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与模式

2017-01-07 19:47庞世俊柳靖
职教论坛 2016年25期
关键词:国际化职业教育内涵

庞世俊 柳靖

摘 要:职业教育国际化既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要求,其内涵包括:国际化的职业教育观念、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国际标准的课程、国际职业教育交流。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实践发展形成了区域一体化模式、贸易导向模式、政府主导模式、组织主导模式、学校自主模式、互动融合的模式等。

关键词:职业教育;国际化;内涵;模式

作者简介:庞世俊(1966-),女,河北正定人,河北师范大学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柳靖(1977-),女,河北宽城人,河北师范大学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中心项目“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与模式研究”(编号:HB2014RW005),主持人:庞世俊。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5-0011-06

20世纪后期以来的经济全球化步伐导致行业与劳动力市场的国际分工与合作趋势日益显著,进而要求各国职业教育必须立足本国经济和产业结构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定位与走向,加强多元双向的国际交流与融合,致力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推进与发展。

一、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概念

(一)国际化的概念

要认识和理解“职业教育国际化”,首先要了解“国际化”。从词义上看,“国际”(international)和“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都是来自英语国家的外来词语,《韦氏新国际字典》(第三版)这样界定“国际”:“存在于国家或其公民之间的,与国家间交流有关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采用的,影响两个或两个国家以上的。”作为动词的“国际化”是“使……在关系、影响或范围上成为国际性的”;作为名词的“国际化”是指“这样的活动或者过程。”芭芭拉·B·伯恩(B.Burn)教授指出:“国际化就是从非国际的状态到国际的状态。”[1]

由此可以看出,“国际化”的概念具有三个重要特质:一是一种国家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活动。二是以跨越国界的双向度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为特点的活动,这种联系与依赖是双边或多边的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变化状态。即国际化是一个“引进”和“输出”的双向过程,“引进”是一国认识、理解和尊重别国进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输出”是一国把本国优秀文化成果推广到世界,让世界各国认识、理解、尊重进而吸收本国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三是基于一种共同的利益机制,国际化是一个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跨国合作的动态过程。同时,“国际化”中的“化”体现了这几种特质的趋向性的动态生长型特征,即这种相互的联系与依赖是一个不断增强的发展过程。

从词汇构成的角度看,如果“globalization(全球化)”意为把世界(globe)看作一个整体,各国人民拥有共同的目标和行为的话,那我们就可以把“international(国际化)”理解为“不同国家(nation)之间(inter)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全球化”重视的是一致性和统一性,而“国际化”则像“互联网”(internet)和“跨文化”(intercultural)一样,强调多样性和互动性,重视的是不同国家在平等对话和相互影响中所凸现的多元性。

(二)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概念

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教育国际化进行了不同的解释,以下四种较有代表性:一是从各种各样的具体活动出发来描述教育国际化。这些活动主要包括课程改革、人员的国际交流、技术援助和合作研究等。二是从培育发展学生、教师和其他雇员的新技能、态度和知识的角度来界定国际化,更注重人而不是学校活动或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三是从高等院校形成国际性的精神气质的角度界定教育国际化。精神气质方法侧重的是在那些注重和支持跨文化的、国际的观点和首创性的院校中,形成发展国际的精神气质与文化氛围。四是从过程的角度界定教育国际化。这种方法把国际化看作是将国际的维度或观念融入到高等学校的各主要功能之中的过程,各种各样的学术活动和组织策略等都是这一过程的组成部分(见表1)。

表1 教育国际化概念解释的四种角度

四种教育国际化概念解释的角度同样适用于对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诠释,职业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动态、连续进行的过程,是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挑战所采取的系统、持续的活动,包括课程内容的国际化、与培训和研究有关的学者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技术援助与合作计划。

职业教育国际化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即一国的职业教育面向世界、博采各国职业教育之长,并将本国的职业教育理念、国际化活动以及与他国开展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融入职业院校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等功能中的趋势和过程。

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要加强国际职业教育的交流合作,积极向各国开放国内职业教育市场,并充分利用国际职业教育市场,在职业教育内容和方法上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培养有国际意识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学生。

二、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包括职业教育观念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化、课程内容和体系的国际化以及扩大国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等。

(一)国际化的职业教育观念

要实现职业教育国际化,首先要有职业教育观念的国际化,即从全球的视角出发来认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职业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限于学业,而且关注人的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交流有助于扩展人类的知识和相互理解的广度,通过获得知识和技能,能够使人们在更多的文化和教育交流中发挥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环境、能源等诸多共同问题,这也使国际合作变得日益重要,培养具有良好全球意识的公民对解决国际事务大有裨益。加强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有助于扩展经济、文化和人际层面的交流,能够通过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丰富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拓宽社会纬度。

