吹灭了。她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之后,她又尝试把蜡烛拿远一点,换上稍微粗一点的普通蜡烛。再过一段时间,吹蜡烛变成了吹泡泡,吹纸片,直到最后她可以吹口琴、葫芦丝。

呼名反应、模仿、眼神注视、单脚站立、认人……一次又一次,一项接一项。就这样,焦急与惊喜轮番上演,半年后再次评估,煊煊各项指标都有很大提高。意外的进步,让杜佳楣看到了希望。

如今,读初二的煊煊能跟他人正常交流,还学会了弹钢琴、滑冰、打乒乓球等多项技能,也有了一些小伙伴。

卖房子办康复中心

在陪伴女儿的康复训练中,杜佳楣逐渐掌握了技巧。她把这些心得总结都记在博客里,引来不少家长求助。

“其他孩子也需要帮助,我想尽最大能力帮助更多的孩子。”杜佳楣想到了办康复中心。

那是2011年1月。创办之初,孩子们被安置在一处民宅。但邻居们无法理解,这群特殊的孩子们,为何总是不合时宜地吵闹。

“每次进出都会有邻居异样的眼光,家长心里也很难受。”杜佳楣说,坚持了半年后,决定为孩子们寻觅更好的去处。这意味着更大的开支,她咬咬牙,卖掉了为女儿置办的房子。两百多万,三四年就花完了。几度陷入财政危机的康复中心,险些撑不下去。

“有太累想放弃的时候。跟父母提过,他们跟我说,这件事对人类有益,让我坚持下去。”她很愧疚,一直以来没能帮父母多少,反而是老两口在她资金短缺、极度脆弱时,向她提供帮助。

更大的动力,是孩子们的点滴进步。“眼睛会看人了”“愿意和我们说话了”“能做出拍手动作了”……家长对孩子们的表现欣喜若狂。

杜佳楣说:“开办5年来,康复中心陆续接纳了1500多名孩子,其中10%至20%的孩子在接受训练后,已经能正常融入社会。”

障碍儿童社区融合

煊煊能跟人一起融洽地生活,看上去和他们没有任何差别。对于每个孤独症患者的家庭来说,这种画面都像天堂一样美好。

森林里举办比赛,看谁能最先摘到星星,小鸟和小蜜蜂们跃跃欲试,只会缓慢爬行的小蜗牛也要参赛。面对嘲笑,小蜗牛说:“虽然我爬得慢,但只要一直向前,就一定能摘到星星。”这是2013年“首届孤独症儿童公益音乐会”现场。虽然参演孩子们的动作稍显僵硬,不那么整齐,但他们赢得了一次又一次掌声。许多家长在观看演出时满脸笑容,又泪流满面。

在康复中心,每个孩子都有量身订制的训练方案。每节40分钟的个训课堂,用来学习每一项小技能。

为了让孩子学会发问,老师会摆放出一些他们认识的物品和一样不认识的物品,引导他去问问题,并进行5到10次,直到学会为止。

“要设置简单的问题,答对了立即给奖励,慢慢地他就知道这样是对的。”杜佳楣说,“教这些孩子,要有更多的爱心和耐心,也得有恒心和慧心。”

她还希望家长们都“武装起来”,学会康复训练。每周五下午是给家长免费教学、咨询的时间,她还设立了微信微课堂,并邀请国外专家做讲座。

为了让孩子们融入社会,她还举办了一系列障碍儿童社区融合活动,并招募了小志愿者,陪孤独症孩子玩耍。“老鹰捉小鸡”是孩子们的最爱。视频中,他们互相拉着衣摆,笑着、跑着……

活动还有对志愿者、普通幼儿园老师的培训,以及到社区宣讲,对孩子进行艺术和融合教育治疗等。她希望社会上的普通人也学一些专业知识,了解如何对待孤独症孩子,让他们敢出门,敢接触陌生人。

杜佳楣始终相信,这些孩子就像没有激活的电脑程序。“尽管我们输入了很多内容,但因为不知道怎么激活它,所以他们总是静止在那儿不出来”。

经过多年努力,她终于看到这些程序多多少少被激活了一些。“一旦被激活,孩子们表现出来的状态,就非常不一样”。

摘自《新京报》

猜你喜欢
康复中心蜡烛星星
浇不灭的蜡烛
脑瘫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支援模式的构建和研究
南昌市康复中心管理问题分析
On Syntactical Features of John F. Kennedy’s Inaugural Speech
神奇蜡烛
串星星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
星星洗澡
来自星星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