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

2017-01-11 23:31苟海菊
关键词:护患内科心血管

苟海菊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贵州 遵义 563000)

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

苟海菊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贵州 遵义 563000)

目的 主要是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的防护措施。方法 主要是对本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且针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此来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对于心血管内科,由于其存在较大的特殊性,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安全隐患,若是不及时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恢复以及护理质量。结论 为了有效提升医院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有效避免护理纠纷,要针对安全隐患的产生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以此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探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对于医院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来说,人们对其的要求也逐渐增多。心血管内科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大多数患者为中老年人,并且发病较快,原因较为复杂,并发症较多,这导致护理工作存在较大的难度。在护理过程中将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影响护理的质量。因此针对这些隐患,必须要究其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避免隐患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以下主要是对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与探讨。

1 心血管内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经过对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分析得知,产生安全隐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护士自身因素

对于护理人员自身的因素主要有:首先是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方面,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尤其是针对一些危重的患者,很多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够,查房不够细致,对于患者病症的对照不够仔细,并且巡视病房不及时,没有认真查看医嘱等,导致护理事故的出现[1]。并且没有对患者的体征进行观察,病人出现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没有及时发现,最终产生护理事故。其次是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应急能力较差,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病情变化较为复杂以及突然,因此这将给护理人员较大的压力,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较高,护理人员必修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同时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心血管护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这也就需要护理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身的护理技能。然而医院聘任的一些护理人员较为年轻,临床护理经验较为匮乏,对一些医疗器械无法有效使用,熟练度不够,导致患者出现突发症状时,无法有效处理,造成手忙脚乱等现象[2]。再者就是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较差,无法与患者以及加数进行及时的沟通,对于患者的病情没有履行告知义务,并且告知的内容不全面,技巧不完善等,尤其是在工作较为繁忙时,护理人员无法充分满足患者的要求,引起了患者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的出现。然后就是护理在对患者讲解病情时不完善,一些特殊药物没有重点标记出来,未能引起患者以及家属的重视,导致出现一些不良后果,引发护患纠纷。最后就是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较弱,对于护理记录不完善,随意涂改,这也是引发护患纠纷的一大原因。

1.2 患者自身因素

首先就是心血管内科患者具有高风险性,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包填塞以及心律失常等状况较为常见,因此会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并且一些治疗措施也存在风险,PTCA以及溶栓等。其次就是患者生活习惯有所改变,导致患者不够适应,卧床大小便,活动受到限制等,尤其是多数患者为中老年患者,很容易出现压疮、跌倒以及坠床等风险事件[3]。

1.3 其他因素

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来说,疾病较为复杂,在诊断以及治疗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手术之后出现的并发症患者不够理解,患者对一些收费标准不够了解等,护理人员讲解不清,很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在心内科病房中空间较小,治疗以及操作中很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很容易发生一些安全隐患[4]。

2 心血管内科安全隐患的防护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风险呈报制度

对于风险指的是在特定情况下以及特定的时间中,可能会发生的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的差异。对于风险管理来说属于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能够将一些不安全的事件进行有效的处理,对一些安全隐患事件进行有效的防范[5]。要利用学习、培训等活动来让护理人员了解风险管理的意义及其作用,风险呈报工作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所在,为了有效保证风险呈报的准确性以及及时性,必须要不断对护理人员进行鼓励,能够让其积极进行风险事件的呈报,以严格遵守风险呈报制度,以便于针对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发生一些安全事故。

2.2 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在心血管内科的患者护理工作,必须要坚持以人文本的护理服务理念,能够为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服务,不断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6]。若是患者的情绪过于激动,那么将会直接导致患者的血压升高,从而引发心绞痛甚至是心肌梗死。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来说,其心理较为敏感以及脆弱。这就要求相关的护理人员必须要去关心患者,能够体贴患者,给患者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护理人员要经常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为患者解决疑问,从而来满足患者的需求,不断促进患者保证一个良好的心态。

2.3 健全相关制度

为了有效实施风险管理,必须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所在,并且是广大医护工作人员长期临床实践完成的。同时每一项规章制度都具有可行性以及科学性,是经过不断总结得来的。尤其是针对一些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以及无菌操作规程与巡视制度等。在实际的操作中必须要保证严格执行。尤其是针对于心血管内科病房来说,必须要按时记性巡视,能够避免患者发生意外,要将护理管理制度具体化,提升其可操作性,若是遇到一些突发的情况,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发生重大事故。

2.4 重视护理人员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

要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安全教育工作,对其进行法规知识培训工作,能够明确相关的职责,不断强化意识,让每位护理人员可以自觉遵守医德规范,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度以及诊断技术规范等,以此来保证护理服务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同时可以利用相关的讲座以及交流会等宣传安全教育工作,以此来将责任意识贯穿到整个护理工作中。

2.5 完善护理记录书写管理

护理人员必须要提升法律意识,能够严谨的进行护理记录文书的书写,在护理记录上不能够随意进行涂改,笔记必须规范,记录必须详细,能够对患者疾病以及相关药物的使用等进行详细的记录。护理人员在进行病情的观察中必须要具有预见性,尤其是针对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要及时进行记录,严格观察患者病症的变化,若是发现异常状况及时上报医生,从而来避免护理事故的发生。在进行交班时,必须要护理人员全部签字,保证其科学严谨性。

3 讨 论

对于医院心血管内科来说,由于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并且发病较为复杂,并发症较多,这样将会导致护理工作存在较大的难度,并且在日常的护理中也会出现较多的安全隐患,影响患者的恢复。针对这种状况,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相关防护措施,有效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医院要有效实施风险管理,完善相关制度,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来避免护理事故的发生。

[1] 黄秀霞.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处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3):5138-5139.

[2] 贾莉莉.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6,(27):96-97.

[3] 王志会.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6,(18):264-265.

[4] 雷雪梅,阿达莱提·阿卜力孜.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43):236,238.

[5] 姜淑华.浅谈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4):254-255.

[6] 多淑芹.心血管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常见安全问题及护理措施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0):196,199.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5

B

ISSN.2095-6681.2017.01.119.02

猜你喜欢
护患内科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社会嵌入视域下护患关系影响机制研究
内转科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