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景区游客被困事件的表现、成因与应对——以武功山景区为例

2017-01-10 03:40谢晓文李梁平赵丽桂胡明文
时代农机 2016年8期
关键词:武功山山地救援

谢晓文,李梁平,赵丽桂,胡明文

(江西农业大学 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山地景区游客被困事件的表现、成因与应对——以武功山景区为例

谢晓文,李梁平,赵丽桂,胡明文

(江西农业大学 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近年来,山地景区游客被困事件频发,成为山地旅游的主要安全问题,如何认识和应对游客被困事件关系到山地景区安全管理的成效。文章以风险管理、事故致因和安全系统工程等理论为支撑,以武功山景区为案例,通过剖析山地景区游客被困事件的表现及成因,提出以构建山地景区游客救援协同机制为主导的应对策略,为山地景区安全管理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山地景区;游客被困事件;旅游安全;武功山

近年来,山地景区以其独特的山地风光以及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探险。在复杂的山地环境中,不少游客因缺少安全知识、救生经验以及外界及时地救援帮助而被困难行,甚至危及生命,成为当前山地旅游的主要安全问题。游客被困事件的发生,不仅给游客的旅行经历和生命安全带来了负面影响,也对山地景区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因此,如何认识和应对游客被困事件关系到山地景区的安全管理成效乃至可持续发展。

山地旅游安全是近年来国内外旅游研究的热门话题,已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中,西方学者较为关注具体山地旅游项目的安全风险及其防控。例如,Kayser、Fernando等对山地景区游客的高原反应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应对策略。Beedie、Kerr等通过剖析登山和探险旅游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山地旅游的危险性。而国内学者更多偏重对山地旅游安全的游客感知和宏观调控的研究。例如,岑乔等、秦礼敬研究了山地旅游景区游客的安全认知。李新娟、周丽君研究了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的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以上研究无疑为山地旅游安全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仍然较为零散,尤其缺少以事件分析的视角全过程剖析山地旅游安全风险规律及其调控策略。

鉴于此,文章以风险管理、事故致因和安全系统工程等理论为支撑,以武功山景区为案例,通过剖析山地景区游客被困事件的表现及成因,提出以构建山地景区游客救援协同机制为主导的应对策略,为山地景区安全管理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1 武功山景区概况

武功山景区是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景区位于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吉安市安福县和宜春市袁州区的交界处,地处罗霄山脉北段,呈东北——西南走向。现已规划面积160km2,规划景点200余处,分为金顶观光休闲区、羊狮幕观光游览区、九龙山宗教文化区、发云界游憩娱乐区、大王庙原始生态区五个核心景区。区内6666.67hm2高山草甸绵绵于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之巅,更是堪称一绝。武功山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动植物繁多,森林覆盖率超过88.1%,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动植物园。武功山正以“云中草原,户外天堂”的亮丽形象享誉海内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探险。近年来,武功山游客被困事件频频发生,并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已引起了新闻媒体乃至社会的广泛关注。

2 山地景区游客被困事件的表现

笔者通过百度、谷歌和360新闻等搜索引擎,分别输入“武功山事故”、“武功山被困”、“武功山救援”、“武功山伤亡”等关键词进行网络搜索,并结合对武功山管委会工作人员的访谈,共筛选出2007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武功山景区发生的游客被困事件20起作为文章的研究对象。总体来看,山地景区游客被困事件特点较为明显。

(1)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节假日和雨雪季节。从图1看,武功山景区游客被困事件季节性明显。其中,以10月份为最多,达到8起,主要是因为该段时间是景区接待高峰期,被困事件发生的频率相应较高;其次是2月份和4月份被困事件分别是4起和3起,与这段时间的多雨雪天气有关。

图1 2007~2014年武功山各月游客被困事件统计

(2)发生地点多为开发未成熟地域。从表1看,游客被困事件主要发生在发云界、羊狮幕、金顶附近,多为开发未成熟地域。这些区域的接待设施尤其是标识牌较少,甚至缺少正式的游览线路。游客置身其中,容易迷失方向,碰到雨雾天气更是晕头转向,无法走出。

