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7-01-10 04:07郎东旭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管术腺样体中耳

郎东旭

显微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郎东旭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分泌性中耳炎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鼓膜置管术,观察组行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显微镜下鼓膜置管术。评估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记录患儿中耳积液时间、纯音听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中耳积液时间短于对照组,纯音听力情况高于对照组(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显微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时间短,纯音听力改善明显,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低。

中耳炎;鼓膜置管术;腺样体切除术;疗效

分泌性中耳炎是指患者发生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1]。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伴有轻微的耳痛、耳鸣、耳闷胀和闭塞感,严重者摇头可听见水声。耳科专科检查可见鼓膜内陷,呈琥珀色或色泽发暗,部分患者可见气液平面或气泡,鼓膜活动度降低[2]。近年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逐渐提升,且发病年龄逐年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目前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多采用鼓膜置管术,可以保证患者中耳通气状态1年至1年半,但部分患者由于合并腺样体肥大,分泌性中耳炎易反复[3]。为进一步探讨显微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笔者收集分泌性中耳炎患儿90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有分泌性中耳炎临典型床表现;(2)行多导睡眠监测及鼻内镜检测明确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3)经保守治疗无显著治疗效果。(4)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5)监护人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耳内肉芽肿、占位性病变及急慢性中耳炎等耳内病变;(2)合并脑炎、肾病综合征、癫痫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影响本次治疗。

1.2 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浙江省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10岁,平均(5.52±0.73)岁;病程2~20个月,平均(9.15±1.39)个月。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10岁,平均(5.93±0.82)岁;病程2~20个月,平均(9.15±1.39)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行显微镜下鼓膜置管术。平卧位全身麻醉,固定患儿头部,1%麻黄碱滴鼻液对患儿进行滴鼻收缩处理。耳科显微镜辅助操作,切开鼓膜,将鼓膜内积液尽可能吸出。若鼓膜腔内积液黏稠,则需对鼓膜腔进行冲洗,选取地塞米松与糜蛋白酶注射液混合冲洗。吸尽积液后进行置管,选取哑铃型的硅胶通气管(直径为1.14 mm),置管后需维持管腔的通畅及置管位置。观察组行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显微镜下鼓膜置管术。在耳鼻内镜电视监视下进行腺样体切除,利用70°鼻内镜对患者腺样体进行充分暴露,使用腺样体刮匙切除中间部位的腺样体切除,并将切去部位保留,必要时送病理检测。对剩余部位腺样体利用弯头电动的切割器进行完整切割,切割完成后对切割部位用纱球进行压迫止血。在切除过程中需注意对腺样体周围脏器组织包括咽口、咽鼓管等结构的保护。腺样体切除后行与对照组相同的鼓膜置管术,注意手术及麻醉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

1.4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儿中耳积液时间、纯音听力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

1.5 临床疗效评估标准[5](1)显效:听力恢复正常,鼓膜结构及功能恢复正常,鼓室导抗图为A型,无其他临床表现;(2)有效:听力改善超过10dB,鼓膜结构及功能有显著改善,鼓室导抗图为B转C型或者是C转A型,其他临床症状有改善;(3)无效: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1.1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4,<0.05)。

2.2 两组中耳积液时间、纯音听力情况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中耳积液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纯音听力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1。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1例发生脱管,1例发生耳漏,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44%;3例复发,复发率为6.67%。对照组5例发生脱管,4例发生耳漏,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10例复发,复发率为22.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5.07、4.41,均<0.05)。以上患儿给予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缓解或消失。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科炎症疾病,是常见的儿童耳鼻喉疾病。多数患者会有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等临床表现,严重者会导致传导性耳聋[4]。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与咽鼓管阻塞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咽鼓管是中耳于外界环境的唯一通道,当咽鼓管由于各种原因发生阻塞时,中耳的气体被中耳黏膜吸收,鼓膜腔内出现负压,黏膜的静脉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聚积于中耳,从而形成中耳积液[5]。因此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采取鼓膜置管术能有效改善咽鼓管通气,进而改善患者临床表现。但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单纯行鼓膜置管术治疗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容易复发[6]。

表1 两组中耳积液时间、纯音听力情况比较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患儿腺样体肥大是引发咽鼓管占位病变,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因此腺样体切除的联合鼓膜置管术成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方案[7]。内镜电视监视下电动切割器行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显微镜下鼓膜置管术,手术视野清晰,鼓膜切开部位准确,病变部位切除彻底,术后不良反应少,对周围组织结构影响小,复发率低[8]。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中耳积液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纯音听力情况高于对照组(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0.05)。证明了显微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显微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时间短,纯音听力改善明显,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低,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1]王淑芬,王智楠,徐忠强.腺样体肥大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2,20(2):129-131.

[2]李清华,皇甫辉.腺样体肥大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9(1):85-87.

[3]田小燕,刘月辉,汪美群,等.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系统评价[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13(8):723-725.

[4]李健忠.儿童腺样体局部菌群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4,18 (11):1794-1796.

[5]马桂琴,尹桂茹.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2,52(10):78-79.

[6]张鹏,周慧芳,许轶.咽鼓管球囊扩张术与鼓膜置管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5,22(19):93-94.

[7]刘丹,吴曙辉,万浪,等.腺样体切除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鼓膜穿刺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9(1):61-63.

[8]邓世明,刘军,刘铁陵,等.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6,23(6):15-18.

10.3969/j.issn.1671-0800.2016.12.063

R764.21

A

1671-0800(2016)12-1657-03

2016-06-21

(本文编辑:陈志翔)

315700浙江省象山,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

郎东旭,Email:langxudong12311@163.com

猜你喜欢
管术腺样体中耳
腺样体肥大如何用药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腺样体肥大,用药还是手术?
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与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不同时段颈内深静脉置管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中耳胆脂瘤并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儿童腺样体肥大手术切除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全麻下不同径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腹膜透析置管术中行腹壁固定与非固定两种方式的效果差异分析
核消散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