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邮世界的“隐形冠军”

2017-01-11 16:58许智博
南都周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电邮电子邮件邮件

许智博

几十年前欧洲经济学家就发现,真正改变人们生活的,并非那些声名显赫的大公司,而是一些“隐形冠军”。国内IT业的盈世Coremail,同样是这样一个隐形冠军,超过7亿用户每天使用的电子邮件,都与这家公司休戚相关。

1986年,德国著名的管理学思想家,时任欧洲市场营销研究院院长的赫尔曼·西蒙(Hermann Simon)在杜塞尔多夫遇到哈佛商学院一位教授,这位美国同行问他:“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联邦德国的经济总量不过美国的1/4,但是出口额雄踞世界第一?哪些企业对此所作的贡献最大?”

西蒙开始认真思考这一课题。他很快就排除了像西门子、戴姆勒-奔驰之类的巨头,因为这些声名显赫的工业帝国和它们的国际级竞争对手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从那一年开始,通过对德国400多家卓越中小企业的研究,西蒙创造性地提出“隐形冠军”(Hidden Champion)的概念——大量数据和事实证明,德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的真正基石不是那些声名显赫的大企业,而是这些在各自所在的细分市场默默耕耘,并且成为全球行业领袖的中小企业。

直到今天,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仍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产品和服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大到医药、通讯,小到刀具、铅笔,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普通人的生活。

30年后,“隐形冠军”的概念同样适用于IT行业,在2015年年底,一份盘点真正改变世界的25家创业公司里,我们熟悉的Twitter、Youtube、Facebook都不在榜单之内,反而是那些像Docusign、Apttus、Stripe这类为IT巨头长期提供服务、不断提高着商业世界运转效率的企业,以“隐形冠军”的身份来了一次集体亮相。

事实上,在中国的IT领域,盈世Coremail同样是一个“隐形冠军”,它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中国IT用户使用电子邮件的发展史,至今为止,这个“隐藏”在小谷围岛上广州大学城一隅的公司,终端用户超过7亿,客户涵盖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科技部、清华、北大、央行、华润等政府、高校、金融机构和企业,而很多人使用的网易等诸多IT公司提供邮箱与协同办公解决方案,同样来自这家公司。

17年的“电邮工匠”

在2016年7月底与360的战略合作发布会上,陈磊华在演讲中曾这样介绍自己公司:“Coremail是历史悠久的公司,甚至比360公司历史还悠久一点,我们在邮件领域已经有17年的投入,而且一直专注在企业邮件领域。”

他体形微胖,说话温柔,一直保持着一个理工男的形象。用他的话说,他平时工作、生活,几乎时时对着电脑,对着人的时间不多。

他的名字以前“出镜率”并不算低,几乎每篇盘点网易创始人丁磊历史的报道里,陈磊华都是一个必须提及的名字。诞生于1998年的中国的首个个人免费电子邮件系统“163.net”,正是两人共同努力的杰作。在1999年1月的CNNIC排名里,网易以6029张得票排名第一,“163.net”以5019票排名第三,新浪才得了1469票。

陈磊华和丁磊相识于飞捷BBS。1997年,那时的陈磊华还是华南理工大学一个大三生。此前,FidoNet(惠多网,BBS最早的雏形)“著名站长”丁磊的名头,对于陈磊华并不陌生,因为这个从小学BASIC语言、曾用28KB的“猫”上网、最后还能利用电信服务器漏洞免费上网的男孩,同样也是“FIDO”的玩家。而FidoNet的两个关键功能,正是BBS电子公告牌和电子邮件通讯。

丁磊识才,他很快邀请陈磊华来到网易兼职,合作开发免费邮件系统,陈磊华也成为了丁磊当时依仗的技术人才之一。

不过两人的合作因为1999年网易要从“软件公司”转型成“门户”而结束,痴迷技术的陈磊华知道坐门户网站虽好,但模式却更倚重商业人才,而他搭建起来的免费电邮系统注册用户正在爆发式增长,很快突破了设计时预计的30万,用户超过100万之后老系统就有些吃力,“需要重新写一个版本”。

于是陈磊华就这样离开了网易,成立了自己的公司Coremail,“core”是核心,也是充分体现了陈磊华工程师思维和趣味的一个词汇,因为程序莫名其妙死掉会“core dump”,把出错信息存下来“我就觉得我们的电邮系统应该是很可靠很稳定的东西,跟核心一样重要,所以就叫Coremail”。

