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IP5全球增暖预测结果中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

2017-01-11 02:30落桑曲加次仁曲宗顿玉多吉米玛罗杰
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最低气温平均气温青藏高原

落桑曲加 白 玛 次仁曲宗 顿玉多吉 米玛罗杰 尼 玛

(①③④⑤⑥西藏山南市气象局 西藏山南 856000②西藏自治区气象局 西藏拉萨 850000)

CMIP5全球增暖预测结果中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

落桑曲加①白 玛②次仁曲宗③顿玉多吉④米玛罗杰⑤尼 玛⑥

(①③④⑤⑥西藏山南市气象局 西藏山南 856000②西藏自治区气象局 西藏拉萨 850000)

文章通过对CMIP5多模式比较计划(rcp60)中的5种模式进行分析,得出了本世纪青藏高原地区气温有明显的升高趋势之结论。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地区未来94年(模式预测时段为2006~2100年)间冬、夏、年平均气温及最高、最低平均气温有明显的上升的趋势,其中冬季的平均气温、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冬季平均最高气温在预测时段内有短时性的波动情况,但总体变化趋势是上升的。冬、夏、年平均气温趋势变化分别为0.27℃/10年、0.26℃/10年和0.26℃/10年。94年的预测时段内,冬、夏、年平均气温分别升高2.54℃、2.44℃和2.44℃,到本世纪末青藏高原地区冬、夏、年平均气温可分别达到-2.13℃、14.454℃和6.49℃。94年间冬、夏、年平均最高气温分别升高3.48℃、3.29℃和3.38℃,到本世纪末冬、夏、年平均最高气温分别达到2.16℃、22.49℃、12.77℃。平均最低气温在2006~2100年期间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到2100年冬、夏、年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升高4.04℃、3.29℃和3.76℃,本世纪末青藏高原地区的冬、夏、年最低气温平均值分别达到-9.06℃、12.66℃、2.24℃。

气候;青藏高原;气候变暖;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已经发生的各种气象要素的变化对未来的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全球气候要素的变化会导致气候带(区)的变动,进而导致自然带(区)的变动。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大量焚烧化石矿物生成的各种气体以及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号称“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被称为“全球气候形成启动器”,全球气候的变化首先表现在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上。

本文首先对近50年来青藏高原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做了概述,再以CMIP5全球增暖预测结果对青藏高原地区(本文中青藏高原区域定为25~40N,75~105E)在整个21世纪的气温变化做了预测。

1 青藏高原气候的特征

青藏高原被喜马拉雅山、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环抱,是地球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由于青藏高原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使它有了以下独特的气候特征。

1.1 低气压

该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高原空气愈稀薄,大气压与氧分压低,一般海拔每升高100m,大气压就下降0.785kPa,氧分压下降0.160kPa。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玛多县(位于青海省果洛州境西北部),平均海拔在5000m左右,缺氧高寒,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内地的60%[1]。

1.2 寒冷

青藏高原是全国年平均温度和各级界限温度最低的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5℃,且由于青藏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使得该地区昼夜温差可达到10~15℃,阴阳坡温差在10℃以上。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下,极端最高温不超过33℃,年温差仅在25.6℃以下,积温低于2000℃,冬季漫长甚至长冬无夏[2]。

1.3 干燥与大风

青藏高原地区年降水量在51.4~998.6mm之间,多数地区在300~500mm。降水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的90%)且多夜雨。由于日照时间长、辐射强,蒸发量一般大于降水量3倍左右,最高达9.7倍。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50%左右,冬季有的地区可达零,气候非常干燥。一般年平均风速在2~3m/s,最大达34m/s。冬春季(10~5月)多大风,有的地区几乎每日必风,常夹带沙粒,大风常起于午后,至傍晚始停[3]。

1.4 强辐射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达到4500m,且云量低、空气密度小、空气洁净度高、尘埃少,加上雪的反射作用,太阳辐射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高原大部分地区日照时数在2600h以上。如,在西藏高原每年日照时数在3000~3400h,太阳辐射年总量在190~200kcal/cm2,日辐射强度拉萨地区为0.614kcal/cm2左右。高原地区日照紫外线增强,300mu的紫外线在海拔4000m的高原较海平面增加2.5倍[4]。

