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打字机

2017-01-11 11:08佟磊
好家长 2016年1期
关键词:律动经验支架

文 佟磊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打字机

文 佟磊

在“支架式”音乐教学中,充分突显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宽松的环境为前提的幼儿主动有效学习;体现了以迁移幼儿原有经验为出发点的幼儿主动有效学习;体现了以感知体验为基础的幼儿主动有效学习;体现了以快乐游戏为特征的幼儿主动有效学习;体现了以个性化表达为抓手的幼儿主动有效学习;体现了以关注幼儿学习品质为价值导向的幼儿主动有效学习;体现了以幼儿情感表达为核心的幼儿主动有效学习;体现了以尊重幼儿的差异性为重点的幼儿主动有效学习;体现了以促进幼儿整体性发展为突破点的幼儿主动有效学习。同时,通过支架式有效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欣赏活动,体验创作表演带来的快乐。

2.感知乐曲中特定音效“叮”出现的规律,初步尝试小组创编律动,并随音乐大胆表现。

3.学会与同伴合作、协商,共同完成任务。

设计支架原则:根据已有的学科知识经验和生活情景经验。

1.本活动幼儿最近发展区分析。本班幼儿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有一定音乐知识的积累,听辨能力、动作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较好。因此,幼儿在多通道感知音乐特效音出现的规律后,撤走支架引导幼儿独立学习、探究合作学习、分享交流学习。

2.结合主题的音乐活动《时钟王国》,有了特定音效的相关经验以及随音乐画图谱的经验。

3.活动中通过多通道开放、游戏体验等多种支架的建构,使已有经验和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明晰化。

活动过程:

(一)提供经验支架

老师:请你听一听音乐中有什么特别的声音?任务驱动,引导幼儿关注音乐中的特效音。

幼儿:按门铃的声音、碰钟的声音

支架分析: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开展活动作铺垫。

(二)提供物质支架

老师:那个特殊的声音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在第几拍?请小朋友到前面画一画,其他小朋友也随音乐用你的小手在椅子下面的纸上画一画。问题驱动,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也纷纷要到前面用黑板画一画特定音效出现的规律。其他幼儿在自己的座位上用A4纸随音乐创设个性化图谱。

支架分析:提供学具,引导幼儿在出现问题或有疑问时,不盲目猜测答案,而是学习用有效地途径去解决问题。为后面创编情景律动做铺垫。

(三)提供物质支架

老师:“那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画的能不能帮我们解决刚才的问题呢?”“带着没有解决的疑问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来画一画音乐。哪个是特效音?特效音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在第几拍?”幼儿集体验证同伴的图谱,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应特定音效出现的规律。

幼儿:幼儿发现同伴出现的问题后又随教师进一步梳理图谱。圆圈是特效音,短横线不是特效音。出现了9次。

支架分析:通过音画一体的方式,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应特定音效出现的规律,为后面随音乐分组创编情景律动做准备。

(四)转换支架

老师:“听到旋律的时候数拍子,听到特效音时拍手。”播放全曲,通过玩手脑耳捉迷藏的游戏,减少学习中的困难。

幼儿:幼儿根据音乐中的特定音效出现的规律玩手脑耳的捉迷藏游戏。

支架分析:用肢体动作感应特定音效,减少后面环节中幼儿学习困难保持积极学习动机。

(五)提供游戏支架

老师:“刚才玩游戏的时候,你发现有什么样的问题?造型游戏:旋律按照音乐的拍子各个方向地走,特效音时摆造型。”(关注和突破难点)

幼儿:“叮”有时候是连着出现的,我们跟不上。

支架分析:巩固特定音效出现的规律,进一步引导幼儿在听辨的基础上用具体的肢体造型表现抽象的音乐。

(六)转换支架

老师:“那你觉得音乐讲了什么故事?或者说你觉得像你生活中的什么事情?”迁移生活经验,分组创编情景律动,发展幼儿的合作和想象的能力,再一次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同时培养幼儿欣赏自己悦纳他人的社会态度。

幼儿:幼儿在听辨音乐的基础上,纷纷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把空间发放到最大化。

支架分析:以最近发展区为空间,搭建幼儿自主发展的脚手架,引导幼儿从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音乐素养持续发展。同时发展幼儿合作学习、相互学习的学习品质。

(七)撤走支架

老师:“请6个小朋一组,一起商量商量,你们用肢体动作要为我们演的故事;小组的负责人是谁;你们每个人的分工和任务;随后进行分组展示。”分享环节小组演出完,要求小观众给予表演的小组建设性的评价。(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自主创编出了:过马路红灯、喝酒碰杯、开启石门、钟表坏了、喜洋洋和灰太狼等情景律动。

支架分析:支架式教学在强调教师有指导的同时,还强调教师的指导成分逐渐减少,最后使幼儿独立学习。将监控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责任由以“教师为主”转为以“幼儿为主”。

(八)回归生活

老师:“今天这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的乐曲名字叫《打字机》,你们见过打字机吗?”活动最后,观看打字机的动画片。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生活中好听的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幼儿表现很兴奋)

支架分析:引导幼儿用善于发现美的耳朵去关注大自然、生活中美妙的声音。再次让幼儿的音乐回归于幼儿的生活中。

(九)反思支架

1.最近发展区分析合理,设计支架符合该班年龄水平。

2.教师提供的物质支架和游戏支架。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设计了物质支架(音画一体)和游戏支架(捉迷藏、造型游戏)帮助幼儿逐步理解和感受特定音效出现的规律。

3.活动从给予任务驱动开始——关注音乐——音画一体——集体验证——教师梳理——上肢游戏——动态造型游戏,由浅入深逐步帮助幼儿感受、体验、创造、个性化表达。

4.转换支架的层次性使用恰到好处,主要分两层:一层,通过游戏的方式感应音乐特定音效出现的位置。二层,将抽象的音乐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开放式的提问,再现生活情境和创造想象,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难度。为后面撤走支架独立学习,做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5.教师能考虑到本班幼儿的能力水平,关注到实际的学习情况,在适当的时机,撤走支架,支持幼儿的独立学习,策略到位。

6.我发现撤走支架时,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不能从同伴处获取学习信息,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那几个孩子,同时仍支持其他孩子的独立表现。

(北京明天幼稚集团)

猜你喜欢
律动经验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律动之美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三个经济”律动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