表1 武功山游客被困地点统计

(3)游客被困时间较长。在复杂的山地环境下,游客的求救与外界的施救难以实现快速有效的对接,以致游客被困时间较长,少则3小时,多则18小时,给游客的体能和精神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3 山地景区游客被困事件的成因

(1)山地环境复杂,被困风险大。山地景区往往山高林密,天气多变、雨多雾大、加上地形复杂,游客被困的风险比一般景区更大。武功山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较短、雨量充沛、地表水系丰富,常年空气湿度约为80%,山中云多雾重,容易造成游客迷路。而且其地质构造以花岗核杂构造与峰崖地貌为主,在地质作用的影响下,地壳上升运动和沿北西南东方向的挤压力形成了多处悬崖绝壁,游客一不留神就有受伤被困的危险。景区还是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区,自然灾害也会造成游客因受伤或冲毁道路而被困难行。

(2)游客出游经验不足,安全知识薄弱。从被困事件来看,大多数游客缺少出游经验,登山前准备不足,加上缺乏相应的安全知识,以致容易出现因迷路、受伤、体力不支等状况而被困山中,而且在遭遇被困危险时茫然被动。游客的盲目行为主要表现在:不熟悉景区路线,迷恋景色而忘记下山时间;没有探险经验,贸然进入深山活动;逃票上山,走一些未被开发出来的野路;登山前不了解山地气候环境尤其是当天的天气情况;对自己体力没有正确估计,不能量力而行;登山时思想不集中,光顾看景不顾脚下;随身携带的药品、照明、绳索等救生装备物品不足;不随队而行,遇到危险不及时报警,盲目自救,造成更大损失。

(3)景区配套设施不完善,救援机制不够健全。武功山景区的开发建设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尤其是在发云界、羊狮幕等尚未开发成熟区域,山中多为原始风貌,道路较少,安全标识、指路牌示也较为缺乏,游客容易迷失方向。景区面积大,而信号树少,在高山上只有小片地区有信号,微弱的手机信号使得游客无法及时顺畅地向外界求助,救援人员也无法通过通讯信号确定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另外,武功山景区隶属多个行政区管辖范围,景区管理存在各自为政、多头领导的问题,使得救援机制不健全。现有的救援队伍包括当地警方、消防官兵、武功山管委会救援队、蓝天救援队和当地村民,他们各有自己的救援优势。但在开展救援活动时,相互之间缺少沟通和协调,救援过程更是缺少很好的对接机制,以致严重影响了救援效率。当游客被困山地景区时,他们大多数选择的是拔打110向当地警方求助,而远在市区的公安指挥中心接到求助电话后,通知当地派出所前去营救,如有需要还会从市区派遣消防官兵参与。但终因信息周转、人员调配、长途奔赴等多环节运作,使得公安、消防的救援过程比其他救援主体费时更长。

4 山地景区游客被困事件的应对策略

(1)开展游客安全培训教育。游客必须对自身条件有一定的自我认识,对山地旅游相关安全知识有所了解,才能真正从源头上减少被困事件的发生,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政府职能部门和景区管理部门都应通过多种途径向游客大力宣传山地旅游安全知识,引导游客自觉学习旅游安全知识,树立旅游安全意识。尤其是景区还有必要通过门票附加安全知识、景区门口设置安全知识宣传牌等方式来提醒和警示游客。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和景区,可以为游客免费开展专门的山地旅游安全技能培训,让游客掌握必要的山地求生救援技能。