2 青藏高原近50年来气温变化的特征

图1 青藏高原1951~2000年平均气温及五年滑动平均气温变化图(℃)

图1中年平均气温虽有波动情况,但总体表现出上升趋势。王堰等人[5]研究得出青藏高原地区近50年(1951~2000年)来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随时间均呈增温态势;日最低气温的增温比日最高气温的增温更显著;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明显偏高,但也有新的特点,即进入90年代后1月份日最高气温不但没有升高反而是降低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发生了显著的变暖突变。马晓波等人[6]分析得出与王堰等人相似的结果,近50年来青藏高原气温普遍升高,不同区域年平均气温以0.21~0.42/10a的速度增加;最高气温升温速率为0.09~0.37/10a,最低气温为0. 04~0.69/10a,相差1~3倍;气温日较差显著减小,幅度为-0.08~-0.51/10a,只有高原南部呈增加趋势,气温日较差的减小主要发生在冬季。总的来说,青藏高原地区近50年来虽然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气温均有突变发生,但总体的气温是上升的。

3 CM IP5中选取的5种模式对21世纪青藏高原地区气温变化的预测

本文从CMIP5[7]模式中选了CSIRO-Mk3-6-0、GFDL-ESM2M、MIROC5、NorESM1-M、MIR-ESMCHEM等5种模式对本世纪青藏高原地区的温度趋势做了预测。

3.1 各个模式模拟性能比较

选取的各个模式预测结果中,2006~2009年间青藏高原地区的冬、夏、年平均气温与实测得到的ncep表面温度气候态的相关值比较,得出各个模式的模拟性能(夏季为6、7、8月份,冬季定为12月份和次年的1、2月份)。

图2、3、4、5、6分别是CSIRO-Mk3-6-0模式、MIROC5模式、GFDL-ESM2M模式、NorESM1-M模式、MIR-ESM-CHEM模式预测的2006~2009年间青藏高原地区冬季平均大气表面温度图,图7是实测得到的大气表面温度图。如图2所示,整个青藏高原在2006~2009年冬季是个冷区,随着海拔升高温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青海省可可西里地区、柴达木盆地及西藏高原平均温度达到-15℃以下;4年平均气温在高原西北达到最低,其冷中心位于藏北高原(78~90N,30~37N),区域气温平均值达到-15℃,在32~34.5N,81~90E中心值达到-18℃以下。图3中的MIROC5模式在2006~2009年间的预测结果较接近于CSIRO-Mk3-6-0模式预测结果,冬季青藏高原地区温度较低,长江源头以西地区气温达到-15℃以下。在藏北高原32~34N,78~84E中心气温达到-21℃。图4中GFDL-ESM2M模式在藏北高原地区冷中心气温值为-15℃。图5中MIROC-ESM-CHEM模式在31~34N,84~96E区间温度值达到-21℃,冷中心位于青海西藏交界处(88~92E,32~35N),中心值达到-24℃。图6中NorESM1-M模式预测结果中的中心气温最低值达到-21℃。图7的实测资料显示,31~36N,81~97E区域温度达到-15℃。与冬季区域平均预测图比较可知,实测值与各模式预测结果都较相近,其中CSIRO-Mk3-6-0模式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最接近,尤其对-15℃区域的预测值更接近于实测温度。

图8、9、10、11、12分别是CSIRO-Mk3-6-0模式、MIROC5模式、NoRESM1-M模式、MIR-ESM-CHEM模式和GFDL-ESM2M模式在2006~2009年间青藏高原地区夏季平均大气表面温度图,图13是实测得到的大气表面温度图。5种模式对2006~2009年夏季预测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温度低于9℃,藏北高原的广大地区、柴达木盆地以及青海省境内的长江源头地区的夏季平均温度为6℃,在那曲地区境内的尼玛县夏季平均温度甚至只有3℃。与实测值对比发现,各个模式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相接近,从温度的区域分布模拟能力上看CSIRO-Mk3-6-0模式预测结果与实测得到的最接近。

图2 CSIRO-Mk3-6-0模式预测结果图

图3 MIROC5模式预测结果图

图4 GFDL-ESM 2M模式预测结果图

图5 M IR-ESM-CHEM模式预测结果图

图6 NoRESM 1-M模式预测结果

图7 实测结果(冬季)

