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特色城镇化支撑体系研究

2017-01-07 09:21吴珍彩杨希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河南省

吴珍彩+杨希

摘 要:产业发展是实现城镇化的基础和支撑。基于城乡协调发展角度,研究河南省城镇化和产业变化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关联度,探索河南省不同区域的主导产业选择和区域布局,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协调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产业支撑;城乡协调;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8.069

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论题,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城镇化不仅仅是建设高楼大厦,更需要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这样城镇化才有价值,才有可持续性。河南省已初步形成功能相对完善、结构相对合理的城镇体系,工业化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城镇的数量相对较少,且在区域分布上有很大差别,城市的辐射范围有限,城乡关联程度低下,相当一部分城市缺乏产业支撑,基础薄弱,财政供养型的消费城市居多,如何促进河南省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应当深入探讨的问题。

1 河南省城乡协调发展现状

1.1 河南省城乡经济增长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城乡经济社会都有了很大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二元结构矛盾依然存在,农村经济发展依然落后,农民农业收入偏低。从经济总量的发展情况看,1978-2014年以来,河南省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56.53倍,而同期农业总产值增长了62.58倍。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差距由1978年的1.07∶1,扩大到2014年的4.28∶1。1979—2014年间,年平均增长速度工业达11.6%,农业为7.9%。

1.2 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城乡收入是反映生活水平差距的重要指标,也从侧面反映了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差异。

从表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的收入都有了较大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从1978年的315元增加到2014年的23672元,是原来的75.1倍,而农村村名收入从1978年的104.71元增加到2014年的9966.07元,是原来的95.18倍。尽管农村村民收入增加较多,但城乡差距依然很大,2014年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村民收入的2.38倍,二者相差13705.93元。

1.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情况

为进一步考察居民对消费市场的影响,衡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深究农村市场萧条的原因,从居民消费结构和支出结构进行分析。

河南省城乡居民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消费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从表3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从1990年的1067.67元增加到2014年16184元,是原来的15.16倍,而农村村民也从1990年的629.94元增加到2014年7277.21元,是原来的11.55倍。但也注意到,这些年河南省城乡消费支出差距不断拉大,从1990年相差629.94元扩大到2014年的8906.89元,城乡消费支出之比出现了显增后降的趋势,最高值达到2005年的3.19∶1,而整体看来,城乡消费支出之比都在2.5以上,没有明显缩小。这一状况对河南省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可能会产生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2 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

2.1 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对经济总量发展的作用分析

河南省城镇化进程到底对河南省经济发展有多大作用,下面构建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2.1.1 变量选择和模型构建

人均GDP是衡量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城镇化率是衡量一地区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用此两个指标建立回归模型,用计量软件分析二者关系。

模型为:logY=ɑ+b1logX(1)

其中,Y代表河南省人均GDP,X代表河南省城镇化率。

2.1.2 回归分析

运用SPSS22.0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logY=-20.05+6.8logX(-5.22)(6.35)

R2=0.803,调整后R2=0.812,F=40.23

说明模型拟合度很好,方程具有一定解释力,河南省城镇化率系数为6.8,表明河南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且河南省城镇化率上升1%,人均GDP提高6.8%。说明河南省城镇化水平提高对河南省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地区经济增长中成为不可或缺的积极推动因素,能够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循环互推关系。

2.2 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对产业结构作用分析

城镇化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显著地体现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上,城镇化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演变的过程。一般来说,第二、三产业发展速度越快,该地区的城镇化速度也会越快。河南省城镇化与河南省产业结构之间的是怎样关系,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变动的有何影响,通过以下计量模型来进行分析。

2.2.1 变量选择和模型构建

城镇化率是衡量一地区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产业结构变动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比重,用此四个指标建立回归模型,用计量软件分析二者关系。

模型为:logY=ɑ+b1logX1+b2logX2+b3logX3(2)

其中,Y代表河南省城镇化率,X1代表第一产业比重,X2代表第二产业比重,X3代表第三产业比重。

2.2.2 回归分析

运用SPSS22.0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logY=2.096-1.965logX1+0.632logX2+0.689logX3