陈磊华还带走了网易的软件客户.其实陈磊华并没有想挖网易的墙脚,只是单纯地觉得,自己可以将电邮系统做得更好,由此网易开始更专注于门户业务。陈磊华现在提起此事,对丁磊赞誉有加:“丁总是一个非常有商业眼光,也是非常大度的人,他能做到的事情我是做不了的。”

独立门户之后,陈磊华很快重写了“163.net”和“263.net”的系统,并打造了大容量、单一域名、高可靠性、低成本的“Coremail Standard”。2000年,广州市数据局取消了免费100M独享带宽的优惠,带宽资源骤减到10M共享。这时Coremail Standard充分发挥其优越性能,不仅在“窄带”的环境下保持了高效可靠,并通过修改模板,最大程度减低了资源的消耗,居然用10M的共享带宽支持了将近200万的用户的日常使用。

“当时的想法是,反正我就能做技术,既没有想过商业模式,也没有想过什么盈利模式,就只想着能解决客户的问题,做得更大,发展起来了也许就有机会了,就这么简单。”陈磊华回忆说。

对技术的痴迷让陈磊华在其他方面交了不少“学费”,Coremail很快就遭遇了企业发展的瓶颈期,单纯做邮件的陈磊华发展非常难找到合适的客户,当时互联网处于相对爆破时期,竞争对手亚信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高科技企业。

“我们曾一度山穷水尽,月底要发工资了,公司现金只有两万块钱。”陈磊华说。

不过运气还是垂青了他和他华南理工大学的师兄弟们组成技术团队,上海几个高校听说Coremail的技术不错,主动找上门来。当时高校的老师是使用电子邮件最多的群体之一,他们每年都要发往国外学术机构的大量论文用来完成评职称的指标,既需要保证邮件送达,又需要在自己的电邮地址被“网上广播”之后抵御从国外发来的垃圾邮件。

随后,美的等家电企业在成为Coremail的客户之后,还给陈磊华提供了更多的产品建议。这成为了Coremail进入企业市场的重要一步。

陈磊华从年轻时就一直推崇“黑客文化”,甚至将其作为自己的方法论:“做事情,你要比别人更有耐心,很多人可能尝试了五六次后就放弃了,我们要能够忍受100到200次的尝试,甚至更多。一天、两天、三天都是在不断重复简单的事情,在尝试的过程中要调整策略,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找到你要的结果,这个过程最终并不需要多少时间。”

这恰恰无形中与“隐形冠军”企业“目标明确”“专注偏执”的特点“不谋而合”。进入企业市场后,陈磊华开始针对企业用户的要求定制电邮系统,但后来随着服务的客户越来越多,他发现这种“定制化”耗时耗力,远远跟不上互联网发展的节奏。

这时陈磊华做了一个决定,引入数据分析的模式,“由数据出发去看客户的需求,比用户更早地知道需求”,完成产品的更新迭代的同时,也可以直接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这个转变,让Coremail更加适应了中国本土市场用户的需求,与微软这样国外的IT巨头的产品相比,Coremail的系统又更有性价比,于是陈磊华的产品开始成为很多政府机构和教育机构行业电邮解决方案的首选。

为了公司的发展,陈磊华也硬着头皮面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找投资。在资本市场左右逢源确实不是陈磊华的强项,早年他跟丁磊去香港见投资人的感觉是,“完全不知道他们在谈什么”,后来自己“单飞”,找投资的过程也没少得到惨痛的教训。

最后,还是与他保持着友谊的丁磊在2008年继续投资Coremail,让Coremail成了网易的联营公司。

2015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盈世Coremail作为参展企业亮相,很多人都纳闷为什么一个做“老古董产品”的公司凭什么能跻身于此,后来Coremail将最新研发的多语种邮箱在大会上亮相,引得业内人士一片惊讶。17年后,陈磊华和他的Coremail系统升级了到了5.0版本,最终,这个电邮行业的“隐形冠军”还是浮出了水面。

陈磊华说:“我痴迷技术是我们发展缓慢的原因,如果我们更早把握机会、把产品化做好的话,那可能我们就不是现在这样,当然也可能会走错路。这些很难说,毕竟最光鲜的其实就只有那几个,死掉的是大多数。”

没有存在感的“身份标识”

虽然陈磊华和Coremail的“电邮世界”对普通人来说是晦涩的技术术语,但实际上,这家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中国几代人的生活习惯——我们现在都不再写信了。