图8 CSIRO-M k3-6-0模式预测图

图9 M IROC5模式预测图

图10 NoRESM 1-M模式预测图

图11 M IR-ESM-CHEM模式预测图

图12 GFDL-ESM 2M模式预测图

图13 实测结果(夏季)

2006~2009年期间青藏高原气温实况值与各模式预测结果相比较得出:CSIRO-Mk3-6-0模式夏季预测值偏高1.057℃,冬季偏高0.57℃;MIRO5模式夏季预测值偏高1.40℃,冬季偏高1.68℃;MIR-ESMCHEM模式夏季预测值偏高0.17℃,冬季偏低3.26℃;NoRESM1-M模式夏季预测值偏高1.50℃,冬季偏低2.89℃;GFDL-ESM2M模式夏季预测值偏高0.53℃,冬季偏高0.56℃。与实况相比较,各模式模拟性能都较强。

3.2 各个模式对2006~2100年间青藏高原地区温度变化的模拟预测

3.2.1 2006~2100年间青藏高原地区冬季、夏季、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模拟预测

从3.1节的分析得出,2006~2009年间青藏高原地区夏季平均模拟中MIR-ESM-CHEM模式模拟性能最强。故选取了MIR-ESM-CHEM模式作为预测模式,对未来94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做了预测。

MIR-ESM-CHEM模式对青藏高原地区的预测曲线显示(见图14),在未来的94年间夏季青藏高原平均气温虽然在某些年份有下降趋势,但总体来说呈上升趋势;2008~2009年、2013~2014年、2024~2025年、2044~2046年间温度有明显突变上升趋势;2009~2011年、2014~2015年、2026~2028年、2066~2067年间温度有明显突变下降趋势;在预测时段内,2046年气温异常高,夏季平均气温首次超过15℃,随后有一段时间的下降趋势,但从2059年开始夏季平均气温高于15℃。从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0.041x+ 12.77得出,在未来94年间青藏高原地区夏季平均气温将上升3.85℃,到2100时青藏高原地区的夏季平均气温可达到16.62℃。

从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看出(见图14),年平均气温有明显上升趋势。2028~2033年、2048~2052年、2063~2065年、2082~2086年、2088~2089年间气温有不同程度的突变下降趋势;2034~2040年、2065~2068年、2085~2087年间气温有不同程度的突变上升趋势;从2057年开始年平均气温高于5℃。从线性方程y=0.046x+2.346得出,在未来的94年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将上升4.32℃,2100年年平均气温将达到6.67℃。

从冬季平均气温变化曲线看出(见图14),在2006~2100年期间的总体气温变化有显著上升趋势。2026~2031年、2047~2052年、2062~2063年、2066~2069年、2072~2074年、2081~2083年、2086~2091年、2092~2095年间气温有不同程度的突变趋势;2032~2041年、2047~2049年、2061~2062年、2065~2066年、2069~2071年、2076~2078年、2086~2088年间分别有不同程度的突变变暖趋势。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曲线的线性方程y=0.050x-9.245得出,2006~2100年间气温将上升4.7℃,到2100时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气温值达到-4.55℃。

图14 M IR-ESM-CHEM模式对2006~2100年间青藏高原冬季、夏季、年平均气温时间序列图

图15 5种模式求平均得出的2006~2100年间青藏高原地区冬、夏和年平均气温时间序列图

5种模式的平均值对青藏高原地区夏季平均气温的预测结果显示(见图15):2006~2100年间青藏高原气温变化有短时性的波动情况,但总体呈上升趋势;2045年夏季平均气温首次超过15℃,达到15.52℃,2056年后平均气温超过15℃的年份明显增加,在2083年和2095年夏季平均气温超过16℃。求得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026x+12.01,从其斜率值(0.026)看出,未来94年里气温的涨幅是明显的,气温上升了2.44℃,本世纪末青藏高原地区夏季平均气温可达到14.454℃。

年平均变化预测曲线显示(见图15):预测时段内年平均气温有短时性的波动情况,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研究区域内,2043年的年平均气温达到7.133℃,2072年和2091年甚至超过8℃。求得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0.026x+4.047显示,在未来的94年间气温将上升2.44℃,到本世纪末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达到6.49℃。