(2)加强山地景区安全管理。科学有效的山地景区安全管理是防范游客被困发生的有力保障。必须强化景区巡逻管理,加强景区员工的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安全管理素质水平。加大对景区安全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对已经发生多次游客被困地点增设标识牌,在景区危险地段,设置防护栏和警示标语,进行安全提醒。合理增设和布局信号树,实现景区信号全覆盖,以方便游客对外求助及救援队伍开展营救。对接待设施开展定期检查,及时更换陈旧设施,同时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关键地点增设监控设备,为安全监测与景区日常管理提供方便,甚至设置游客救助服务站,为游客免费提供饮水、食物、衣服、照明工具和急救药品以及相应服务。

(3)构建山地景区游客救援协同机制。有效实施山地景区游客救援工作,不仅需要调动各救援主体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热情,而且要将他们有机整合,建立起高效灵活、保障有力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即以景区管委会为救援主导,成立景区管委会专业救援组织,并建立山地景区游客救援协同管理系统,将多元主体的优势资源整合到系统中,合理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如图2所示。区管委会救援中心负责运行,其他主体参与互动。当公安部门、公益组织和村民等接到游客求助电话后,把信息全部反映到景区管委会救援中心进行汇总,通过信息获取与处理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和反馈,掌握游客被困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被困人数、有无伤亡、被困位置等),再由景区管委会救援中心做出救援方案决策,确定应急救援队伍。救援队伍一般由景区管委会、村民和公益组织中的骨干人员组成,当救援困难升级,再协调消防官兵前来展开救援,这样可以减少公众资源的浪费,以最合理、高效的方式展开救援。救援工作结束后则进行系统修复,景区管委会救援中心要对游客被困事件进行总结,将结果及相关信息向其他救援主体进行反馈,对事故多发地带要进行预警,并进一步完善相应配套设施。

图2 山地景区游客救援协同机制

构建山地景区游客救援协同机制,不仅要具备有效的救援组织形式,还需要建立山地景区游客救援协同管理系统来确保其有效运行。该系统应具有信息获取与处理、救援方案决策、多元主体统筹协调、监管与修复等功能,由景

[1]B.Kayser.Acute mountain sickness in western tourists around the Thorong pass(5400m)in Nepal[J].Journal of Wilderness Medicine. 1991,2(2):110-117.

[2]Femando AMoraga,Jorge D.Osorio,Manuel E.Vargas.Acute Mountain Sickness in Tourists with Children at Lake Chungara(4400m)in Northern Chile[J].Wilderness&Environmental Medicine,2002,13(1):31-35.

[3]Beedie,Paul.Mountain guiding and adventure tourism:reflections on the choreography of the experience[J].Leisure Studies,2003,22(2):147.

[4]Kerr,John H.Multiple motives for participating in adventure sports[J].Psychology of Sport&Exercise,2013,(5):649-657.

[5]岑乔,黄玉理.基于旅游者认知的山地旅游安全现状调查研究[J].生态经济,2011,(10):146-151.

[6]秦礼敬.山地旅游景区游客的安全认知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7]李新娟.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10,(2):159-162.

[8]周丽君.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以长白山景区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Performance,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 ountain Scenic Tourist Trapped Event——A Case Study in Scenic W ugong M ountain

XUE Xiao-Wen,LI Liang-ping,ZHAO Li-gui,HU M ing-wen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 330045,China)

In recentyears,mountain scenic tourist trapped incidents are frequent,and has become themain security issues inmountain tourism.How to recognize and respond to tourists trapped events is related to theeffectivenessof the safetymanagementofmountain scenic.This paper is supported by riskmanagement,accidentcausation and safety system engineering theory,takingWugong Mountai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causes ofmountain scenic tourist trapped events,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trategy to build touristsmountain rescue coordinationmechanism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mountain scenic securitymanagement.

mountain scenic area;tourists trapped event;travelsafety;Wugongmountain

F590.63

A

2095-980X(2016)08-0050-03

2016-06-2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12BAC11B06)

谢晓文,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旅游与休闲农业研究工作。通信作者:胡明文。

猜你喜欢
武功山山地救援
山地草甸
紧急救援
武功山晚霞
相约武功山
3D打印大救援
游武功山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家乡的武功山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