(二)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国际化,就是要培养面向世界、面向国际的公民。

职业教育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化,表现在思想与能力两方面。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和国际意识,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树立向全球服务、向全球开放的观点。为增进不同民族和文化的相互理解而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使学生在保持本国文化个性的前提下,深刻理解多元文化,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充分沟通思想,从国际社会和全人类的广阔视野出发判断事物,避免仅从本国利益出发判断事物的弊病。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和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些将来在国际社会环境中工作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懂科技、通外语、会经营、善管理,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通晓国际贸易、金融和法律知识,能与外国人和谐相处;培养学生至少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国际知识,了解外国的历史、政治、地理和风土人情等,能够适应国外工作和生活环境。

(三)国际化的课程

要实现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必须有与国际接轨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符合国际化需求的教育教学内容。各国应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及本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对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增设“国际职业教育课程”。可以通过在现有专业课程中增加国际内容;开设注重国际主题的新课程;加强外语教学或双语教学和增加各种涉外专业等途径培养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四)国际职业教育交流

“国际教育交流,广义地说,就是跨越国界的为了某一教育目的的人员互动,特别是怀着不同兴趣和能力的学生、学者和专家的互动。”[2]扩大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增进各国职业教育领域的相互理解,开阔本国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视野,而且可以学习别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丰富本国的职业教育资源,培养高素质人才。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不仅是长期以来政治和经济体制造成的,而且是人才和科技知识的差异造成的。知识没有国界,技术同样没有民族、宗教信仰之分,职业教育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资源为我们培养人才,走出国门,加强人员交流。国际人员交流的类型多样,一般分为教学人员(教师和学生)、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国际交流,其中应以一线教师和学生为主。

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模式与路径

由于每个国家自身的社会结构、历史发展以及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一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实践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各国都在不同阶段通过不同程度的职业教育输出或输入,或以某种动因为主,形成了多样性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路线和模式。

(一)区域一体化模式

欧洲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和欧洲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一样,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拥有各自特点的欧洲各国在面对全球化的冲击时,相互的国际合作反而愈加紧密,这一合作的结果就是“欧洲化”(Europeanization)。欧盟强调提高人民的“欧洲公民”意识,以此作为“国家公民”意识的补充。欧盟区域一体化职业教育的发展始于1957年《罗马条约》(Treaty of Rome)的签订,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进程中,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经历了从强化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经济功能到增强欧洲人民的公民意识、促进个人的终身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等社会功能的发展历程。1994年,欧盟提出了著名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达芬奇计划”(Leonardoda Vinci Programme),试图通过跨国合作的方式提高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革新,建立职业教育制度和实践方面的“欧洲维度”[3]。欧盟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文件:《里斯本战略》(Lisbon Agenda)(2000年)、《哥本哈根宣言》(The Copenhagen Declaration)(2002年)、《马斯特里赫特公报》(The Maastricht Communique)(2004年)、《赫尔辛基公报》(The Helsinki Communique)(2006年)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布和实施使,欧盟各成员国之间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

2008年4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洲议会和部长理事会关于推荐建立欧洲职业教育和培训学分体系的建议书》,推出了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系统(ECVET)。该系统允许欧洲公民在不同国家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通过职业教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可得到欧盟各国的正式承认。该体系旨在提高职业教育学历资格证书的透明度、可比性和可携性,支持欧洲公民流动,使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何时何地接受正规或非正规职业教育与培训。此体系的推出标志着欧盟职业教育一体化进程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对于世界职业教育国际化及亚太和拉丁美洲地区的职业教育区域合作也具有重要的表率作用[4]。

截止到2012年,欧盟职业教育政策中取得显著成效的还有欧洲资格框架、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参考框架等方面。2010年发布的《支持欧盟2020战略:欧盟职业教育和培训合作的新动力》明确了2011-2020年欧盟职业教育和培训政策的趋势是以“开放式协作”为原则,完善以证据为基础的政策制定,承继哥本哈根进程,充分吸收利益相关者参与,并强调成员国在政策实施中的作用,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一体化”进程仍将继续[5]。

国家间的知识共享与合作对于调动利益相关方和推动国际社会支持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地区合作在决定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方面也日益成为一项重要的因素。第二届世界职业教育大会(1999年)之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国际对话开始从短期的、国际组织和国家间的合作,拓展到长期的、跨地区的南南合作和北南合作,促进了区域一体模式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在欧盟区域一体化之外,亚太地区、非洲地区、阿拉伯地区和加勒比海地区间的职业教育的对话与合作也在不断增进。