比起年平均和夏季平均气温,对冬季平均气温预测结果的变化更加明显、气温的波动现象更显著(见图15):研究时段内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冬季平均气温是显著上升的;2080年冬季平均气温首次达到0℃,之后的2083年冬季平均气温又达到0℃,到2087年甚至超过0℃。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0.027x-4.668显示,在预测时段内气温将上升2.54℃,到本世纪末冬季平均气温可达到-2.13℃。

表1 各模式对未来94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预测结果中夏季平均气温的趋势变化

表2 各模式对未来94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预测结果中年平均气温的趋势变化

表3 各模式对未来94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预测结果中冬季平均气温的趋势变化

从表1、2、3看出各模式的平均变化趋势有差别。夏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见表1),MIROC-ESM-CHEM模式的变化值最高,达到0.41℃/10年;GFDL-ESM2M模式夏季平均变化趋势最小,为0.27℃/10年;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0.14℃/10年。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见表2),MIROC-ESMCHEM模式预测结果最大,为0.46℃/10年;GFDL-ESM2M模式预测值最小,为0.25℃/10年;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0.21℃/10年。冬季平均气温预测结果显示(见表3),MIROC-ESM-CHEM模式的预测结果最大,达到0.5℃/10年;最小的为GFDL-ESM2M模式,为0.2℃/10年;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差0.3℃/10年。从总的预测结果看,冬、夏、年平均气温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但是各模式之间的预测结果相差较大。为了避免某一个模式由于资料的初始化问题或计算过程中某一个因素未考虑而导致的结果偏大偏小情况的发生,求出了5个模式的平均值,并作出柱状图(见图16)

图16 对5个模式求平均得出的青藏高原地区冬、夏、年平均气温的趋势变化时间序列

3.2.2 2006~2100年间青藏高原地区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的模拟预测

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跟最高气温的变化与最低气温的变化有直接关系。气温的最高值越大,相应的平均气温也会越高。以下选取了4种模式(CSIRO-Mk3-6-0模式、MIROC5模式、MIROC-ESM-CHEM模式和NorESM1-M模式)分别对青藏高原地区2006~2100年间冬、夏、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做了模拟预测。

从CSIRO-Mk3-6-0模式、MIROC5模式、MIROC~ESM~CHEM模式和NorESM1-M模式对2006~2100年间青藏高原地区冬、夏、年平均最高气温的预测结果图看出(见图17),各个模式的冬、夏、年平均气温的最高值预测结果均随时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图17中各模式对夏季平均最高气温的预测曲线显示:CSIRO-Mk3-6-0模式的预测结果最高,在研究时段内一直高于20℃,2090年达到25℃;MIROC-ESMCHEM模式的预测结果最低,2065年之前一直低于20℃;CSIRO-Mk3-6-0模式与MIROC-ESM-CHEM模式之间的预测值相差4℃左右。图17中各模式对年平均最高气温预测曲线显示:CSIRO-Mk3-6-0模式和MIROC5模式的预测结果一直高于10℃;MIROC-ESM-CHEM模式在2025~2030年间的年平均气温的最高值有明显下降趋势,之后气温有小幅度波动,但总体是上升的;MIROC-ESM-CHEM模式和NorESM1-M模式的预测结果在2058年前小于10℃,之后一直高于10℃。图17中各模式对冬季最高平均预测结果曲线显示:MIROC5模式和NorESM1-M模式的预测结果高于其余两个模式,其中MIROC5模式在2029年的最高值达到4℃左右,此后有急剧下降趋势,而NorESM1-M模式在2036年的最高值达到4℃左右;MIROC-ESM-CHEM模式的预测结果最低且气温的起伏较大。总的来说,在未来的94年间,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

