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和睦相处的本领

2017-01-06 10:20吕红霞
祝你幸福·知心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克己沂蒙上桌

吕红霞

到沂蒙出差,认识了一道叫白鲢鱼的菜。做法是在鲢鱼上摊一张鸡蛋饼,鱼是完整的一条,鸡蛋在鱼的周围。菜上桌,一圈转下来,每个人只夹了一块鸡蛋,鱼完整无缺。主人招呼大家,现在咱沂蒙人生活好了,鱼也是可以吃的。一句话,把整桌人都逗笑了。

这句话引出一段生活,白鲢鱼是道过年菜,过去穷,家家户户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舍得买一条,是招待客人的大菜。客人来了,白鲢鱼鸡蛋做好端上桌,客人只夹鸡蛋。客人走后,鱼端下去。下一位客人来,重新摊上鸡蛋端上桌。一般情况下,除非主人先下箸,不然客人是不会主动吃鱼的。主人下箸,说明自家亲朋都已经招待过,这条鱼“壮门面”的使命已完成,可以吃了。

我一位朋友说,他小时候老家也有这样的规矩。走亲戚,家人一再叮嘱,吃饭的时候别动桌上的鸡和鱼。小孩子哪里忍得住呢,筷子不由自主就伸向了那俩大盘子。鱼还好说,这面破了相翻过来那面还能伪装下,鸡就不行了,缺胳膊少腿藏也藏不住,只能炖成鸡块。这样一来,消耗得更快了,撑不到过完年就连根骨头不剩了。再买又是一笔大开销,负担不起,所以有的人家后面来客人就不再上这道菜,落个抠门或者瞧不起人的坏名声。那没管住筷子的当然也不落好,十几二十年过去,还背着个好吃的名儿。

那时候,人人肚里油水都不多,说白点,谁都馋。可是真正收不住那一筷子口腹之欲的人,是极少数。这就是礼貌与尊重,建立在克己的基础上。

孔子他老人家说,克己复礼。这话不是要“灭人欲”,而是说人生在世,那些法度、规则以及约定俗成的风尚,是人与人相处的坐标,得遵守。

人心有猛虎,如果人人都不把它关在笼子里,冲撞互咬起来还了得?也常听人对礼崩乐坏痛心疾首,可是如果人人都不给欲望拴上缰绳,放任一己之私,想要的礼乐怎么维持?尚名者,沽名钓誉;逐利者,中饱私囊;纵欲者,在老婆怀孕期间出轨……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人都是受害者,谁都不会很舒坦。

所谓人活着,既要满足自然需要,也要满足社会需要,如此,才能与世界和睦相处,每个人才会有最大的获益。

即使没有来自社会的惩罚,放任私欲者也未必能承担后果。

据说,很多雪山探险者永远被留在雪山,并不是体力不够或者技术有问题,而是因为内心那点想超越别人的欲望。雪山是零下几十度的地方,空气十分稀薄,在那儿喘一口气都十分困难,有的登山者为了在登顶前超越别人,努力加快速度,结果导致窒息,在又冷又滑的冰川上倒下去。

或者这个例子太遥远,说个身边的。

我的邻居大娘患有糖尿病,医生让她忌口。她忍不住,趁闺女不在家,悄悄买了一大兜柿子,稀里呼噜就吃完了。等到闺女发现时,她已经昏迷了。我去看她,医生刚把她从死亡线上拽回来,她吓得老泪纵横,说以后再也不敢贪嘴了。

你看,克己守矩,时时收敛自己的欲望,处处修正自己的言行,于人于己都是有利的。虽然有时候,这种节制让人挺痛苦——瘪着肚子对着鸡鱼却不能吃,想想这滋味就不好受。

可是,从长远看,你想在这个世界活得舒坦点,就不能让自己太随便。这是修养,也是存世本领。

猜你喜欢
克己沂蒙上桌
建党百年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当代价值
爱护牙齿
克己与主敬:朱子晚年的工夫抉择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船山“克己复礼”义析及其时代关切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以牙还牙
猜灯谜玲珑
孔子道德论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沂蒙六姐妹》:用沂蒙精神为沂蒙女性树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