(二)贸易导向模式

职业教育国际化是职业教育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按市场规则进行的合理流动,是一种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所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贸易导向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模式的典型代表国家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化最明显的特点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出口教育。所谓出口教育,是指建立在公立或私立伙伴关系基础之上,提供市场导向服务的教育服务体系,它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为大学提供资金来源,为国家增加出口收入。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重点在亚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增强了与亚太国家建立密切联系的意识,“全面融入亚洲”战略将澳大利亚与亚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003年,澳大利亚职业技术学院(TAFE)和设有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已经同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国际合作办学。TAFE学院是澳大利亚远程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大部分TAFE学院在远程教育中心方面有先进的远程设备,大约有1000小时左右的远程学习课程。国际上对TAFE学院培训计划的需求日益增长,境外学生可以在家通过电脑网络学习TAFE学院的培训课程,直接和学校进行交流。在北悉尼的TAFE学院有专门的老师在网上面对面与境外学习课程的学生进行交流。现今,TAFE学院销售给亚太地区国家很多开发课程和职业培训计划,澳大利亚的远程职业教育己逐步走向国际市场[6]。

(三)政府主导模式

相对于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政府主导就是“看得见的手”。各国政府本着国际化渐进的原则,通过制定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和规划,颁布相应法律法规,签署政府间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协议和计划等途径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化。

我国政府制定的有关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规划,体现出了中国特色和发展水平,从而使职业教育国际化规划合理、进度适当。国务院有关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部门的政策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始终强调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国际化的要求:“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影响。”希望能够建立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和《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等法规奠定了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法律基础。

德国在新《联邦职业教育法》(2005年4月修订)中制定了很多职业教育与国际教育两者衔接的措施,使“双元制”职业教育能逐步与国际化发展接轨。比如,为了严格审视国际化素质教学,开设了国际化素质考试。要求该科目结合综合课题,把相关的国际化素质在各个相关领域中得以体现,知识要点通过课题项目的形式表现出来,依据这些制定国际化素质考试的标准和要求。这就使国际化素质在职业教育中落到实处。同时,在教育结构方面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增设外向型的学科专业,设立了欧洲学、汽车机电工程师、欧洲太阳能技师等国际性学科专业项目,并得到政府的资助。在培训的新职业中,还强调要积极学习外语、辅助能力及开展有关国际化素质教育的教学,实施有关逗留在国外教育假期的新制度等[7]。这些法规与监督体系为德国职业教育走向国际化提供了法律保证。

德国联邦政府于2013年7月首次发布了《职业教育国际化战略报告》,德国在推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建立了遍及全球的伙伴关系,在政府和专业部门的合作下,德国职业教育的全球合作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实施,除联邦教育部(BMBF),参与职业教育培训国际化项目的部门还有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BMZ)、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BMWI)、德国联邦劳工部(BMAS)和外事局(AA)等。

各国政府间签署和实施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协议和计划推进了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四)组织主导模式

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国际组织和各国民间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是对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各国职业教育政策影响最大的三个国际组织。它们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与开展职业教育研究最多,在促进各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2年就启动了“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项目”(International Project of Technology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用于推动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及全球职业教育网络的构建。在1999年和2012年召开的两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积极呼吁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并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2002年正式宣布成立的联合国教科文技术与职业教育和培训国际中心(UNESCO-UNEVOC)的工作重点也是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冲突后局势国家以及转型国家,加强并且改进他们的技术与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9]。

国际劳工组织(简称ILO)是联合国负责劳工问题的国际机构,旨在促进社会公正和国际公认的人权和劳工权益,长期以来把职业培训作为首要任务,帮助各成员国建设富有效率的国家培训制度,强调政府与私有部门的职责分担模式,积极构建以就业为核心的培训模式,扩大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受益面,提高劳工获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机会[10]。其在2004年公布的《教育、培训和终身学习建议书》确定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目标:“在一个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中,提高生产率,增强经济竞争力并促进将所有人纳入经济和社会生活中。”

世界银行是对教育项目资助较多的国际组织,以促进发展和减轻贫困为宗旨,兼具公益性与导向性,通过贷款推进各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我国从1984年开始筹备“世界银行贷款职业技术教育项目”,到2002年“世界银行贷款第二个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项目”执行完毕的18年间,教育部先后两度共引进8000万美元的世行贷款,加上国内的配套资金,实际总投入达2.1亿美元,共有151所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直接受益,不仅极大地改善了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培养培训了一批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而且还引进了世界上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与管理模式,促进了这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带动了全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11]。