以“163.net”和“263.net”为代表的电子邮件系统是改变的开始,这种“断崖”式的改变对于那时正在上大学的80后一代尤为明显:大一、大二时与同学、家人之间还会时不时写信联系,记得平信的邮票涨价过两次,大三、大四之后,电子邮件和IM软件的普及,就开始让大家“提笔忘字”了。对于从小就开始使用电子邮件的90后来说,甚至从来没听说过80后还有“笔友”这种靠写纸信交友的方式。

只不过信纸的消亡隐藏在手机和IM软件带给世界的改变之下,电邮对于新新人类来说,已经是世纪之交的老古董,像现实生活里的水、电、煤气一样,被人们天天使用,又随时忽略。

采访时记者曾抛给陈磊华一个问题:连账单、票据、司法卷宗都在电子化的今天,电子邮件是否可以彻底取代纸信?

陈磊华的反应非常快:“我最近收到的一封信就是信用卡,寄快递太贵了,就寄了个挂号信了。”

事实上,“老掉牙”的电子邮件虽然没有什么存在感,但也一直在进化。

从2003年电邮开始有了反垃圾功能;后来gmail“个人数据存储器”的做法则是行业的一个里程碑——在大家都在做20M邮箱容量的时候, 1G容量邮箱对用户的震撼可想而知;后来移动pushmail让手机马上就可以接收邮件,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兴起,让一个人的邮箱开始从沟通工具逐步向身份认证的方式转变。

“这是一个很天然、国际化和标准的方式,你会发现无论是google ID还是apple ID,其实全部都以是邮箱为基准的。”陈磊华举例说,“我们知道www.gov.uk代表英国政府,所以xxx@gov.uk是一个属于英国政府的邮箱,这种权威性是从域名上传承下来的。”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企业邮箱,员工的企业邮箱就是他在企业内部自己身份的标识,无论是采购部、财务部、人事部,一封电子邮件发过来,简洁明了。即便员工离职,企业也可以“收回”员工的身份。而对于实名注册的教育网,老师和学生之间也可以很清晰地明白彼此的身份和所属院系,而且,一些名牌高校还会将电子邮件地址变成“校友邮件地址”作为纪念品送给毕业的学子,让他时时有“骄傲的归属感”的同时,还可以不用亮出让人真假难辨的毕业证书,就能让人知道毕业生的“出身”——不是学生的人可能都会忽略掉,苹果在销售数码产品时,是可以对“教育网邮箱注册用户”在购买产品时打折的。

这也是陈磊华积极推行“中文域名”的原因:“中文就是用汉字来表示名字@地方,清楚,简单,开放,而且这还是国际认可的标准。”

当然,对于电子邮件的使用,国内的用户和欧美、日本的用户在习惯上有着不小的差异。在国内,大多数人谈事儿,喜欢用QQ群或微信群,但在国外,更多的人更愿意通过电子邮件。

陈磊华说,这里面既有文化差异又有早期用户习惯养成的因素,外国人觉得使用电邮更加正式,也符合礼貌,即便在沟通上facebook和imassage已经超过了微信的信息量,但要商量正事,还是会选择电邮;另外一方面,因为国外早期的电信运营商对短信收费比较贵,手机实名又不普及,所以用户也倾向于使用成本更低、可以标识自己身份的电邮。

“我觉得微信是从短信转变过来的,操作习惯完全照抄短信。用户在早期就被短信教育了用手机作为身份标识,而且国内的手机全实名,这就是最天然的标识方式,所以email没有成为国内的核心应用。”陈磊华有些感慨,“要改变用户习惯还是很难的。”

不过老古董也有老古董的价值,很多“求稳定”的组织机构还是会更偏爱电邮。

“比如一个早年我们当作玩笑的事情,有个机构说老领导的左手要拿杯子喝水,所以要求所有操作都可以单用右手拿鼠标完成;还有一些领导要用大一点的字体的,这些都是细节。实际上大量的细节是基于用户习惯和使用行为来完成的,所以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一套需求。”

陈磊华说到这里,还有些小得意地说:“我曾做过一个调研,在QQ上发生民事诉讼的话,那就要去公安局报了案,才能提取数据,但如果你是我的邮件客户的话,通过域名所有权,我们证实了身份后就可以直接配合你做相关的取证工作。电子邮件作为电子证据,有非常多的判例,email是具有电子证据效力的。”

“慢公司”准备提速

Coremail是典型的“慢公司”,每年依靠着传统的商业模式踏实地增长。企业邮箱市场已经是寡头市场,几家企业产品各有千秋,对不同行业的需求各有心得,但共同面对着挑剔的用户。