(4.89)(6.354)(5.285)(5.679)

R2=0.774,调整后R2=0.761,F=58.23

说明模型拟合度很好,方程具有一定解释力,河南省第一产业比重系数为-1.096,表明河南省第一产业比重与河南省城镇化存在负相关关系,且河南省第一产业比重1%,城镇化率提高1.906%;河南省第二产业比重系数为0.632,表明河南省第二产业比重与河南省城镇化存在正相关关系,且河南省第二产业比重1%,城镇化率提高0.632%;河南省第三产业比重系数为0.689,表明河南省第三产业比重与河南省城镇化存在正相关关系,且河南省第三产业比重1%,城镇化率提高0.689%。表明大力发展城镇化有利于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扩大非农产业规模,加快河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区域产业布局

借鉴2004年出台的《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将划分河南省下辖的18个地级市分为中原城市群、豫北、豫西南、黄淮四个经济区。

3.1 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指以省会郑州为中心的,加上新郑、开封、洛阳等几大城市区域。根据各地区省会城市群发展经验,中原城市群应是区域现代工业、农业、交通信息、教育科技等最为发达的地区,对全省城镇化起着重要的带动、辐射和示范作用。因此,中原城市群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城镇化进程中对资源的配置作用。首先,依据利益最大化原则,应选择轻工业、高科技、新型产业作为自己主导产业,如计算机、科研研发机构等;其次,要在社会融资、银政合作、资产盘活、商业BOT运作等方面要有新的突破,尤其是加快服务产业的创新发展。

3.2 黄淮地区

黄淮地区包括商丘、周口、驻马店和信阳几地区,地处河南省的东南部,主要以农业为主。基于河南省在全国的农业生产地位不变,河南省在发展经济同时,不能牺牲农业。作为河南省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的黄淮地区应以农业发展为基础,在主导产业选择上,以农产品深

加工业为主。同时,考虑到商丘的特殊地理位置,可以把商丘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区域商贸中心城市、核心工业基地,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根据周口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把周口市打造成为农副产品加工区,大力发展粮食产品加工和畜产品的深加工,培育国家级甚至是世界级的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全国重要粮食及畜产品加工基地。并注重与发达城市的经济联系,大力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以及特色优势产业。根据驻马店、信阳的区位优势,打造其成为综合型的商贸中心城市主导产业以机械、电子、能源、制药、食品工业等为主。另外,豫南的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发展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3.3 豫西豫西南地区

豫西区包括三门峡市、灵宝市、义马市3个市级城市,陕县、渑池县、卢氏县3个县城和22个县城以下建制镇。本区地处河南省西部山地和丘陵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农林资源也比较丰富,是河南省煤炭、有色金属、黄金的重要产地。应根据豫西地区特点,把该区域建成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主导产业以冶金、建材、电力、机械、轻纺为主,带动城镇化发展。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交通业,建立区域交通枢纽,成为豫、晋、陕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的中心城市区。

3.4 豫北地区

豫北地区包括焦作、济源、新乡、濮阳、安阳等地区。豫北地区的焦作、济源等地有很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炭、油气含量位居河南省前列,工业实力较强,是河南省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但是第三产业不够发达,污染和生态问题较严重,豫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根据豫北地区经济发展特点,豫北区应加强与京津冀城市群和山西的经济联系,积极利用本地区和山西的煤资源,利用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加速工业化进程,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附加值。主导产业应以钢铁、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产业为主,逐步发展到电子、机械、精细化工等行业,打造河南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濮阳、安阳等粮食主产区地区应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主导产业以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服务业为主,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发展生态绿化产业发展,开发旅游资源,加快本地区旅游业发展。

参考文献

[1]J.T.Pastor,J.L.Ruiz.An Enhanced DEA Russell Graph Efficiency Measure[J],Europeo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9,(15):596-607.

[2]江小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阶段和新任务[J].财贸经济,2005,(4):3-9.

[3]张平,李世祥.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障碍及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7,(7):7-14.

[4]江世银.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