在开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进程中,除了国际组织,各国民间组织机构也起到了很大作用。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IIE)是美国专门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机构,从2002年至今,专门收集和统计分析社区学院的留学生情况。其统计分析报告对国际交流方面的政策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还发起了“应对美国的全球教育挑战”项目。美国教育委员会(ACE)发表的《美国高校的国际化》报告中专门列出了社区学院的国际化情况,包括开展国际课程研讨、奖励教师开展国际活动、教师带领学生海外学习和教师参加国际会议等情况。诸多关注国际交流的非政府组织,为制定美国国际教育的发展政策,为学校、学生、教师之间的国际交流指导方向,对促进社区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指导,推动了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快速发展[12]。

英国就业和技能委员会(UKCES)是由英国政府部门批准的非政府、雇主导向的独立咨询机构,为英国在2020年成为技能、工作和增长的世界前8位国家而提供就业和技能的战略性专家咨询服务。其成员由来自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工会及行政当局的代表组成,英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是其使命和任务之一[13]。

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发挥方式以及政府对于民间组织的重视可以很好地为中国尚在成长期的民间组织所借鉴。

(五)学校自主模式

美国的院校大体上不受政府的控制,在制定学校的发展方向、教师聘任等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权,这使其高校在面对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能够自觉地采取措施适应教育的国际化趋势。社区学院是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典型代表,在国际化方面顺流而动。早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私立的和与教会有关的初级学院便制定了一些国际化的计划,其主要的尝试有接纳外国留学生、课程国际化、帮助当地工商界参与国际竞争、学术交流与人员互换等[14]。

在意识到国际化的重要性时,很多社区学院能够从院校实际情况出发,以国际和国内市场为导向,采用有效的措施促进社区学院的国际化,有意识地招聘或雇佣来自其它国家或有国际经历的教师;把有关国际化的内容逐渐融入所设的课程中,为大量留学生提供特殊课程;依据院校情况招收国际学生,重点资助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开展课程国际化研讨会、训练外语技能、奖励教师开展活动等方面提供经费。比如布鲁克戴尔社区学院(Brookdale Community College)专门成立了国际中心为国际化教育服务:负责多元文化项目、设置国际课程、服务国际学生、学生的海外学习项目和国际职业发展[15]。社区学院承担着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大部分任务,院校的自主性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实践先行者。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与交流活动呈现递增态势。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2年间,这一活动数量分别为244、260和286次。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数据表明,2013年我国大陆地区高职院校合作办学项目共有696个,其中2013年新批项目525个,占2013年项目总数的75%,虽然增幅很大,但是并不广泛。2013年,我国高职高专共有1321所,只有296所高职院校执行了合作办学项目,仅占所有高职院校的22.4%[16]。中职学校参与合作办学的就更少。虽然教育部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国际化要求,但是职业院校自主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六)互动融合模式

新加坡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与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瑞士、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的相关教育机构达成了合作备忘录,始终注意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成功的经验,并创造性地加以消化、吸收与融合,形成了与国际职业教育互动融合且符合本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其最大的特色被归结为“教学工厂”,所谓的“教学工厂”就是将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引入到学校的教学环境之中,并使两者形成有机融合。“教学工厂”为学生、教师和企业提供了多方面合作的平台,极大地推动了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发展。新加坡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形成了与外向型经济和国际化市场紧密结合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水平很高的师资队伍,以及完善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17]。政府在教育制度的设计上,实施教育分流,兼顾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即将难以在学术性的普通教育阶梯中继续前进的学生及时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的双轨教育体制,为新加坡的外向型市场经济和大量的跨国企业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

职业教育国际化是指一国或地区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分工、合作、服务与竞争,职业教育要素聚集、流动和对外扩散的历史进程。无论采取哪种模式,和衷共济是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William H. Allaway, Dimensions of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M]. Westview Press, 1985:19.

[2]Asa S. Knowle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aedia of Higher Education [M]. San Francisco; Joessey -Bass Publisher s, 1977:1505.

[3]吴雪萍,张程.推进欧盟职业教育一体化的“达芬奇计划”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9(6).

[4]张志成,张科丽.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体系的构成要素、转换过程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1(10).

[5]苟顺明.欧盟职业教育政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01.

[6]黄日强.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J].外国教育研究,2003(7).

[7]张鸣.国际化素质培养——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J].职业技术教育,2003(19).

[8]孙雪珂.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战略初见成效[J].世界教育信息,2015(14).

[9][13]刘育锋,郑坚,郭晨.若干国家和国际组织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机构简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S1).

[10]和震.国际劳工组织的职业培训政策:框架、特征与问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4).

[11]刘建同.关于世界银行两个职业教育贷款项目的回顾与总结[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

[12][14][15]黄华.我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16]教育部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国际化要求[EB/OL].http://www.edu111.cn/zonghe/1601/783.shtml.

责任编辑 韩云鹏

猜你喜欢
国际化职业教育内涵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