“总有些因素导致客户不满意,比如别家服务商设置了防火墙等拒收邮件,客户接发不了,就可能转到我们的邮箱——当然我们的客户也有可能转到别的邮箱。”陈磊华笑笑说,“比如说领导出国,在国外收邮件慢了点,不满意就随时都可以换服务商。换个服务商不过是零代价的直接迁移走所有数据,对甲方来说是非常方便的。”

17年来,陈磊华带着团队不断完善和满足着用户事无巨细的要求,平淡、琐碎到让他都总结不出什么“里程碑事件”。年复一年,“安全”“可靠”这两个企业电子邮箱用户最看重的品质,已经被Coremail做到了不输国外的巨头。

“可能就是这两三年吧,主要是‘to B开始热了,然后发现和其他公司沟通合作时,大家已经是平等的合作关系了,不再是求人家的感觉,就开始觉得自己也是有了点江湖地位了。”陈磊华对“隐形冠军”的地位如是“解读”。

在这段一个婴儿足以变成成年人的时间里,互联网行业已经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风口”,但陈磊华一直不为所动,他自己说原因有两点:一是理性告诉他,每个“风口”里自己都没有优势,二是自己不具备“商人”的头脑和能力。

如今,个人免费邮箱市场已经被腾讯、网易搞得“天翻地覆”,越发工具化的电邮成为了很多网站的“流量入口”,但陈磊华依然不想进入这个市场,因为“这不是我的用户啊,这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智能手机和以微信为代表的IM软件在中国市场让个人邮件逐渐式微,而在另一边,企业邮箱与办公协同则作为企业的“刚需”开始兴起。

2014年,国内一些创业公司和老牌软件公司,都开始瞄准“to B”的市场,抢占办公协同市场。这些合作企业的“动态”,对陈磊华也产生了启示。

“最近两年我觉得是挺震撼的,整个行业,不单是我们自己,几乎所有的慢公司都看到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模式、盈利的过程和他们快速发展的方法论。”陈磊华说,“我们才发现,原来生意不是这样子做的,应该是一个更快的方式,应该用更好的产品形式来表达给用户。”

所谓的“更好的产品形式”,就是指更好的用户体验:“比如我自己在看微信的时候,发现一个很好玩的地方:它最开始的理念是什么?其实是做一个用户体验比短信更好的通讯工具。其实微信很多地方还是短信的那套东西,但是微信明显用户体验比短信要好很多。”

这种两个时代的用户体验差别,让他开始思考企业的协同办公软件和服务:古板的OA(办公自动化)系统与新出现服务于特定行业的SaaS(软件即服务)系统的用户体验差别在哪里。

“‘让工作更轻松一些是一个很关键的要素,微信给人轻松、直接、简单的体验,所以我们就在想,怎么让用户用邮件时更轻松一些?”陈磊华说。

被这个想法紧紧抓住的他,仿佛又回到了17年前那个单纯痴迷技术的状态。

2015年,盈世Coremail推出了第五代企业邮件管理系统XT5,包含云应用、移动全终端覆盖等功能,对接各种办公系统。而这也是Coremail把握趋势,向协同办公延伸的一个尝试。陈磊华坦言,就像微软打通各种终端的win10之后不再会有新版本的windows了一样,Coremail的电邮系统到了XT5,要做的就是介入各种“系统生态”,以后不再有更高的数字标准版本。

而陈磊华接下去想做的,就是在Coremail的企业电邮系统里着重突出“协同”,比如“一分钟组织会议功能”——在Coremail邮件系统,企业员工只需要通过邮件就可以实现预定会议室、通知参会人员,参会提醒。这个功能对于有多个会议室的大企业行政人员来说,可以通过邮件查看会议室空闲状况,选定房间后,信息会在会议室的屏幕和邮件系统中自动更新,给每个参会人员发送邮件,组织一个多人的会议。在Coremail内部,这个功能已经投入使用,每个会议室门口都清晰地注明了远程会议时间。

而这些可以敲敲电脑键盘就安排好的时间,恰好是陈磊华用电子邮件变出的下一个戏法——17年前他推动着这个时代将信纸和信封边缘化,如今他则想尝试改变商业世界的习惯,为它的运转提一下速。

猜你喜欢
电邮电子邮件邮件
来自朋友的邮件
电邮的主题栏书写
实用电邮表达40句
话说“电邮”
小测试:你对电子邮件上瘾了吗?
Outlook和Foxmail邮件互导
QQ邮箱的妙用
有奖问答
有奖问答
用PDA无线收发电子邮件