图17 4中模式对2006~2100年间青藏高原地区夏、冬、年平均最高气温的预测结果

图18为CSIRO-Mk3-6-0模式、MIROC5模式、MIROC-ESM-CHEM模式和NorESM1-M模式分别对2006~2100年间青藏高原地区夏、冬、年平均最低气温的预测结果图。图18中夏季平均最低气温预测曲线显示:MIROC5模式的预测结果较其他3种模式高,在整个研究区域内其值在10~13℃之间;CSIROMk3-6-0模式在2090年前平缓上升,气温由10℃上升到了11.5℃左右,到2090年时有急剧上升趋势,2092年最低值达到18℃,2092~2094年间气温又急剧下降,降到11℃;MIROC-ESM-CHEM模式在2040年前预测结果最低,在9℃左右,2045之后预测值高于10℃。图18中年平均最低气温预测曲线显示:MIROC5模式的预测结果远远高于其他模式,预测平均结果在研究时段内有波动现象,但总体呈上升趋势,2006~2100年间该模式的预测结果大多高于0℃(2018年低于0℃),其余3个模式的预测值在2005前年平均最低气温值低于0℃,之后3个模式的预测值都高于0℃。图18中冬季平均最低气温预测曲线显示:MIROC5模式的预测值远远高于其他3个模式,而NorESM1-M模式的预测值在整个研究时段内都是最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5℃左右;在4个模式中NorESM1-M模式的预测值处于中间状态,较接近于平均预测值。因此,本文选取了NorESM1-M模式的预测值来判断2006~2100年间青藏高原地区月平均最高气温的的变化趋势。

图18 4种模式分别对2006~2100年间青藏高原地区冬、夏、年平均最低气温的预测结果图

根据趋势变化,做出了各模式相应的气温变化趋势柱状图(见图19和图20),从中看出各模式预测结果趋势变化图有一定的差别。为了减小各模式的随机误差,求了各模式的平均值。

图19 4种模式预测青藏高原地区夏季最高(a)、年(b)、冬季(c)平均最高气温趋势变化柱状图

图20 4种模式预测青藏高原地区夏季(d)、年(e)、冬季(f)平均最低气温趋势变化柱状图

4种模式(CSIRO-Mk3-6-0模式、MIROC5模式、MIROC-ESM-CHEM模式、NorESM1-M模式)对未来94年间青藏高原地区冬、夏、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趋势图看出(见图21):在研究时段内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2035年后夏季平均最高气温高于20℃,其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0.035x+19.12显示,在94年间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将上升3.29℃,到本世纪末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可达到22.49℃;年平均最高气温的时间序列图有明显上升趋势,2020年开始气温超过10℃,其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0.036x+9.383显示,在未来94年间气温将上升3.38℃,到本世纪末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可达到12.77℃;冬季平均最高气温值在2006~2100年间有较大范围内的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到2035年的冬季最高气温将首次达到0℃,其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0.037x-1.322显示,在研究时段内气温将上升3.48℃,到2100年前后冬季平均最高气温可达到2.16℃。

图21 4种模式平均值对2006-2100年间青藏高原地区冬、夏、年平均最高气温的预测结果

图22 4种模式平均值对2006-2100年间青藏高原地区冬、夏、年平均最低气温的预测结果

4种模式的平均值对2006~2100年间青藏高原地区冬、夏、年平均最低气温的预测结果显示(见图22),冬、夏、年平均最低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值变化起伏最大,但还是呈现上升趋势。冬、夏、年平均最低气温值时间序列图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043x-13.18、y=0.035x+9.371和y=0.04x-1.522,可以看出在未来94年间的冬、夏、年平均最低温度涨幅分别为4.04℃、3.29℃和3.76℃。到本世纪末青藏高原地区冬、夏、年平均最低气温值分别降到-9.06℃、12.66℃和2.24℃。根据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求出了4种模式的冬、夏、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冬、夏、年平均最低气温趋势变化的柱状图(见图23)。

图23 4种模式平均后得出的平均气温趋势变化柱状图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从CMIP5模式中选取CSIRO-Mk3-6-0模式、MIROC5模式、GFDL-ESM2M模式、MIR-ESMCHEM模式和NoRESM1-M模式等5种模式(在预测最高、最低平均气温时选取4个模式,分别为CSIROMk3-6-0模式、MIROC5模式、MIR-ESM-CHEM模式和NoRESM1-M模式),从5种模式的全球气候变暖预测结果中选取了青藏高原地区(本文中的青藏高原区域选为25~40N,75~105E)作为研究对象来预测了本世纪青藏高原地区气温的变化趋势。通过分析得出:

①在预测时段内(2006~2100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有明显上升趋势。气温的冬季平均、夏季平均和年平均趋势变化分别达到0.27℃/10年、0.26℃/10年和0.26℃/10年。2006~2100年间冬、夏、年平均气温分别升高了2.54℃、2.44℃和2.44℃,到本世纪末青藏高原地区冬、夏、年平均气温分别达到-2.13℃、14.454℃和6.49℃

