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7-01-10 04:06赵剑峰高喜春刘中元励宇翔王铮铮谢武表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梗塞

赵剑峰,高喜春,刘中元,励宇翔,王铮铮,谢武表

依达拉奉治疗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赵剑峰,高喜春,刘中元,励宇翔,王铮铮,谢武表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颅脑外伤性脑梗死患者72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两组均治疗14 d。于治疗前后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结果治疗后,实验组E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0.05),两组评分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均<0.05)。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可有效减轻颅脑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关键词】脑梗塞,颅脑外伤性;药物疗法;依达拉奉

外伤性脑梗死是颅脑损伤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主要形成机制是颅脑损伤形成颅内血肿,引发神经递质改变,使脑血管受压,从而改变血流动力学及血液黏稠度形成脑梗死,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严重的影响[1]。目前临床上常于术后2~3d应用各种活血药物来稀释血液,通过减小血液黏稠度,减低血小板黏附来起到治疗脑梗死的作用,但其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因此选用更有效的药物治疗外伤性脑梗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应用新型自由基消除剂依达拉奉治疗36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宁波市第四医院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患者72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均为8分以上,行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出现脑梗死症状,且经CT辅助检查确诊;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有严重精神疾病以及既往有脑梗死病史者。其中男40例,女32例;年龄21~78岁,平均(45.6±12.5)岁;受伤原因:打击伤16例、高空坠落伤8例、车祸伤38例、其他10例;硬膜下血肿24例,脑挫裂伤18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23例,脑内血肿7例;术前瞳孔检查一侧瞳孔散大48例,双侧瞳孔散大24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采用甘露醇脱水、脑保护剂等常规治疗措施,降低患者颅内压力,维持患者血压稳定,保证患者呼吸畅通,并保持足够的脑灌注压。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1次/d;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30 mg依达拉奉针剂+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液静脉滴注,2次/d。连续治疗14 d。

1.3 疗效评价于治疗前,治疗后7、14d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分及以上为重型;治疗后采用Barthel量表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总分100分,分值越低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差。根据ADL增分率进行疗效评价:≥86%为基本痊愈,46%~85%为显著进步,16%~45%为进步,≤16%为无变化;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ESS比较治疗后,实验组E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0.05),两组评分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112.181,均<0.05)。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实验组有效率为75.1%,对照组为44.5%,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正常。

3 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占颅脑外伤的1/4,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其中以外伤性脑梗死最为常见,由于颅脑外伤患者常伴有脑挫裂伤及血肿等症状,容易导致脑梗死漏诊,因此本病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3-4]。外伤后导致自由基产生是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自由基可以直接损伤脑细胞,形成脑血肿[5];还可导致脂质过氧化损害作用增强,降低细胞膜上的脂质依赖酶活性,造成细胞膜功能障碍,增加细胞膜通透性,细胞溶解,加重脑水肿的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对脑组织产生一系列的损害[6]。此外局部病灶引发的占位效应、蛛网膜下腔出血、炎症反应、外源性栓子及手术应用利尿剂止血剂等因素也是导致外伤性脑梗死形成的重要原因[7]。

表1 两组ESS比较分

表2 两组疗效比较例(%)

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分子量小且具有亲脂基团,可顺利通过血脑屏障在脑内达到有效治疗浓度,静注给药可有效清除脑内的羟自由基,抑制自由基产生,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ESS评分[8]。其主要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及次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刺激前列腺素生成,减少炎性介质产生,来降低羟自由基浓度、改善神经功能,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害,保护脑组织[9]。本研究显示,治疗后实验组ESS低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1]杨建华,张春阳,张安龙,等.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2):851-852.

[2]卢志刚,吕晓强,刘芸,等.急性脑梗死患者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子-4、6与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梗死体积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32(9):2110-2112.

[3]刘青,童友良.26例重型颅脑外伤后合并脑梗塞诊治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2, 34(2):37-39.

[4]罗泽彬.重型脑外伤并发脑梗塞诊治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6):969-970,973.

[5]王倅旭,张义,高禄斌,等.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创伤性脑血管痉挛120例[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19):40-42.

[6]冯春花.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塞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8):134-136.

[7]彭华,唐晓平,张涛,等.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治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3,28(1):42-44.

[8]胡金梅,邹宇洁.依达拉奉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41-1743.

[9]章国军,刘补兴,杜杭根,等.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 2011,23(5):148-149.

10.3969/j.issn.1671-0800.2016.12.018

R743.33

A

1671-0800(2016)12-1581-02

2016-08-21

(本文编辑:孙海儿)

315700宁波,宁波市第四医院

赵剑峰,Email:zhuxiaofeng633@163.com

猜你喜欢
依达拉奉脑梗塞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关于脑梗塞患者护理浅析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