②最高气温在预测时段内(2006~2100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冬、夏、年最高平均气温趋势变化分别为0.37℃/10年、0.35℃/10年和0.36℃/10年。预测时段内冬、夏、年平均最高气温分别升高了3.48℃、3.29℃和3.38℃。到本世纪末冬、夏、年最高气温平均值分别达到2.16℃、22.49℃和12.77℃。

③平均最低气温在预测时段内(2006~2100年)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研究时段内冬、夏、年平均最低气温涨幅分别为4.04℃、3.29℃和3.76℃。到本世纪末青藏高原地区的冬、夏、年平均气温最低值分别达到-9.06℃、12.66℃和2.24℃。

通过与实况对比得出CSIRO-Mk3-6-0模式、MIROC5模式、GFDL-ESM2M模式、MIR-ESM-CHEM模式和NoRESM1-M模式等5种模式的预测能力都较强,得出本世纪青藏高原地区气温有较大幅度上升的结论,此结论与目前的全球气候变暖背景相吻合。气候变暖会对高原地区的冰川、多年冻土、降水量级、降水分布及气候带的区域将会引起一定的影响。本文所选的5种模式在未来94年间的预测过程中可能由于某一微小误差的累积导致较大的分析误差,从而影响预测结果。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将进一步提高模式的预测精确度,同时多选取几种模式,求各模式平均值从而减小模式不同而带来的预测偏差,进一步提高预测结果准确度。

[1]德庆措姆,索朗丹巴.西藏气候的初步分析[J].西藏科技,2002(8):49-51.

[2]朱文琴,陈隆勋.现代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几个体征[J].中国科学D辑(B12):327-334.

[3]秦大河.中国西部地区气候变化的事实、预测及其影响[EB/OL].(2012-04-20)[2010-12-04]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CurRec=1&recid=&filename=ZGQX200210001001&dbname=CPFD9908&dbcode=CPFD&pr=&urlid =&yx=&v=MDkxNDU3ckxJVjBWUHlyYWRyRzRIdFBOcjQ5Rlplc1BEUk5LdWhkaG5qOThUbmpxcXhkRWVNT1VLcmlmWnVC-dUZ5ampV.

[4]秦大河,丁一汇,王绍武,等.中国西部环境演变及其影响研究[J].地学前沿,2002,9(2):321-328.

[5]王堰,李雄,缪启龙,等.青藏高原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4,27(1):41-46.

[6]马晓波,李栋梁.青藏高原近代气温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J]高原气象,2003,22(5):507-512.

[][]

Long-term change of temperature on Tibetan plateau based on CMIP5 climatemodel

Luosang Qujia①Baima②Ciren Quzong③Dunyu Duoji④Mima Luojie⑤Nima⑥

(①③④⑤⑥Shannnan City bureau ofmeteorology,Shannan 856000,Tibet;
②MeteorologicalBureau of TibetAutonomousRegion,Lhasa 850000,Tibet)

In this paper,we have analyzed change of surface temperature which obtained from 5 phases in CMIPS climatemodel on the Tibetan Plateau between the year of 2006 and 2100.Based on the analysis,we found that temperature on the Tibetan Plateau(TP)has tend to be increased prominently.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mean temperatures in winter and summer,annualmean temperature aswellas the highestand lowest temperatures on TP have increased over the period 2006 to 2100.Furthermore,themean temperature in winter and summer aswell as the annualmean temperature are predicted to be increased 0.27oC,0.26oC,and 0.26oC per decade,respectively.In the end of this century,themean temperature in winter and summer aswell as the annualmean temperatureare predicted tobe-9.06oC,12.66oC,and 2.24oC,respectively.

climate;Tibetan Plateau;globalwarming,mean temperature;the highestand lowest temperatures

10.16249/j.cnki.54-1034/c.2016.02.008

P461

A

1005-5738(2016)02-052-011

[责任编辑:索郎桑姆]

2016-09-06

落桑曲加,男,藏族,西藏日喀则人,西藏山南市气象局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天气预报。

猜你喜欢
最低气温平均气温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上的“含羞花”
景德镇市不同天气背景下的四季温差特征分析
给青藏高原的班公湖量体温
青藏高原首次发现人面岩画
北辰地区日最低气温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更 正
从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看莱州市30a气温变化
1981—2010年拐子湖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近50年来全球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数学选择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